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检定和质量管理的关系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7
/ 2

计量检定和质量管理的关系探究

邓进财

新疆阿克陶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产品质量检验所 新疆阿克陶县 845550

摘要:在经济国际化和市场经济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计量检定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其是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经济工作的关键基础,因此在当前质量管理中对计量检定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本文通过分析计量检定与质量管理之间存在的关系,分析质量管理中计量检定工作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进一步提高计量检定工作的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

关键词:计量检定;质量管理;关系

前言

计量检定是产品量值传递的主要方式,是充分保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其与质量管理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通过计量检定工作能够实现质量管理的优化,保障量值传递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现阶段计量检定工作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质量管理的实际效果,所以必须采取有效对策,提高计量检定工作水平,确保质量管理的价值得到发挥。

1 计量检定和质量管理的关系

计量检定实现质量管理预期目标的一种手段,是质量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并且计量检定工作的原则是“质量第一”,其与质量管理的目标一致,因此计量检定与质量管理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一定程度上计量检定工作水平直接影响到质量管理预期目标的实现。同时通过计量检定工作,保障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对于产品质量的检测和审定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提高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在合理的计量检定工作中,可以准确检测出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和状态,促使其能够高效检测产品的质量特性,有利于实性全面的质量管理[1]

2 计量检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质量管理的影响

2.1 计量检定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有待加强

当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计量器具也得到了较大的创新进步,其在计量检定工作中对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并且在新仪器设备和检测手段的应用过程中,计量检定人员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比如在边远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计量检定工作中,存在部分人员在新形势下,对计量器具检定规程掌握程度不足,对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能力还有待提高,部分工作人员还停留在“度量衡”的传统检测模式上,无法保障计量器具的检定质量,也就不能提高产品的质量管理水平[2]

2.2 计量检定软件和硬件设施落后

虽然在新时期的发展中,计量检定工作的条件和环境有所改善,但在总体上仍存在不足,还不能完全适现代化的经济发展和质量管理工作的需求。比如在一些边远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计量检定机构中,其部分计量技术装备比较落后,而且空白项目较多。很多计量标准装置没有实行分室专项检定,不符合我国计量检定室的标准。另外一方面相关计量检定的计算机软件长时间未更新,微电子技术的实际作用无法发挥,影响计量器具的检定,导致质量管理得不到充分的保障[3]

2.3 计量法律意识较为薄弱

在当前的一些边远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计量检定机构中,存在法律意识薄弱的问题,对计量检定规程的遵守和落实存在缺陷和不足。比如落后淘汰的计量器具仍在实际工作中使用,出现极大的耗能。而且部分检测设备经常在超负荷状态下运转,对计量检定的结果产生不利影响。另外由于计量法律意识薄弱,对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控制不合理,就会导致产品生产的定量包装不合格,促使质量管理的难度加大,预期目标无法有效实现。

2.4 计量执法力度不足

为保障产品质量以及计量器具的合格检定,上级主管部门应对计量检定机构及工作进行监督,同时其还承担着执行强制检定和其他检定的职能和责任。不过在一些边远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存在计量执法力度不足的现象,甚至缺乏严格的执法行为。所以就导致了在计量检定工作中,出现拒检的情况,尤其是在乡镇地区的计量检定工作开展过程中,群众与执法人员时有发生冲突的状况,对计量器具的检定与质量管理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2.5 计量检定经费保障机制不完善

由于计量检定工作的强检工作量相对较大,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还要保障对检定设备的及时更新和维护,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另外,在一些边远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计量检定工作中,财政补贴较少,实际经费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致使相关计量器具受检率较低,无法充分保障质量管理的有效性。比如在一些边远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因为计量检定经费保障机制不完善,经常出现逃检、拒检、漏检等问题,严重影响质量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3 提高计量检定和质量管理水平的对策

3.1 加强计量检定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

对于一些边远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计量检定机构首先应积极拓展人才招聘渠道,引进相关专业高校毕业生或者外聘大型企业、科研单位的高技术人才,弥补专业化不足的缺陷;其次要加强现有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比如组织人员参加技术监督局的培训班,提高计量技术理论水平。同时可以聘请专业的计量专家开展技术讲座等,充分提高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力,确保计量器具的检定质量得到提升。

3.2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针对一些边远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当前存在的软件、硬件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即是要增大计量设备的装置,拓宽新的检测领域。由于县级计量机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先进的仪器设备应用传统的量值传递方式无法保障计量性能检定的准确性,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提高整体计量技术,充分保障计量检定的质量。同时还要加强机构建设,适当增加检定项目,比如重点开展定量包装、衡器、电流表等检定项目。在检测过程中,应合理利用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对计量器具采取严格的检定工作,并要合理使用计量检定设备,制定完善的维护保养制度,提高计量检定技术水平。

3.3 强化计量检定宣传工作

一些边远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计量机构应加大计量检定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法律法规的宣传能够引导企业和群众正确认识计量检定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参与计量器具的检定,深化法律意识,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社会认同度。因此一些边远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计量机构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宣传计量法律及政策知识,在当地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促使计量检定工作深入人心,避免出现漏检、逃检和拒检等不良现象,充分保障计量器具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

3.4 加大强检执法力度

近年来,我国计量器具质量问题频发,对社会稳定和和谐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一些边远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必须要加大强检执法力度,强化计量检定工作监督管理。即是要针对计量器具漏检、未申请首次检定以及超周期检定和定量包装商品计量合格等进行有效查处,可以通过开展专项查处工作,保障计量检定工作有序推进,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效果。

3.5 加大财政投入

计量检定工作是保障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其在对计量器具进行检定时会耗费大量的资金。所以为保障检定工作的有效开展则要加大财政投入,通过政府补贴以及专项资金划拨等支持集贸市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等计量器具的检定,从而形成完善的民生计量专项经费保障体系,尽可能的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量检定是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和手段,其对于计量器具量值传递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相关县级计量机构应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和对策,提高计量检定工作水平,保障质量管理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刘恒发.浅谈计量检定和校准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科技资讯,2019,17(25):80+82.

[2]刘子优.计量检定和校准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区域治理,2019(34):121-123.

[3]潘俊,陈晓明,柳竹青.质量管理在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中的有效应用[J].科技风,2019(1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