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型鲳鲹高位地膜塘的鱼苗培育技术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4
/ 2

卵型鲳鲹高位地膜塘的鱼苗培育技术探索

姚久祥 韦明利 胡珅华 蒋伟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广西 南宁 530021

基金项目: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编号:桂科AA17204094-4)

作者简介:姚久祥(1976-),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海水鱼的繁育与养殖的研究。

摘要:利用高位地膜塘进行卵形鲳鲹鱼苗培育的试验,从育苗设施、孵化准备、受精卵孵化、鱼苗培育和日常管理及关键点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经过40天左右的精心培育,共培育出2.5~3.2cm的鱼苗144.8万尾,平均成活率51.3%。

关键词:卵形鲳鲹;高位地膜塘;鱼苗培育

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俗名金鲳鱼,地方名称黄腊鲳、金鲳、红三、红沙等,属硬骨鱼纲,鲈形目,鲹科,鲳鲹属。卵形鲳鲹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养殖成活率高等优点,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及东南亚市场的青睐。随着人工育苗与深海网箱养殖技术的发展,卵形鲳鲹现已成为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广泛养殖的一种海水经济鱼类,具有很高的食用与商业价值,主要养殖模式有网箱养殖、池塘养殖、鱼韫养殖等。到目前为止, 卵形鲳鲹育苗主要有室内全人工培育 、室外土池生态培育以及两种方式相结合等三种培育方法.笔者用室外高位地膜塘进行了卵形鲳鲹鱼苗的生态培育试验,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现将试验情况详细介绍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 育苗设施

育苗场位于广西北海市海洋产业科技园区的广西水科院基地,周边用水方便,水质无污染,海水盐度比较稳定。

(1)育苗塘:面积1300㎡—1600㎡高位地膜塘,水位保持在1.2—1.5m,池底为锅底型,中间设排水系统,进水用3千瓦水泵通过PVC管道抽到每个育苗塘。育苗前先把塘底塘边清洗干净,太阳暴晒三天左右,进水前再用消毒药全塘消毒一遍。

(2)孵化设施:孵化箱架用白色PVC管材制作,面积为3米×3米正方形,遮阳架为三角形,以防渗膜覆盖成屋顶狀,可以遮光防雨。孵化水袋用白色防渗膜缝合而成,规格是3米×3米×1.2米,使用前先浸泡消毒再晾干。

(3)增氧设施:育苗塘沿四周塘边连接PVC充气管道,每隔4米均匀分布安装散气石,以一台3千瓦空气压缩机进行24小时连续供气,可以满足鱼苗前期培育的氧气需求。每个育苗塘还要配备2台1.5千瓦水车式增氧机,用于肥水培虫和鱼苗后期培育的增氧。

2.孵化前准备工作

(1)进水消毒:当水质条件达到水温22~25℃,盐度25~35,PH值7.0~8.0,可以抽水入塘进行鱼苗孵化准备。进水时在蓄水塘先经过一层沙滤,用水泵抽入育苗塘再用150目的的筛绢袋过滤,防止敌害生物进入。抽水进塘后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全面处理。

(2)培养饵料生物:在开始鱼苗孵化的次日上午,可以进行肥水以培养基础饵料生物,通常施用微生物菌、鱼粉、红糖等混合发酵液,一般用量20~30千克/亩,肥水约1~2天后 ,池水呈黄褐色,透明度为30~40厘米。由于地膜塘培养的饵料生物比土塘慢,还要配套部分生物饵料培养塘,在鱼苗孵化前培育充足轮虫、桡足类 、枝角类等饵料生物,作为育苗塘的补充饵料。

3.受精卵孵化

放受精卵孵化当天先向孵化箱的孵化水袋抽入消毒好的海水,孵化用水要用棉布袋进行过滤,孵化箱内均匀分布3排散气石,每排4个,孵化期间保持24小时微充气,保证受精卵漂浮水中。每个孵化箱可以放卵形鲳鲹受精卵1公斤左右,受精卵圆形、透明 、浮性、单油球, 卵径为1.2mm, 油球径为0.16mm,每克卵数量1000~1200粒,在水温23~26℃时,经过20~24小时,大部分的受精卵就可以孵化出膜仔鱼,一般孵化率可以达到85%以上。

4.鱼苗培育

仔鱼孵化出膜后,要调小孵化袋内充气量,往水袋中加100ML的EM菌和5L浓缩小球藻调节水质。在仔鱼孵化后第3天 ,全长3.6mm左右, 眼睛黑色素增加 ,肉眼可见眼球变黑,约在孵化后五十小时左右,仔鱼由内源性营养转化为外源性营养的需求, 开口摄食 , 可在孵化袋中投喂经100目筛绢网过滤出的小轮虫 、桡足类幼体等 ,高密度投喂1~2个小时后再解开孵化袋,把仔鱼放人塘中自行觅食。

一般情况下, 受精卵从开始孵化到仔鱼开口需要 3~4天左右 ,在此期间经过肥水,育苗塘中的饵料生物也繁殖到一定的密度, 且大小合适 ,有利于仔鱼的适口摄食 ,可提高仔鱼的成活率。仔鱼开口第 2天,摄食量剧增 ,具有明显的趋光性和集群性。每天要观察育苗塘的生物饵料密度,饵料密度少于4个/ML,就要从饵料培养塘抽轮虫、桡足类幼体补充投喂到育苗塘。从饵料培养塘抽取的轮虫,要用浓缩小球藻和螺旋藻粉强化5小时以上再投喂,可以增加轮虫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提高仔鱼的成活率。从仔鱼开口出箱起,还要每天向育苗塘投喂螺旋藻粉,连续投喂5~8天左右。

仔鱼开口摄食的前8天主要摄食轮虫,8~15天摄食枝角类、桡足类无节幼体为主,10天后可以慢慢增加投喂鳗鱼粉,进行人工饲料的驯化。20天后把鳗鱼粉搅拌成糊状漂浮水面供鱼苗摄食,可以减少鳗鱼粉浪费,鱼苗长到3.0CM可以投喂膨胀颗粒鱼料。

5.日常管理

鱼苗培育期间,坚持每天勤巡塘,检查生物饵料情况,观察鱼苗摄食情况,调整投喂饵料的种类和数量。经常测量水温、盐度、PH值、溶氧等水质指标,根据水质变化要适量加水、换水,以及泼洒微生物菌调节水质。根据鱼苗不同的生长阶段,前期以塘边的散气石增氧,中后期要加开增氧机,保证育苗塘的溶氧充足。鱼苗出售前需要进行2~3次的拉网锻炼,可以提高长途运输的成活率。

试验结果

在水温23~33℃,盐度25~35,PH值7.6~9.0的条件下,卵形鲳鲹鱼苗经过40天左右的精心培育,本次试验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表1 卵形鲳鲹高位地膜塘育苗试验结果

塘号

面积㎡

开口苗数量

(万/尾)

育苗天数

出苗数量

(万/尾)

成活率

1号塘

1600

98.9

40

51.2

51.8

2号塘

1450

93.5

35

48.8

52.2

3号塘

1300

89.9

42

44.8

49.8

统计

282.3

144.8

51.3

本批次试验共购进卵形鲳鲹受精卵3公斤,分三口地膜塘进行孵化培育,共孵化开口仔鱼282.3万尾,培育出2.5~3.2cm的鱼苗144.8万尾,平均成活率51.3%。

三、试验小结

卵形鲳鲹初孵仔鱼依靠卵黄囊作为营养供应,第3天开口摄食小轮虫,4日龄时体内卵黄囊消耗完了,7日龄时仔鱼油球消失。仔鱼早期发育阶段第一个关键点,是从3日龄到7日龄,仔鱼完成由内源性营养到外源性营养的过渡阶段。如果此阶段育苗塘中没有适合且足够的开口饵料,仔鱼就不能完成初次摄食,导致营养不足而出现大量死亡。地膜的育苗塘在前期培养生物饵料比土塘要少一些,必须从饵料培养塘抽取开口饵料进行及时投喂,投喂经过营养强化的轮虫,可以有效地提高仔鱼成活率。

仔鱼10日龄时开始用鳗鱼粉进行人工饲料的驯化,由于饵料的适口性的下降,部分仔鱼一时不能完成正常摄食,也会出现死亡现象,此时为鱼苗培育第2个关键点。初驯化时要结合生物饵料和人工饲料进行混合投喂,待仔鱼适应鳗鱼粉时再完全投喂饲料,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仔鱼的成活率。

在鱼苗培育后期,传统土塘底质肥容易造成水色过浓,水质不好调节;而地膜塘的底质干净,有害微生物少,水质比较好调节,培育大规格的鱼苗比较好管理。

近年由于虾病严重造成许多虾农损失严重,如果把原来养虾地膜塘改造利用来孵化培育卵形鲳鲹鱼苗,既能为广大的卵形鲳鲹养鱼户提供优质的鱼苗,也可以充分利用地膜塘为广大农户创造不错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 1] 陈伟洲,许鼎盛,王德强,等.卵形鲳鲹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研究[J].台湾海峡,2007,26(3):435-442

[ 2 ] 区又君.卵形鲳鲹的人工繁育技术[J].海洋与渔业,2008,9:24-25

[ 3]何永亮 区又君 李加儿 卵形鲳鲹早期发育的研究[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09,18(4);428-434

[ 4 ]杜涛,罗杰.卵形鲳鲹和布氏鲳鲹人工鱼苗的对比研究[J].海洋科学 2004,28(7);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