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途径参与大鼠动脉导管闭合机制的初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0
/ 1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衰老途径在大鼠动脉导管闭合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praygue Dawley远交群大鼠30只,其中雌鼠20只,10~15周龄,体重270~330 g,采用随机数表进行随机雌雄配对后交配,受孕后备用。提取孕19 d(E19组)、21 d(E21组)胎鼠和新出生(Day0组)幼鼠的动脉导管原代平滑肌细胞(DASMC)进行培养,于培养48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各组细胞衰老相关标志物p16、21和53基因的转录水平。低氧培养新生大鼠DASMC 3 d后将细胞分为3组,即低氧对照组(G0组)、正常氧浓度处理3 h组(G3组)和正常氧浓度处理6 h组(G6组),干预后采用RT-PCR检测各组细胞p16、21和53基因的转录水平。提取新生大鼠DASMC分为3组,即低氧培养对照组、低氧+小干扰RNA(siRNA)培养组和正常氧浓度培养组,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DASMC迁移能力。结果E19组胎鼠DASMC的p16、21和53基因的转录水平均高于Day0组新生幼鼠(P均<0.01),E21组胎鼠DASMC的p16、21和53基因转录水平亦均高于Day0组新生幼鼠(P均<0.01)。G0组新生大鼠DASMC的p16、21和53基因的转录水平均高于G3组(P<0.05或0.01),G0组新生大鼠DASMC的p16、21和53基因的转录水平亦均高于G6组(P均<0.01),G3组新生大鼠DASMC的p16、21和53基因的转录水平则均高于G6组(P均<0.05)。正常氧浓度培养组新生大鼠DASMC的迁移能力高于低氧培养对照组(P<0.01),低氧+siRNA培养组新生大鼠DASMC的迁移能力亦高于低氧培养对照组(P<0.01)。结论大鼠动脉导管闭合过程中DASMC的衰老标志物随大鼠出生而降低,而衰老途径可能通过抑制DASMC迁移影响动脉导管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