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增生性瘢痕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5
/ 2

针刺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增生性瘢痕临床效果观察

周寅

黑龙江省清河林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913

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增生性瘢痕,结合使用针刺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的具体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接收的,身体具有瘢痕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平均分组的方法把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患者,分别用对照和观察给予其命名其中。对照组的患者接受的是单独针刺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接受的是针刺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的方法。结果 增生性瘢痕得到改善的对照组患者有37例,占总人数的74%;观察组患者有49例,占总人数的9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在医疗机构内部出现增生性瘢痕的患者,给予针刺配合使用中药外敷的治疗方法,能够最大程度的改善患者瘢痕增生的现状,提高患者生活的质量。同时,也能够促进患者未来的身体健康水平,对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所以这种方法也值得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针刺;中药外敷;增生性;瘢痕

在我国医疗机构内部临床手术之后,患者皮肤损伤之后所出现的瘢痕增生,是非常常见的一个问题。手术后切口愈合拆线之后,皮肤会逐渐出现发红、瘙痒,部分刺痛的问题,瘢痕增生就会导致瘢痕突出于皮肤的表面,影响患者皮肤的外观以及功能。本文重点探讨和分析增生性瘢痕,结合使用针刺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的具体临床效果,希望能够为瘢痕增生的患者找到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以便于改善其瘢痕的状态,提高其生活的质量。同时,也为医疗机构内部瘢痕增生患者的治疗,找到最为科学有效的方法,以此促进医疗机构整体治疗水平的提升。研究选取某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接收的,身体具有瘢痕的患者100例,结合平均分组的形式展开研究,现研究过程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接收的,身体具有瘢痕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平均分组的方法把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患者,所有患者中包括:男47例,女53例;年龄7~53岁,平均26.3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0.7年;有手术史者42例,外伤史者56例,其他原因2例;其中伴疼痛者47例,瘙痒者59例,有紧缩感者26例,有烧灼感者31例。所有瘢痕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和红润,主要包括胸腹部手术后瘢痕,其次是四肢部外伤后瘢痕,还包括2例脸部瘢痕;瘢痕面积占全身总面积比例在0.6~31.0之间,平均为18。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所接受的是单独针刺的治疗方法,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瘢痕的长度,选择0.3mm×40~60mm不同的不锈钢毫米针,常规的对局部的皮肤进行消毒之后,治疗者需要左手固定瘢痕处的皮肤,右手持针呈15度角,快速倾斜刺进针后,把真身平卧,沿着瘢痕的边缘皮肤对刺,使针体包围整个瘢痕。提插2~3次,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每天治疗1次,,10次为一个疗程。治疗期间需要间隔2天,一般情况下需要接受1~3个疗程。

观察组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结合使用中药外敷的方法。其中所采取的方法就是,对于瘢痕的局部外用中药进行贴敷,中药的配方为丹参80g、赤芍60g、川芎80g、蜈蚣20条、雷公藤20g、苦参50g、黄芪50g、果树60g、甘草30g。以上药物在粉碎之后过120目筛,加入适量凡士林调匀成膏状之后,把膏状外敷于瘢痕的局部,涂药的厚度大概在0.5mm左右,再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每隔1日需要服药1次,10天为一个疗程,疗程期间需要间隔1周。

1.3评价标准

所有患者均治疗25天,结束后一周内观察治疗的整体效果。瘢痕的局部疼痛、瘙痒、紧缩症状消失,瘢痕的范围减小,颜色变白,或者接近正常的皮肤,质地变软或者变薄为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瘢痕大小不变,颜色变白,质地与治疗前比较变软为有效;没有达到合格标准者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计数数据以率表示,用Pearson卡方检验。计数资料、均数比较、计量数据分别采用数(n)率(%)表示,t检验、x2,检验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于患者进行随访能够看出,其增生性瘢痕得到改善的对照组患者有37例,占总人数的74%;观察组患者有49例,占总人数的9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下表: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

50

13

24

13

74%

观察组

50

39

10

1

98%

3 讨论

人体所受到的任何创伤在愈合的时候,均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瘢痕,所形成严重的甚至会对机体的外观造成影响,功能性的障碍也会受到影响。伤口修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其中所包含的是多种修复的细胞、细胞因子等各种各样的因素,共同参与的一个化学免疫学等复杂的过程。在修复的过程中,包括:肉芽组织生成、胶原填充、创口收缩、上皮覆盖及胶原重塑等阶段。瘢痕是创伤后组织修复的必然产物,表现为胶原的过度合成和沉积。不同的阶段瘢痕在创伤之后需要组织的修复,这也是一个必然的产物。胶原的过度合成以及沉积就会造成表面的瘢痕,所以在修复的过程之中,还需要有针对性的找到正确的方法,通过合理的形式防治和干预瘢痕,这才是治疗的重点内容。选取某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接收的,身体具有瘢痕的患者100例,采用分组比较的研究形式,现研究结果如下:

在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对于患者进行随访能够看出,其增生性瘢痕得到改善的对照组患者有37例,占总人数的74%;观察组患者有49例,占总人数的9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以上得到的结果能够了解到,在医疗机构内部出现增生性瘢痕的患者,给予针刺配合使用中药外敷的治疗方法,能够最大程度的改善患者瘢痕增生的现状,提高患者生活的质量。同时,也能够促进患者未来的身体健康水平,对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所以这种方法也值得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卢娜,余南生,梁栋龙.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前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20,19(03):224-227.

[2]李波.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五倍子瘢痕膏治疗病理性瘢痕的疗效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20,19(03):231-235.

[3]郑莹,焦建锋,王东玲.皮内注射曲安奈德与超声导入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对比[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20,32(03):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