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灸仪在温通经络上疗效的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3
/ 3

温灸仪在温通经络上疗效的应用探讨

李嵩

桂平市中医院 广西桂平市 537200

【摘要】目的:探讨温灸仪在温通经络上疗效,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不同部位身体疼痛患者中,从中选择了9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例数均为47例,后者接受推拿治疗,前者采用温灸仪治疗,分析比较二者治疗后的总体情况。结果:与对照组72.34%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9%明显较高,差异较为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的ISOA评分比较,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不适评分分别为(1.21±0.78)分、(2.48±0.99)分,步行距离评分分别为(2.15±1.04)分、(3.15±1.22)分,日常运动痛评分分别为(0.95±0.48)分、(1.13±0.64)分,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结论:温灸仪治疗身体疼痛的疗效显著,能够达到温通经络的目的,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温通经络;温灸仪;ISOA评分;疗效

当前,存在很多疼痛疾病,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疼痛,严重影响了社会活动与日常生活。温灸仪通过穴位刺激能够起到散寒理气、温通经络的效果,可以有效消除痛症。本次研究对象为不同部位身体疼痛患者,包括大腿肌肉疼痛、小腿肌肉疼痛、手臂肌肉疼痛、腰背部神经疼痛、颈部肌肉疼痛、肩周肌肉疼痛、骨关节疼痛。选取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的94例患者进行研究,通过临床分组试验来证实温灸仪在温通经络上的疗效,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94例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对象当中,病例纳入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例数均为47例。对照组47例患者中,男性与女性例数分别为18例和29例,年龄在41~77岁之间,年龄均值为(56.32±8.41)岁,发病时间在10d-30年之间,病程均值为(12.03±5.62)年;观察组47例患者中,男性与女性例数分别为17例和30例,年龄在42~78岁之间,年龄均值为(56.44±8.50)岁,发病时间在12d-28年之间,病程均值为(11.47±5.73)年。两组患者进行基本资料的比较,差异较小(P>0.05)。排除标准:儿童、皮肤细嫩者、糖尿病患者、对热感迟钝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推拿治疗,在患者疼痛部位使用滚法、按揉法来操作,缓解肌肉紧张,选定命门、环跳、丘墟、阳陵泉、腰阳关、大肠俞、肾俞、关元俞、秩边、委中、昆仑进行按压操作,寻找压痛点,使用拨法来将粘连松解,以此缓解肌肉痉挛,后再在疼痛部位进行斜扳法,理筋整复,每次30min,每两天进行一次,15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采用温灸仪治疗: 由中山市景弘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温灸仪(ZWA-II),注册证号为粤械注准20192201104,指导患者摆好姿势,取灸柱3或6根(依据仪器与施灸者对火力要求选择),将其固定在灸柱固定器上,点燃灸柱并插入灸器头;拉动支臂,根据患者自身所能承受的热度调整灸器头在患者疼痛部位相距7cm处,开始治疗,每次治疗时间30min,每两天进行一次,15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

1.3评价标准

使用疼痛量表对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进行统计与对比,其中疼痛评分为1-100分,分值越高,疼痛缓解情况越好。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其中治疗显效指患者病情已基本痊愈,治疗效果显著。治疗有效指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佳,无效指患者治疗完全无效果,总有效率为(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

使用ISOA评分疼痛不适、步行距离、日常运动痛。疼痛不适分值越高,疼痛越强;步行距离分值越高,效果越好;日常运动痛分值越高,疼痛越强。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的相关统计数据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计算,统计学处理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表达分析结果,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相关研究数据的对比用t检验。P<0.05时,表明两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相关研究数据对比,存在明显的不同。

2结果

2.1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情况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疼痛缓解情况见表一。

表一 两组患者不同疼痛位置治疗后的疼痛缓解情况比较(分值1-100分)

组别

观察组

对照组

t

p

大腿肌肉

89.02

66.32

3.234

0.001

小腿肌肉

88.42

65.43

2.786

0.001

手臂肌肉

85.89

62.98

4.787

0.003

腰背部神经

83.98

66.07

3.878

0.001

颈部肌肉疼痛

89.23

70.34

2.345

0.001

肩周肌肉疼痛

88.34

65.23

5.234

0.002

骨关节疼痛

90.23

66.23

3.453

0.001

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明显较好,差异较为明显(P<0.05),如表一。

表一 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观察组

47

19(40.42)

24(51.06)

4(8.51)

43(91.49)

对照组

47

12(25.53)

22(46.81)

14(29.79)

34(72.34)

X2

--

--

--

--

4.552

P值

--

--

--

--

<0.05

2.2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后ISOA评分

统计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后ISOA评分,观察组疼痛不适、步行距离、日常运动痛评分均明显较低,差异较为明显(P<0.05),如表二。

表二 两组患者的治疗后ISOA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时间

疼痛不适

步行距离

日常运动痛

P值

观察组

47

治疗前

5.23±1.45

0.52±1.65

4.28±1.20

0.0863

47

治疗后

1.21±0.78

0.85±1.04

0.95±0.48

0.0025

对照组

47

治疗前

5.53±1.56

0.50±1.57

4.30±0.48

0.0952

47

治疗后

2.48±0.99

0.68±1.22

1.13±0.64

0.0031

3讨论

肢体疼痛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患者的年龄往往较大,其发病与肥胖、炎症、创伤等因素有关,患者的疼痛与活动受限,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会出现关节僵硬、肿胀疼痛,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温灸仪通过燃烧灸柱,利用产生的热量来刺激皮肤或身体穴位,从而达到灸疗的效果。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对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进行评价,观察组为91.49%,对照组为72.34%相对较低,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治疗前,两组的ISOA评分比较,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不适、步行距离、日常运动痛评分分别为(1.21±0.78)分、(2.15±1.04)分、(0.95±0.48)分,对照组分别为(2.48±0.99)分、(3.15±1.22)分、(1.13±0.64)分,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说明常规治疗与温灸仪治疗两种方法的治疗结果存在不同,后者的疗效以及ISOA评分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能够有效减轻身体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2]

综上所述,温灸仪在温通经络上疗效显著,应用于身体疼痛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汤家铭,黄继汉,杨旭明,张倩,郑奉周,李璟,鲁望,薛堃,赵海音.电子温灸仪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随机对照、非劣效性临床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9,53(01):57-61.

[2]鲁望,赵海音,薛堃.电子温灸仪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10):1243-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