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企业火灾预防与救援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31
/ 2

煤化工企业火灾预防与救援对策研究

刘江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017209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煤化工企业发展迅速,但是在建设、发展和转型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安全隐患,而因为生产的特殊性也很容易产生突发性、连锁性以及复杂性的消防事故。基于此本文将详细分析煤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存在的风险特点,并且深度探析对企业火灾预防与救援的具体对策,以此强化城市煤化工企业消防工作的实施力度。

关键词:煤化工企业;火灾;预防与救援

引言:化工企业是现阶段国家经济的重要来源,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安全风险问题,因为原材料和加工设备的特殊性,为了保障国家能源供应,近几年国家大力新建煤化工企业,因煤化工行业发展历程短,缺乏生产经验,导致煤化工企业很容易发生大型的火灾事故,不仅对企业自身的经济造成损失,还会对工厂基层员工以及企业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因此如何做好火灾防范工作成为现阶段煤化工企业的重点研究课题。

1 煤化工企业的风险特点

1.1生产物料

大部分的煤化工生产过程中无论是原材料还是中间体和催化剂都属于易燃易爆危险品,同时还有毒有害,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在这样的环境中一旦出现工艺、设备、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失误很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以及中毒等安全事故。除原材料外,煤化工生产中的超细煤粉本身具有氧化生热功能,因此极有可能发生自燃或大面积爆炸,企业如果不能对其及时处理,很容易引起火灾。此外产生的合成气、油煤浆、硫化氢、甲醇等危险物质也都带有极强的危险性,而以上又是煤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必备材料,即便不会导致大面积火灾,也会发生爆炸或中毒,存在高风险性。

1.2生产装置

在煤化工生产中不仅需要使用常规的化工装置,也需要具备煤液化中的高温、高压、存储、粉碎、运输以及煤气液化的设备,风险性最高的是煤液化装置,装置全方面封闭后,在高温高压下内部粉尘和气体存在爆炸的风险,而且一旦在内部可燃气体泄露时不能及时排放,容易产生聚集现象,遇到明火非常容易发生爆炸,引起重大火灾,比如说埋地管道中储煤区与原油及成品油区域之间的距离是30m,与液化烃的间距为60m,与输气管道之间的间距为30m,可燃气体储罐组与成品油区域间距为35m,与液化烃间距60m,与输气管道间距为30m。但是在实际建设中未能达到相应标准,在这种情况下灭火的难度也非常大。

1.3生产工艺

与其他技术施工相比,煤化工在生产的工艺比较复杂,因此施工周期也会有所延长。煤化工与传统的石油化工使用的工艺较为相似,都是脱硫脱碳工艺,但是因为在后续阶段煤化工使用加氢稳定、加氢改质等工艺,所以增加了流程的复杂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工艺需要连续作业才能满足生产要求,但是也会带来火灾和爆炸的风险,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故障,整个工艺系统也会随之发生故障,带来连锁反应,造成火灾、爆炸和中毒的连环事故,在严重的情况下给整个生产厂区及周边环境带来巨大危害。

2 煤化工企业火灾预防与救援措施

2.1完善消防技术标准体系

近年来随着国家在物质能源上战略部署的实施,有更多的煤化工企业开始正式运行,为了给企业提供安全保障,国家应急管理部门将煤化工行业的消防放在了首要研究位置。因此企业必须深度了解煤化工火灾的特点,充分利用原有对石化行业的标准编制经验完善整体消防技术标准体系,并由相关部门出台正式的消防规范,企业领导及员工明确防火间距以及对各类消防设施的使用要求,让煤化工企业内部的消防设计以及验收流程都能达到规定标准。

但是在煤化工企业中有许多专业技术规范、制度都没能及时出台,距离正式规划制度出台还有一段时间,在此期间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防火设计规范和所在城市的消防总规划来进行生产工作,企业也要从全方位了解煤化工企业的生产特点,预测其火灾危险性,要将煤化工企业各装置之间的防火分隔、防爆泄压以及通风供水等设施都视为重要考察因素,对于企业消防设计图纸一定要严格审核。在具体操作方面,首先给企业留出充足的防火间距、消防通道、消防水源以及固定消防设施等设备,例如:最小的间距宽度需要能通过一辆宽为4m的消防车,工厂是低层建筑,所以间距必须大于4m,这样才能够保证未来因生产需求而扩大工厂规模的情况下也能有足够的消防硬件设施支撑,从根本上避免安全隐患的产生。

2.2强化企业消防安全管理

想要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企业首先要明确自身思想,认识到公司法人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负责人,承担起自己的主体责任,其次需要从整体上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根据目前国内煤化工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管理人员的首要工作是为内部领导以及基层员工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和义务消防员培训,为他们讲解各项消防安全知识,在长期培训下,领导能够意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在进行管理工作时态度能更加严谨,而对于普通员工而言,接受培训后会激发自身的风险意识,在实际生产工作中有意识地锻炼应急反应能力以及安全生产能力。

此外企业内部也应该成立企业专职消防队伍以和义务消防队伍,并且为企业专职消防队伍都配备专业的消防装备,在安全时期也要有危机意识,储备充足的火灾应急物资,同时还要成立应急小组,制定与企业自身发展情况相符合的紧急灭火、救援预备方案,并且定期组织企业专职消防队伍进行班组级、车间级和公司级的灭火救援演练,保证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扑救,为处理大规模火灾事故积累经验,以此保障企业安全。

2.3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2.3.1调查研究,制定完善预案

因为煤化工是近年来的新兴行业,所以部分消防部队对企业的性质以及结构还不是熟悉,针对这一问题,消防部门需要深入企业展开针对性的调查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制定完整且专业的灭火救援预设方案。国家应急管理部门在对所管辖区的煤化工企业进行调查时需要掌握企业的基础资料,对灾害风险进行的严格评估,结合自身现有的灭火救援力量制定出可操作性强、有效性高的灭火救援专项应急预案,最后为了确保在真正发生事故是灭火救援能够顺利进行,需要按照预案反复实际演练,在多次论证后确定最后方案,起到提升紧急救援能力的作用。

2.3.2强化特种装备配备,组建专业队伍

不同的火灾事故都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想要保证第一时间为煤化工企业实施高效灭火操作,需要保证生产厂区有足够水源,提供高质量高喷消防车,同时也要配备远程应急通讯指挥车、三维模拟系统、无人侦察机、灭火机器人以及危化品无线侦查系统等现代化先进设备,在大型消防车、泡沫运输车以及高喷消防车三者之间建立起三车一套的作战模式,将其视为灭火救援的基本。在真的发生火灾事故时,企业专职消防队伍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派专业设备,保证灭火的及时性。

2.3.3健全综合救援体系,实施多元化合作

如果单靠企业专职消防队伍与国家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不能完全保证真正发生火灾的情况下可以得到及时的救援,因此在能确保政府依然处于核心地位的情况下需要将救援体系进行横纵拓展,在地企之间、企企之间建立一个完全的综合协防救援体系,形成长效机制,让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出台相关救援政策,规范消防救援制度,科学地评估各单位的力量资源,真正实现资源共享,进行多元化合作。此外还要在煤化工企业火灾应急响应、科学处置以及后备保障之间建立联动关系,通过联合与配合的方式强化区域与社会之间的协同关系,提升应急救援能力,保证给予煤化工企业最及时的救助,实现化工火灾爆炸处置的高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因为在生产过程中有很多易燃易爆物品,因此煤化工企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在生产运行的某个环节出现失误,很容易发生大型火灾,所以企业和应急管理部门都应对这一问题产生重视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知道该如何防范火灾,也能在火灾来临时提供及时的救援,保障企业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陈昱含.煤化工企业火灾风险分析及防控对策研究[J].神华科技,2018,1612:12-16.

[2]孟雷刚.浅析大型煤化工企业视频监控与火灾报警系统联动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9,09:70-71.

[3]张兰.煤化工企业安全风险评价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7.

[4]王雪丽.煤化工产业火灾风险特点及防控对策[J].化工管理,2018,20: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