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4
/ 2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探究

尚晓媛

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摘要]我国资本市场伊始较晚,在当前金融结构体系下,银行贷款是主要融资方式。这也直接决定了信用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形式。现阶段,商业银行风险加剧,探究风险管理尤为关键。本文首先就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原因展开了阐述了,然后就信用风险管理存在不足,加以分析,最后归纳出完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管理

引言

商业银行存在的关键风险为信用风险,管理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核心。信用风险是在信用交易中由于不确定性为银行带来的经济消耗的风险。在金融全球化、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也愈加复杂多变。现阶段,全世界众多地区和国家都面临着一定限度内的银行信用风险,当然,我国也是如此。近些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管理广泛重视,不过由于在以往风险的积累制约喜爱,信用风险管理工作仍然现存一定问题,与国外发展领先的大银行相比,有着较大差距。对信用风险管理展开探究是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推动行业银行持续稳步发展。

1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成因

1.1信用活动存在不确定性

我国商业银行形成信用风险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信用交易的不确定性,其包括内部与外部。内部不确定性因素是经济体系内的,主要是由相关工作人员没有充分收集到所需信息以及其主观决策等造成的,内部不确定性有突出的个性特点。而外部不确定性因素是源自于经济体系外的,是经济活动中巧合性、偶然性以及不能预测性的必然趋势,一般情况下,整个金融市场都会受到外部影响。

1.2用户无法按期还款

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其实客户主要是个人以及企业。企业又划分给私人企业和国营企业。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大额借贷客户一般情况下都是国营企业。并且我国商业银行存在坏账损失,基本上都是因为国营企业没能按时还款所造成的。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大部分国营企业的运行效率不好引发的。[1]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并未形成完善健全的社会信用制度,这就导致个人缺乏信用意识,在信用观念浅薄的情况下,时常出现不按时还款的情况,由此增加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1.3信贷人员能力欠缺

我国商业银行按照借款用户的还款能力将贷款风险划分了五个等级,分别为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以及损失。其中,后三种风险程度会增大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称作不良贷款。不过,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放贷之前会通过以下标准来进行,分别是:借款人的财务情况、资信状况、还款保证情况、借贷人项目进展以及项目能力等情况、银行贷款管理、宏观市场情况、偿还担负的法律责任等,而这些标准有很大的人为因素。一般情况下,都是信贷人员按照自己的想象做出的判断,在其业务水平欠缺,知识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加剧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1.4银行管理体系不健全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体系不科学,制度不完善,不健全,至于贷款规模依旧还是按地区或是经济发展为指标依据,分配方式机械化,并没有根据经济与社会效率相一致的原则,实施选择投资效益好的项目放贷。另外,贷款评估质量低,缺乏严格的审批流程。在放贷时,没有深入调查借款单位的资信情况,并且没有明确清晰的判断其发展前景。在超长的一短时间内,缺乏与哦小的监管体制,商业银行重视业务而忽略管理的,以至于未能马上发现不良信贷的滋生滋生,没能按时采取相应处理多是,缩减不良信贷,从而加剧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2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不足

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主要存在与商业银行领域,而商业银行存在的信用风险主要体现为不良资产。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其信用风险远超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管理也受到我国众多商业银行的重视和实际管理工作,并取得一定效果。不过由于以往遗留风险较为严重,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商业银行工作依旧存在不足,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商业银行缺乏正确信用风险管理理念。商业银行如何开展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由正确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理念直接决定。不过,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缺乏对信用风险管理的认知,在此情况下,存在传统老旧的信用风险管理理念,导致不能与当前发展需求相适应,在复杂多变的风险环境中不能从容应对。

第二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缺乏完善的组织结构。现阶段,我国众多商业银行都没有形成完整的、独立的、有效管理银行风险的部门和管理机制,并且专业的高素质风险管理人才极度欠缺,在进行风险管理时,没有行之有用的运行制度和组织措施。[2]

第三,商业银行内部缺乏科学合理的风险防控手段。在国外发达国家中,其商业银行运作都有完善科学的风险防控方式,而且有权威性的专业信用评级按时对企业展开资信评级。当前,我国金融单位仍旧处于发展开始期,大部分商业银行在量化管理方面还保持在资产负债管理上,风险测试尚未形成科学化、制度化,并且存在任务量大、缺乏有效性、外部评级资料不完善等问题,在风险管理制度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存在一定欠缺。

3提升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能力的措施

首先,商业银行要改变信用风险管理理念,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观念,使其清楚认识到防范风险和开展业务彼此间的关系,认识到信用风险不能躲避,只有积极对其管理,从中提升业务水平,获得收益。并且要完全放弃只顾当前利益而不注重长远发展的行为,要深刻认识到因为业务而不在意信用风险的错误性,通过观念的转变,一定程度上规避信用风险。

其次,商业银行要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拟定与自身情况相适应的信用风险管理模范,清楚表明贷款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对于审贷分离制度也要加以完善,创建科学的贷款决策机制。另外,要注重培养专业人才的培养,使其具备高素质、高风险管控能力、高专业知识、高水平,借助科学的风险管理办法管理信用风险,为其管理提供行之有效的运行制度和组织措施。

然后,优化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提升信用风险评估水平需要以优化管理制度为技术。管理与技术相互补充,缺一不可。可以说,没有先进技术,自然也无法提升管理水平。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无法发挥出技术的实际效果。所以,提升技术能力需要与优化风险管理体制同时进行,优化制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风险评估技术改革创新与深入发展。[3]

最后,建立与中国银行自身发展相符合的风险评级模型。在这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要在学习国外先进理论基础以及结构上的基础上,与自身发展特点和管理情况紧密结合在一起,探究并设计创造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型框架。基于在风险管理中,内部评级法发挥出的关键作用,有条件的商业银行可建立、完善内部评级模型和配套信息系统,这是我国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

4结语

总之,信用风险是无法避免的,商业银行不能无视对其管理,只能持续探究,持续管理。也因此,信用风险管理成了商业银行开展工作的重点。基于此,本文从商业银行形成信用风险原因着手,归纳了信用风险管理工作中现存问题,提出完善管理的措施:更新管理理念、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管理体系、建立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风险评级模型,由此最大化规避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只有完美处理好信用风险管理工作,才能在世界竞争中获得一定位置。

[参考文献]:

[1]赵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研究[J].财经界,2020(05):88-89.

[2]胡明国,蔡新星.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与思考[J].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19(11):59-62.

[3]刘涓.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研究[J].金融经济,2018(22):67-68.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