露天煤矿安全管理对策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6
/ 2

露天煤矿安全管理对策探究

赵禹淇

神华新疆吉木萨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 830000

摘要:在新时期,露天煤矿施工作业开始逐渐增多,在这个过程中,安全管理具有无法取代的作用,因此,应该重视安全管理,关注现场作业流程,这样既能对现场生产进行控制,还能有效整改现场施工中一些不规范作业,提高施工质量。

关键词:露天煤矿;安全管理;对策

1露天煤矿安全生产的特点

露天煤矿是指煤层比较接近地表层,直接在露天开采的一种生产方式。露天煤矿生产的开采方式从根本上来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在尚未开采的岩石中钻孔、爆破;第二,使用挖掘机、运输机、卡车等设备移出岩土,并将移出的岩土填入之前开采的矿坑中;第三,对暴露出来的矿层进行开采,将矿层炸碎或者分离成小块;第四,使用运输机、卡车等运输工具将碎化的小矿块运输至选煤厂进行后续的处理。露天煤矿的开采方式基本遵循这几个步骤,按照矿区的分布状况、倾斜度等状况,不同的矿区在实际的作业中采用的方式各有不同。例如,在平缓的矿床开采中,主要采用的是倒堆采矿法、横运采矿法、纵运采矿法;针对倾斜角度较大的矿床,则基本上是沿矿体走向布置和垂直矿体走向布置,走向较长或者面积较大的矿床,则采用分区分期进行开采。

2目前露天煤矿现场施工存在的问题

2.1环境问题

露天煤矿在进行开采时,会给生态环境产生某种破坏。首先,土地资源破坏。对于煤矿企业来说,他们在开采时经常会通过采掘场进行直接挖掘,不但会使土地当前资源遭到破坏,还会影响煤矿开采周围土地的耕种。同时,在开采期间,往往会占用一定土地,致使原有土地逐渐成为排水管道,导致原有地貌发生严重改变。并且在施工现场,经常会运用机械进行挖掘,一旦出现过度挖掘,都会致使废弃岩石不能得到合理安置,造成岩土结构发生松散,导致地层层序逐渐紊乱,不利于煤矿施工作业开展。其次,水资源污染。从现有的露天煤矿开采情况看,开采场所很多都是位于干旱地区,所以,在施工时容易使当地出现水资源短缺,并且在开采的整个过程中,由于矿井水没有实现完全净化就被工作人员直接排放,致使水资源污染。另外,如果矿井水位发生下降,不仅会影响地下水资源,导致某些地区供水变得尤为紧张,而且还会致使地下水中的一些岩石出现某种化学反应,增加有害元素浓度。

2.2安全隐患问题

安全隐患也是当前煤矿施工遭遇的一些问题,首先,开采坡面陡峭。由于煤矿开采企业很多都是地处比较偏僻,并且环境较为隐蔽,使得管理部门缺乏对煤矿现场的监督,同时监管人员对煤矿施工没有很强安全意识,导致不能认真监督。更为重要的是,开采坡面较大并且比较陡,一旦缺乏监督力度,不能对作业人员进行监管,容易出现重大险情,影响煤矿施工。其次,线路架设缺乏规范性。如果开采环境出现不规范,会增加开采期间安全隐患因素,其中电器设备是重要因素,一旦电器设备没有符合规定,不但会使煤矿企业无法安全生产,还会制约露天煤矿施工。有的煤矿企业在施工现场使用一些老化的电线,不能及时对电线进行更新,同时没有配备达标的配电箱,一些施工人员用破旧的配电板进行代替,造成线路破旧,没能达到架设有关要求。

3露天煤矿安全管理的对策

3.1建立露天煤矿安全管理体系

露天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是安全管理得以实施的纲领。安全管理涉及到所有参与生产的人员以及生产的所有方面。所以,建构安全管理体系,首先应当对人员进行管理。提高煤矿行业的准入门槛,针对新进煤矿的从业人员进行细致的考察,将安全意识、安全理念作为一项重要考核项纳入招聘考核项目中。针对一些重点岗位,严格控制进出,并加强安全培训教育,保证入矿人员的专业素养与安全素养符合岗位要求。其次,针对在岗人员,需要不断的加强安全意识的培训与安全理念的传播,定期举办安全生产研讨会或者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形成全员“谈安全,重安全”的氛围。

露天煤矿各个岗位需要的人员素质要求各不相同,在提高人员的准入门槛的前提下,还需要考察各个人员的特点与优势,尽量做到人尽其用,将合适的人员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人员的最佳优势与最大效率。将错误的人员放在错误的岗位上可能埋下安全隐患。所以管理人员要对员工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调配。

质量的监督渗透在生产工艺的方方面面。首先需要对质量监督进行澄清的是,质量监督开始于工程设计之初,而并不是等到破土动工之后。从生产的设计到施工再到验收都有着质量监督进行把关。在煤矿开始设计之初,相关人员需要针对现场进行实地勘查,运用专业知识结合实际环境针对施工的方案进行验证与核查,确保整体方案的科学性。对岗位作业人员,需随时关注其状态,避免疲劳操作、违章操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对生产作业过程持续进行监督,一方面监督操作流程是否符合规范;另一方随时关注生产状况以及工程质量,及时进行整体、管控,只有细致入微的安全监督,才能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

3.2建立露天煤矿安全监管体系

良好的安全监管以及人员效率的发挥需要与相应的绩效考核相结合才能得到最佳的效果。目前,煤矿的安全绩效考核还停留在结果考核这种主要形式上。一方面,签订安全责任状,针对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起到警示的作用;另一方面,安全目标作为一个硬性的考核指标与所有人员的绩效挂钩,激励所有人员将安全作为一项日常的重要工作。但是这样的绩效考核针对风险的防范力度不够,所以,进一步提升安全监管的力度还需建立风险的预判机制,并与绩效考核相结合。这项制度鼓励生产员工,管理人员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风险进行预判,并提前针对可能的风险进行处理,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3.3加强对现场作业环境的管理

对于露天煤矿而言,现场作业环境尤为重要,如果作业环境能够达到安全标准,不仅能提高开采作业安全系数,还能改善煤矿施工质量。首先,应对露天煤矿中的众多电器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在开关上装设相应的闭锁装置,这样能使地面设备得到完善,使其可以有效运转。同时还要对手工工具或者移动梯子等一些设备有效管理,把其纳入到煤矿管理体系中,并结合现场作业环境,评判其是否满足安全标准,以此确保作业安全。更为重要的是,应结合安全管理体系推进煤矿现场中的一些作业流程,在对作业过程进行强化控制的同时,使其得以安全生产。并且还要对电缆工序进行完善,合理运用机械化作业,这样既能减少现场人员接触危险源的机会,还能对他们安全进行保障。例如,可以引入轮式推土机,通过其来开采或者对道路进行养护,有效维修矿区道路,确保道路宽度以及平整度可以契合设计要求。另外,还应为设备提供防碰撞系统,这样当设备离安全间距比较近时,会发出一定警告,为司机起到警示作用,从而规避机械事故。在此期间,可以对卡车实施调度监控系统,在对煤矿现场设备予以调动的同时,还能对其监控,进而维护煤矿现场作业秩序。此外,管理人员要对现场施工起到带头以及领导作用,能够对管理标准进行带头执行,掌握管理流程,对设备以及工序进行逐一排查,使管理工作具有一定预见性,从而安排专员来落实。同时可以强化安全教育相关培训工作,在每个月末开展安全体系知识方面的考试,增强他们风险预控能力,改善他们安全认知,以此提升安全价值观。

结论

综上所述,露天煤矿的安全管理主要围绕穿孔、爆破、采装、运输和排土工艺进行实施。安全管理的对策主要集中在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安全风险预判机制,将安全意识渗透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并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王智舆.露天煤矿安全管理对策探讨[J].明日风尚,2018(7):108.

[2]赵亚梅.论露天煤矿安全教育培训现状与管理对策[J].中国化工贸易,2017,9(7):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