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5
/ 2

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分析

王刚 1,高海波 2,张晓娟 3

唐山开滦精神卫生中心,河北 唐山 063000

【摘要】目的:分析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情感障碍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4),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治疗。对比两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倍克-范拉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MD和BRMS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大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治疗中可以改善患者精神躁狂、抑郁情况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丙戊酸钠,奥氮平,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精神性疾病,它的发病是严重的、复杂的、呈家族性的。主要特点是患者情感有两个波动范围,一是躁狂发作,二是抑郁发作,躁狂和抑郁可以循环式的出现,也可以交替式出现,也可以两者以混合方式出现。发作的间歇期间可以缓解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人们的生活压力和生活成本都在增加,以至于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生率也在不断提高2]。该病的发病时间通常为3~5天,给患者个人和家庭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该研究主要是针对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2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86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32.60±9.49)岁;体重42~62kg,平均体重(12.94±3.41)kg。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19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31.80±9.48)岁;体重43~62kg,平均体重(53.14±3.70)kg。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研究对象已经经过医学伦理会批准同意。

1.2排除标准

①孕妇、产妇或哺乳期妇女;②患有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疾病的患者;③伴有严重心、肝、肾、内分泌、血液等内科疾病患者。

1.3治疗方法

给予丙戊酸钠,规格:0.2g×100片治疗。用法用量:按体重15mg/mg,一天2~3次,服用,开始时按5~10mg/kg,1周后逐渐增加,至能控制发作为比。每日最大量为按体重≤30mg/kg,目的是减少胃肠刺激。

观察组采用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规格是10mg×4片,丙戊酸钠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奥氮平用法用量:奥氮平起始剂量为10mg/d,饭前或饭后服用均可。医师可以根据患者临床状况增减剂量,服用范围为5~20mg/d)。服用药物剂量>10mg/d时,对患者要事先做好临床评估。

1.4判定标准

患者HAMD、BRMS评分降低≥80%为显效;HAMD、BRMS评分降低50%~79%为有效;HAMD、BRMS评分降低<49%为无效。

1.5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如果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BRMS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BRMS评分对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MD和BRMS评分都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BRMS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HAMD评分

BRMS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3

27.30±6.78

6.79±2.64

28.86±8.47

8.49±3.83

对照组

43

27.26±6.80

12.40±3.58

28.83±8.24

13.79±3.81

t

0.01

7.93

0.01

6.21

P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大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43

19(44.19)

12(27.91)

12(27.91)

31/43(72.09)

观察组

43

31(72.09)

8(18.60)

4(9.30)

39/43(90.70)

X2

4.01

P

<0.05

3.讨论

在临床中,医师通常会通过抗精神病药物进行双相感情障碍治疗,抗精神病药物主要为奥氮平、氯丙嗪和丙戊酸钠等药物。

丙戊酸钠作为抗癫痫药物较常见,主要用于运动障碍及精神分裂者,该药物中不含有氮,可以直接通过血-脑屏障,抑制Y-氨基丁酸(ABA)转化酶与丁全酸脱氢酶在体内发挥作用,另外还可以激活谷氨酸脱氢酶,使脑组织中的抑制性递质水平提高,从而达到预防躁狂抑郁复发、抗惊厥的目的3]。该药物的作用是降低体内神经元的兴奋反应,抑制缓解患者的躁狂、抑郁症状。

奥氮平口服吸收效果好,在固定时间内可以提高血液中的药物浓度,维持药效作用时间长,该药对于多巴胺的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可以改善患者脑部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抑郁、躁狂心理。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MD和BRMS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大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治疗中可以改善患者精神躁狂、抑郁情况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古善元,吕息珍.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9):11-13.

[2]刘川,王淳,刘平.丙戊酸钠和奥氮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9):56-57.

[3]王小丽,马宏筠,邹宏涛,等.齐拉西酮结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观察[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8,45(1)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