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2
/ 3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评价

袁冰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摘要 目的 分析舒适护理对实行肝癌介入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100名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实行介入治疗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进行干预,实验组采用舒适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SAS、SDS评分和术后患者舒适度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SAS、SDS评分结果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差异性(P<0.05);实验组患者在术后8H、16H、32H、64H的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 经过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抑郁、焦虑心理有所改善,并且患者在术后的舒适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提升,该方法值得临床大幅度推广。

关键词 舒适护理;肝癌;介入手术;焦虑;抑郁

随着人们饮食多元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癌症逐渐成为高发病的一种,肝癌更为常见,临床上在治疗肝癌过程中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1)传统治疗法;(2)介入治疗法;(3)化疗法。其中,使用率最高的是介入治疗法[1]。舒适护理是当今临床治疗的一种流行模式,以患者的心理和生理达到最大舒适度为目的,在治疗过程中使患者能够全身心的放松,以便于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2]。本研究选用100例患有肝癌的患者为样本,经过介入治疗法治疗后,分别采用一般护理和舒适护理进行后续治疗,为在接受介入术治疗后的肝癌患者术后护理提供了临床资料,现全文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内科入治的100名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中,男性37例,女性13例,年龄为29~66岁,平均年龄为(46.67±12.24)岁,病程为2~21个月,平均病程为(11.24±1.28)月;实验组中,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龄为33~69岁,平均年龄为(47.58±13.56)岁,病程为3~24个月,平均病程为(12.87±2.05)月。所选患者均满足以下条件:(1)满足国际肝癌评定标准;(2)均无肝病家族史;(3)均不患有精神疾病,能进行良好沟通。本研究所选患者均签署自愿书,且本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所选患者均采用介入疗法进行治疗肝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采用一般护理,实验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一般护理包括对患者身体的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对周围环境进行改善。舒适护理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患者术前舒适护理:肝癌患者的心理压力较大,在治疗前往往有焦虑、抑郁的状态发生,医护人员应及时注意到患者情绪变化,并进行相应疏导,为患者讲述病症的情况,并且讲述介入治疗方案的具体操作流程,使患者对流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为患者粗略描述手术间的环境,以便于患者脑中形成一个初步轮廓,减少由于陌生环境引起负面的心理变化。为患者讲解正确的咳痰方式,提前告知患者应术前8小时保持禁食状态。(2)患者术中舒适护理:安排患者提前十分钟左右进入手术室,以便熟悉手术环境。在不影响手术进程的情况下,将手术室内湿度调至50%左右,温度保持在24℃,可以在手术过程中播放一些轻音乐,使患者保持心情舒适,手术过程中秉承着“快、稳、准”的原则,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时刻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若有不适,及时处理。(3)患者术后护理:患者在结束手术后,医护人员应保证病房的安静和清洁, 并且告知患者家属,减少探病的次数,使患者处于安心静养的阶段。医护人员应当及时观察患者术后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处理。术后患者的食欲较差,在营养均衡的情况下,尽量按照患者的口味进行制定相应的膳食计划,并且在患者术后7天,制定相应的运动恢复计划。部分患者术后效果不理想,心理焦虑和抑郁的程度更加严重,医护人员应该对其多加疏导,可以邀请通过介入治疗法治疗的肝癌患者探病,为患者讲解治疗过程,便于患者树立继续治疗的信心。(4)术后健康护理:医护人员为患者家属讲解手术后的相关注意事项,并且观察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倾听患者的各种诉求,并尽最大能力满足患者要求,让患者心态恢复正常,以便回归社会生活,继续学习和工作。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抑郁、焦虑情况;患者经过术后的8小时、16小时、32小时和64小时的舒适度。

1.4评价标准

①患者抑郁、焦虑情况评价标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量表计分,分值与抑郁、焦虑程度呈正相关分布。②患者的术后舒适度的评价标准:采用kolcaba舒适度量表进行舒适度评分,量表积分,分值与患者舒适度呈正相关分布。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当P<0.05是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AS、SDS评分

通过表1可知,两组患者治疗前的SAS、SDS评分无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实验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差异性(P<0.05)。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AS、SDS评分(5f4f7a8dbae66_html_396ca2460f9352a7.gif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50

52.75±8.06

51.06±7.88

52.19±7.92

51.28±7.85

实验组

50

53.04±7.46

42.35±6.98

53.24±8.16

40.49±6.72

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术后的舒适度比较

通过表2可知,两组患者在术后的舒适度均有提升,实验组患者在术后8H、16H、32H和64H的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差异性(P<0.05)。

表2.两组患者的术后舒适度比较(5f4f7a8dbae66_html_396ca2460f9352a7.gif

组别

例数

术后8H

术后16H

术后32H

术后64H

对照组

50

50.26±5.89

54.87±5.41

56.72±6.01

61.27±6.25

实验组

50

59.76±7.14

64.13±7.99

75.54±8.05

80.49±8.67

注: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评分比较,P<0.05

3.讨论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癌症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肝癌成为主要的发病原因之一[3]。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期或晚期[4]。处于中期和晚期肝癌的患者,一般采取介入治疗的方法,在患者表皮进行穿刺,并且将导管置于肝部总动脉和固有动脉中,注射治疗药物,使癌细胞死亡[5]。近年来,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患者的心理状态治疗也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6]。传统的护理模式逐渐被替代,渐渐发展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7]。舒适护理是一种人性化的护理方式,与患者自身条件相结合,使患者的治疗效率达到最大[8]。本研究选用10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后,分别采用传统护理和舒适护理进行干预,通过结果可知,两组患者治疗前的SAS、SDS评分无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实验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的舒适度均有提升,实验组患者在术后8H、16H、32H和64H的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差异性(P<0.05)。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在干预介入治疗后的肝癌患者,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并且术后舒适度得到提升,此方法对患者术后恢复有很大帮助,值得大幅度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广芹.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04):91-93.

[2]杨沿辉.舒适护理在75例肝癌患者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3,45(04):506-507.

[3]孙秀玲.舒适护理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学工程,2016,(03):143-144.

[4]龚美霞,陈川,徐艳莉.舒适护理在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3,12(06):81-83.

[5]王芝丽.舒适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0):87-88.

[6]吕欣.舒适护理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03):599-600.

[7]孙金霞.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03(23):4651-4654.

[8]张筠.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6(27):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