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5
/ 2

大数据背景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探析

许晓楠、王童

河南坤平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以互联网、物联网以及相关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和深入应用为标志的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智慧城市的理念和设想应运而生。智慧城市从概念到实践,逐步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信息化、网络化、精细化将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为研究对象,从介绍智慧城市概念内涵、产生背景等入手;阐述智慧城市与大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适宜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对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试图从技术、人和制度三个维度剖析大数据时代下制约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的种种困境及其原因,并据此尝试提出构建适宜的大数据时代下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之建议对策。

关键词:大数据;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引言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中国是个人口大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发展,城市的集聚效应已非常明显,越来越多的“城市病”体现了出来,如: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城市贫困等。促进生活和谐,提高生活质量是每一个人的愿望。

1大数据与智慧城市的内涵

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定义,大数据是指一种规模大到无法在一定时间内使用传统的数据库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获取、存储、管理、分析的数据集合。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ViktorMayer-Sch·nberger)编写的《大数据时代》中指出了大数据的“4V”特点:数据量大(Volume)、输入和处理速度快(Velocity)、数据多样性(Variety)、价值密度低(Value)144。当今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数据都在经历着井喷式的增长,数据来源多样、种类繁多、数据量的增长也预示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2009年IBM公司首席执行官彭明盛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在《智慧的城市在中国》白皮书中,把“智慧城市”定义为“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的更高级别的城市形态。与早前的“数字城市”、“无线城市”相比,“智慧城市”的创新之处在于运用技术手段把一个城市里零星分布的信息化系统、物联网系统、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的资源集中起来,升级成为一个具有全面协同、有效整合能力的有机整体,以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适宜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

2.1智慧城市规划设计评价与标准编制

地理信息或时空信息是智慧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信息资源,其获取、汇聚、处理、分析和应用是测绘的核心任务。同时,测绘所具有的整体与局部、基础与专题、已知与未知等关系认知的专业素养和智慧城市建设方法论高度契合。这使得城市测绘地理信息单位及专家在一些城市或园区级智慧城市规划以及有关项目设计、实施和评价等工作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标准化工作的支持。近年来,测绘地理信息单位及专家主编或参编了《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指南》GB/T36333-2018、《智慧城市术语》GB/T37043-2018、《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GB/T33356-2016、《智慧城市时空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GB/T35775-2017和《智慧城市时空基础设施基本规定》GB/T35776-2017等多部国家标准,为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2.2智慧城市时空信息平台建设

时空信息平台连同云计算环境、政策、标准、机制等支撑环境及时空基准共同构成智慧城市时空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和基础支撑。其中云计算环境由计算与存储层提供,政策机制和标准规范等由中的保障体系和安全体系提供。时空信息平台包括时空大数据和云平台两部分,其中时空大数据包括基础时空数据、公共专题数据、物联网实时感知数据、互联网在线抓取数据及根据本地特色扩展的数据,基础及公共数据库;云平台指提供数据获取、存储、处理、共享、集成、分析、服务能力的技术系统,公共信息平台的重要组成,为智慧城市各类专题应用提供基础性支撑。

2.3云平台建设

云平台通过数据服务、GIS功能服务、应用程序接口(API)服务等为智慧城市专题应用提供时空大数据支撑。智慧城市专题应用通过云平台获取、融合、分析、使用所需的时空信息。云平台通常部署在由服务器、网络设备及虚拟化软件、云操作系统构成的云计算环境中,云计算环境可由城市或区域根据智慧城市规划集约建设或升级改造原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支撑环境。

3专题时空信息应用

城市时空信息可通过智慧城市时空信息平台及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天地图等公共服务平台落地,并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市政工程建设管理与安全监测、城市治理、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生态文明建设及公众服务等领域,进而服务于政务、经济、社会管理及决策支持,最终为提升公众工作和生活的便捷性与舒适性提供支撑。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和现状评估工作的通知》(2019年7月)要求各省、市、县建设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并与国家级平台对接,实现纵向联通,同时推进与其他相关部门信息平台的横向联通和数据共享。《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工作的通知》(2019年4月)则提出将重点推动“天地图”公众版一体化建设,包括建立统一数据资源体系、统一在线服务功能体系以及国家、省级、市(县)级节点数据联动更新体系。因此,城市时空信息服务需要处理好智慧城市时空信息平台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天地图等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间的关系。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主要面向政府相关部门,服务于政务管理。公众版地理信息平台的推广应用可在为大众提供便捷经济的时空信息服务的同时,规避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安全导致的应用瓶颈问题。网格化城市服务管理、基础设施运维、智慧管网或管廊、工程安全监测、工程全生命期管理服务以及建筑数据库构建等专题时空信息应用与测绘地理信息关系十分密切,是城市测绘发挥特长之所在。在这些方面,当前需要特别关注时空大数据的分析与利用。新型智慧城市的重要特征是通过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来提升业务,从时空大数据中提取信息、发现知识并凝炼智慧正是实现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基本途径,但这其中还有许多技术及实施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结语

智慧城市理念的出现为城市转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和路径,而大数据正在成为智慧城市的“智慧引擎”,能否有效利用大数据体现着一座城市的内在能量。有效利用大数据,促进智慧城市发展,不仅需要建设更高层次的信息技术系统、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也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而且更需要改革旧有的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唯有如此,才能探索出适宜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建成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城市。

参考文献

[1]张振刚.智慧城市系统构成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4(7):88-93.

[2]陶敏,李宏伟,王蔓.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16):174-177.

[3]桑培东,陈晓蓁.基于DEMATEL模型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影响因素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4(9):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