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式整军运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8
/ 2

浅析新式整军运动

罗红

武警警官学院 四川成都 610213

摘要:从1947年冬至1948年夏,人民解放军利用战争间隙,开展了新式整军运动。此次运动是在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阶段配合土地改革和人民军队进行自身建设而进行的,通过诉苦、三查三整、民主运动及建立士兵委员会,不仅提高了广大干部、战士的阶级觉悟,激发了他们的革命斗志,还教育了大约80万俘虏士兵,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为夺取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做了准备。

关键词:新式;整军运动

从1947年冬至1948年夏,人民解放军利用战争间隙,开展了以诉苦和三查三整为主要内容的整军运动。此次整军运动是在全军范围内开展的一次有领导、有秩序、由全体指战员一起参加的民主整军运动。1948年3月,毛泽东《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一文中将这次整军称之“新式整军运动”。本文主要从新式整军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意义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新式整军运动的背景

(一)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的客观形势需要

1947年7月至9月,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响亮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迅速迫近的军事斗争高潮,要求人民军队抓住1947年冬至1948年春的作战间隙,通过整军使官兵军政素质得到更大提高,为接下来的战略决战做好准备。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以后,为适应战争形势的发展,调动农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批准并公布全国土地会议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为了保证官兵理解和支持土改,人民解放军迫切需要一个能够将“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紧密结合起来的教育运动,因而新式整军运动孕育而生。

(二)人民解放军进行自身建设的需要

进入战略进攻后,随着战争的节节胜利,人民解放军开始出现了若干与革命形势不相适应和妨碍自身发展壮大的不良倾向,比如:大批新战士和解放战士涌入部队后带来了组织上的不纯;战斗频繁,部队政治教育时间少,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和不良作风滋长较快;违反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干部的思想跟不上革命形势的发展;部队的军事技术和战术跟不上大规模作战的需要;不少人对土地改革的伟大意义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一些军阀主义作风重新在部队出现。这些不良倾向虽不是人民解放军的主流,但问题的性质与程度较为严重,因而必须进行整顿。1947年9月朱德率先提出了整军问题,后来毛泽东也同意推广东北民主联军的诉苦教育,随后新式整军运动就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在全军开展起来。

二、新式整军运动的主要内容

(一)诉苦

诉苦教育是人民解放军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许多部队结合土改运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诉苦教育,以端正对土地改革运动的认识,加深对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革命的理解,和对国民党反动派本质的认识。诉苦教育,一般先通过动员明白开展诉苦的目的,然后有计划地培养各类诉苦典型,并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诉苦,最后进行论苦追根,追究苦从何来,仇人是谁,让官兵明白“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大道理。

(二)三查三整

三查三整是新式整军运动的关键性阶段。“三查”,就是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查阶级,即查清每个官兵的家庭出身与本人成分;查工作,根据单位和个人所承担的任务,检查战斗、生产、业务的执行情况和对各项政策和纪律的遵守;查斗志,主要克服厌战情绪和对攻坚作战、大兵团作战的畏惧悲观心理,培养旺盛的士气和勇敢积极、不怕困难、不怕连续作战的战斗精神。

三查之后转入三整。三整是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整顿组织。整顿思想,即肃清封建地主阶级思想,克服雇佣思想,明确树立为土地而战,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战的思想。整顿作风,即克服官僚主义、军阀主义、命令主义,提倡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深入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整顿组织,即把那些混入军队中的阶级异己分子及不可救药的兵痞流氓,坚决清除出去,整顿党支部,建立士兵委员会。

  1. 民主运动

在三查三整基础上,人民解放军广泛开展了民主运动,使民主生活又有新的发展。毛泽东及时总结人民解放军开展民主运动的经验。他在1948年1月30日为中央军委起草的《军队内部的民主运动》指示中,第一次把军队内部的民主生活概括为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军事民主。

政治民主,主要体现在发动群众评党员、评干部,用民主方法检查领导,推荐干部,建议撤销不称职干部等。

经济民主,就是基层连队普遍建立和健全经济委员会,使士兵选出的代表有权协助(不是超过)连队首长管理连队的给养和伙食。

军事民主,即在练兵中实行官兵互教,兵兵互教;作战时发动士兵群众讨论如何攻克敌阵,如何完成战斗任务;战后发动士兵群众评指挥、评战术、评技术、评纪律、评作风,总结战斗经验教训。

  1. 建立士兵委员会

在人民军队建军之初,红军曾建立过士兵委员会,后来在抗日战争中人民军队接受国民党的改编后被取消了。进入解放战争后,晋察冀军区于1947年底在每一个连队与伙食单位成立士兵委员会,与此同时华东军区所属渤海军区也在连队成立士兵学习委员会,他们将这种士兵委员会制度化,并将其经验报告中央军委。1948年1月28日,毛泽东指出:“在一切官兵关系恶劣、纪律不好、战斗力薄弱的部队,应采取渤海整军经验,组织士兵委员会,放手发动士兵群众的民主运动,只有益处,没有害处。”1948年2月5日,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发出《关于建立部队士兵委员会的通知》。3月8日,周恩来为中共中央起草《在部队中试验组织士兵委员会》的指示,10月总政治部颁布《关于革命军人委员会(即战委会)条例草案》,对连队革命军人委员会即士兵委员会的性质、任务、职权、隶属关系和活动方式作出统一规定。

  1. 新式整军运动的意义

新式整军运动,使全军“部队各方面都有了进步,面貌焕然一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新式整军运动提高了广大干部、战士的阶级觉悟,激发了他们的革命斗志。由于诉苦和三查运动的正确进行,大大提高了全军指战员为解放被剥削的劳动大众,为全国的土地改革,为消灭人民公敌蒋介石匪帮而战的觉悟性;同时就大大加强了全体指战员在共产党领导之下的坚固的团结。在这个基础上,部队的纯洁性提高了,纪律性整顿了,群众性的练兵运动开展了,完全有领导地有秩序地在部队中进行的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的民主发扬了。这样就使部队万众一心,大家想办法,大家出力量,不怕牺牲,克服物质条件的困难,群威群胆,英勇杀敌。这样的军队,将是无敌于天下的。

  2. 新式整军运动教育改造了大约80万从国民党军队中俘虏过来的士兵。通过整军,溶化了大约80万左右从国民党军队来的俘虏兵,使他们变为解放战士,掉转枪口打国民党。

第三,新式整军运动充分发挥了人民军队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从而进一步密切了官兵关系,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为夺取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做了准备。

小结:新式整军运动适应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形势而出现,通过整军,人民解放军军政素质得到提高,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为夺取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做了准备。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军事文选》(第四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1993年版。

[2]《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作者简介:罗红(1986-09),女,汉族,四川省内江市人,武警警官学院讲师,中国近现代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