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福祉、助推乡村振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7
/ 2

关注民生福祉、助推乡村振兴

杜聪

中共舞钢市委党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真抓实干、力求实效地为群众办实事,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并取得显著成效。但毋容讳言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一、现阶段推进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思路不开阔

推进乡村振兴创新发展理念要开阔。实现乡村振兴的思路要基于实际、用好优势、规避劣势、做好规划设计,既要脚踏实地了解全局又要高瞻远瞩。但是,现阶段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存在特色产业、产品有同质化现象,特色产业、产品的发展没有站在县、市、乃至省的层面全方位考量,创新思路不开阔,缺乏举一反三的思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与各类特色小镇的发展建设村庄标识、乡村游园、小广场主题风格等高度雷同,不能凸显当地的文化底蕴、不符合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不能完美展现当地特色,千村一面”的问题突出。

(二)“能人”资源欠缺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特别是“能人”。一个人才能带火一个企业;一个人才也能带活一片乡村。但是,目前存在“能人”资源欠缺的问题。虽然一些地方通过行政手段组织“能人”下村,硬性规定在农村的服务时限,但大多数效果欠佳。同时,在外人才回流吸引力不强,村里打工经商致富的、大学毕业的、部队退伍的……绝大多数流向了城市,即使回来的也留不住,这更加剧了村“能人”资源的短缺。再一点,现有的乡村“三农”带头人数量和能力不足、干部年龄结构偏大、学历层次偏低等问题突出,干事创业缺乏激情和创造力。

(三)农民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强

农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实践主体。习总书记也强调:“要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但是,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群众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强、主人翁意识淡薄等的问题。部分群众表现出安于现状、不愿意改、不想改,有的甚至以旁观者的身份等待观望、没有以主人翁的精神积极参与乡村的管理和治理等等。

  1. 现阶段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思维

(一)凝聚人才力量 推进乡村振兴

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现如今,县域社会经济想要快速发展,人才的密集度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推进县域整体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推动力。凝聚人才资源,首先要充分利用“亲情牌”,打好“乡情牌”“以乡情乡愁为纽带,表达诚意,感召人才。使内部人才因心怀乡情而留在乡村,反哺故里、报效乡梓;其次是走出家门揽人才,着重在招聘政策、招聘方法、人才使用上实行创新,打破地域限制、开启招聘直通车、下达专项柔性编制等为各类高素质优秀人才开通绿色通道,使外部人才因发展机遇而走进乡村,建立人才高地,凝聚人才力量。

(二)优化整合资源,助推乡村振兴

一是要完善村党组织领导村级治理体制机制,选好“火车头”配齐配强干部队伍。积极落实村级各类组织职能定位,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体系,各司其职、凝心聚力为乡村发展提供力量。

二是着眼于优化整合资源要素、推动乡村振兴。推进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紧扣产业兴旺,注重资金融合、优化资源配置,由注重“建设”向注重“经营”转型、由“内生发展”向“开放拓展”转型、由“单一产业发展”向“三次产业融合”转型发展;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地理特点、历史文脉、交通条件、发展水平、产业功能等因素,扬长避短、优化村布局,培育一批中心村、重点村和特色村实现生态宜居;要坚持顺向调整、中心集聚、群众认可、依法稳妥的原则,实行有效治理,促进乡风文明,从而有效将人才、资金、土地、技术及产业汇聚起来,形成乡村振兴的新局面。

  1. 调动农民的参与性、积极性,提高人民福祉

乡村振兴事事关乎农民,件件离不开农民,他们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只有把农民调动起来才能实现乡村振兴。

一是从政策思想上鼓励农民自愿主动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写道“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在农村,农民对泥土及种植业的了解可以称得上专家,什么时令种植什么作物他们心中有数,什么植物适合什么样的环境他们胸有成竹,因此,要突出农民的主人翁地位,向农民群众广泛宣传、讲解乡村振兴战略和党的各项农村政策,让农民熟知我国各项农村发展政策,利用国家政策给予的各项扶持和帮助。同时建立和完善农村民意表达机制,把他们的合理意愿和要求体现到乡村振兴的决策中。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切实维护农民的主体地位,使他们能够完全自主地根据市场情况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让乡村振兴变成农民的自觉行为。

二是从获得利益上吸引农民积极大力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民是非常有理性的经济人,经济人就是完全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每个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付出来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如果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能给他们带来直接的实惠利益,农民是非常愿意积极参与的。

三是从示范引领上激励农民参与乡村战略的实施。农民最容易跟风和模仿成功案例,所以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要积极树立示范抓典型,通过典型成功案例,示范引导带动农民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同时做好干事创业的服务和指导培训,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消他们的顾虑,提高他们干事创业的兴趣和热情,鼓励农民成为乡村振兴探索者和实践者。

四是从条件准备上,保障农民能够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当下是一个科技和经济发展腾飞的时代,农村经济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要与时代相接轨,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各种培训为载体,开展学文化、学技术、学政策、学法律、学知识、学管理……学习培训,培养管理型、服务型、技能型、文化型、经营型等新型农民,增强农民增收致富本领,推动农民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同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满足人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期的基础性的条件,比如交通基础设施,水电、通信、资金、技术等等,这些条件的保障,可以为农民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5f3a424479afc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