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地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病原菌及其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2
/ 3

阳江地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病原菌及其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

苏勇 林中军 郑奕挺

阳江市人民医院 529500

【摘要】目的:观察阳江地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病原菌及其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8月-2020年7月所有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90例设置为炎症组,而同期未发生腹膜炎的患者111例患者设为正常组。分析炎症组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并分析诱发腹膜炎的危险因素。结果:炎症组90例患者发生93次腹膜炎,经过93次细菌培养,有82次培养出阳性(88.17%)。其中在病原菌大分型里面,G+菌分布律76.83%,高于其他组,而在G+菌小分型里以表皮葡萄球菌构成比最高52.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组年龄、原发病≥2种、透析时间、血小板、血甲状旁腺激素高于正常组,而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血钾、血钙低于正常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阳江地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病原菌中,以G+菌所占比例最高,而在诱发因素中,以年龄、原发病≥2种、透析时间、血小板、血甲状旁腺激素较高,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血钾、血钙较低,为危险因素。

【关键词】阳江地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病原菌;危险因素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是腹膜透析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如若治疗不及时,引起腹膜粘连、硬化、通透性降低,导致患者最终退出腹膜透析,是影响患者腹透失败和死亡的最主要原因[1]。阳江地区靠近沿海,属亚热带气候,春季空气湿度大,夏季高温炎热,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较高,本调查研究旨在了解引起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其危险因素,为腹膜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诊断标准:具备以下3条或者2条以上者,即可诊断腹膜炎:(1).有腹部体征或症状:腹痛,腹水浑浊,伴或不伴发热;(2).腹膜透析流出液白细胞大于100/ml,中性粒细胞大于50%;(3).腹膜透析流出液培养有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收集我院2018年8月-2020年7月所有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90例设置为炎症组,而同期未发生腹膜炎的患者111例患者设为正常组。

1.2方法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所有患者就诊时先留取透出液标本(一般留取首袋出现浑浊的透出液。若无法留取首袋浑浊透出液,则透析液至少存腹2小时以上再留取标本)。取10mL分别接种于血培养需氧甁和厌氧甁,及时送医院检验科。用法国Bact/Alert3D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培养,培养阳性者转种至血平板,直至分离出单个纯菌落,再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与药敏仪进行病原菌种类鉴定及药敏试验。药敏结果判定依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2012年的规定。

1.3评价标准[2-3] 分析炎症组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并分析诱发腹膜炎的危险因素。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构成比或率表示,各组间构成比或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2.1炎症组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 炎症组90例患者发生93次腹膜炎,经过93次细菌培养,有82次培养出阳性(88.17%)。其中在病原菌大分型里面,G+菌分布律76.83%,高于其他组,而在G+菌小分型里以表皮葡萄球菌构成比最高52.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炎症组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 [n,(%)]

病原菌

例数

构成比

总计

G+ 表皮葡萄球菌

33

40.24

63(76.83)

头状葡萄球菌

8

9.76

溶血葡萄球菌

5

6.10

沃氏葡萄球菌

3

3.66

草绿色链球菌

2

2.44

金色葡萄球菌

1

1.22

其他凝图酶阴性葡简球菌

5

6.10

肠球菌属

4

4.88

其他链球菌

2

2.44

G-菌

大肠埃希菌

2

2.44

13(15.85)

鲍曼不动杆菌

2

2.44

肺炎克雷伯菌

1

1.22

弗劳地柠檬酸杆菌

1

1.22

木糖氧化无色杆菌

1

1.22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1

1.22

摩根摩根菌

2

2.44

其他G-

3

3.66

真菌

假丝酵母菌

2

2.44

6(7.32)

曲霉菌

2

2.44

其他菌

2

2.44

2.2诱发腹膜炎的危险因素 炎症组年龄、原发病≥2种、透析时间、血小板、血甲状旁腺激素高于正常组,而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血钾、血钙低于正常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诱发腹膜炎的危险因素 [n,(%)] (X±S)

发病因素

炎症组(90)

正常组(111)

X2

P

男/女

50/40

63/48

0.112

0.793

年龄

47.68±3.88

46.95±4.03

3.905

0.000

原发病≥2种

39(43.33)

30(27.03)

10.968

0.000

透析时间(个月)

29.62±1.72

27.35±1.63

29.075

0.000

血小板(*109/L)

193.82±20.68

172.39±16.95

25.137

0.000

尿素氮(mmol/L)

18.63±1.52

20.47±2.07

20.268

0.000

血肌酐(μmol/L)

536.57±52.96

542.73±53.17

2.762

0.012

血尿酸(μmol/L)

338.96±42.16

361.82±43.77

11.103

0.000

血钾(mmol/L)

4.09±0.46

4.37±0.47

12.793

0.000

血钙(mmol/L)

1.91±0.16

2.06±0.17

19.076

0.000

胆固醇(mmol/L)

4.35±0.46

4.37±0.47

1.693

0.051

血甲状旁腺激素(pg/ml)

301.53±34.06

281.62±31.07

18.438

0.000

3讨论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糖尿病、高血压发病率越来越高,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也逐年增多,很大程度上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这类患者主要通过透析治疗来维持生命[4-5]。腹膜透析不需要场地、贵重的仪器和设备,可居家自行操作,对患者的社会活动影响较小,有利于他们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且腹膜透析有操作简单方便、血流动力学稳定、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小等优点,成为终末期肾病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常用方式[6-7]。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随着透析龄的增加,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概率也会增加[8]。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是腹膜透析失败最常见因素,了解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和其危险因素,能有效的预防腹膜炎的发生,这在国内外多个研究已经得到证实。本研究中,炎症组90例患者发生93次腹膜炎,经过93次细菌培养,有82次培养出阳性(88.17%)。其中在病原菌大分型里面,G

+菌分布律76.83%,高于其他组,而在G+菌小分型里以表皮葡萄球菌构成比最高52.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组年龄、原发病≥2种、透析时间、血小板、血甲状旁腺激素高于正常组,而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血钾、血钙低于正常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研究结果与章俊,王悦,梁秀洁等研究结果相近[9-10]

综上所述在阳江地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病原菌中,以G+菌所占比例最高,而在诱发因素中,以年龄、原发病≥2种、透析时间、血小板、血甲状旁腺激素较高,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血钾、血钙较低,为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 程莉莉,张秀月,杨洪艳.不同类型ICU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病率多中心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5(8):548-552.

[2] 林青青,洪小玲,林明霞.ICU导管相关性感染目标性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3):5415-5417.

[3] 赵丽娟,孙世仁,杨君,等.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其易感因素分析[J].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2016,5(3):118 -122.

[4] 赵丽娟,孙世仁,杨君,等.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其易感因素分析[J].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2016,5(3):118 -122.

[5] 赵珉,戴宏,沈继录,等.132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5,15(3) :236-243.

[6] 佟怡婧,严豪,等.711 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谱变化及药物敏感分析[J].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7,33(8):601-608.

[7] 闫燕,王利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单中心结果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04):616-618.

[8] 王静,吕晶,等.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病原菌及其危险因素[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6,15(10):739-743.

[9] 章俊,王悦,梁秀洁,等.复发和再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及致病菌特征[J].广东医学,2016,37(4):602-605.

[10] 牛和俊,胡志军,陈小元,等.30 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及耐药性分析[J].安徽医学,2016,37(7):849-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