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血液透析期护理对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的改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2
/ 3

围血液透析期护理对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的改善

郭海燕

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 100050

摘要:目的 探究围血液透析期护理对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的改善。方法 此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70例血液透析患者,研究时间为2017年3月-2019年2月,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5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透析器及管路凝血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使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 围血液透析期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效预防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血液透析;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护理干预;

前言

慢性肾衰竭与尿毒症为临床常见疾病,常采用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肾移植治疗,其中血液透析为主要治疗手段。近年来,我国尿毒症患者数量不断增多,行血液透析治疗者也随之在增加。然而,血液透析治疗伴随多种并发症,其中透析器凝血为严重并发症之一,造成血液丢失与透析材料浪费[1],同时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且增加经济负担。因此,应当加强透析器凝血发生原因分析,及时给予有效护理干预,进而预防凝血现象。目前,临床缺乏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干预有关研究,基于此,本文将以我院近三年(2017年3月-2019年2月)70例患者为对象,探究围血液透析期护理对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70例血液透析患者,研究时间为2017年3月-2019年2月,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5例。参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16例与19例;年龄在53-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65±4.52)岁。研究组,男女患者分别为17例与18例;年龄在52-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82±4.74)岁。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输入统计学软件中,P>0.05,证明存在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基础治疗

所有患者均行血液透析,使用设备为日机装DBB-27与威高透析器,每周3次,每次4h。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调整血流量(250-300ml/min),使用无糖碳酸氢盐透析液,控制流量(500ml/min)。

1.2.2 参照组

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监测生命体征多项指标,向患者口头讲述疾病有关知识。

1.2.3 研究组

给予研究组护理干预:

心理护理:通过发放宣传教资料和口头宣讲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使患者充分了解疾病有关知识。将患者病情发展详细告诉患者,使患者充分了解疾病;指导患者家属增加对患者的关心,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家人的爱,缓解心理压力。

日常护理为患者提供一个温馨舒适、卫生清洁的透析治疗环境,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凝血护理:加强工作流程有关管理,首先,应用密闭式预冲方式进行处理,使用100ml/min充血量处理,超过100ml,随后200-300ml/min膜外流量充血处理;其次,在上机结束以后,检查肝素首剂是否准确、肝素追加量是否推注、肝素泵夹子打开情况,在确认无误后签字确认;其三,按照规范要求配置肝素,普通肝素为12500IU、NS18ml,低分子肝素为2500IU、NS2.5ml;其四,血液灌流应当在提前30min注入灌流器内普通肝素,确保肝素化;其五,在透析过程中,每30min检查一次,关注肝素量的追加情况,并对充血管凝血进行检查,一旦出现静脉压升高应当上报和处理;其七,监测血色素,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

做好管理通路的管理:首先,长期导管者应当定位行纯肝素钠封管处理,定时纯肝素钠溶栓,建立档案;其二,检查临时置管,观察是否脱出与移位;其三,对于血管通路穿刺失败者,或者流量差者、存在感染者,都应当及时记录;其四,由护理人员监督患者对动静脉内瘘进行护理;其五,在上机之前,检查动静脉内瘘的洪总情况,并对血管杂音进行听诊。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透析器及管路凝血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使用统计学进行分析。

透析器凝血:透析器与管路无凝血,即为0级;透析器中纤维丝凝血低于10%,即为I级;透析器纤维丝凝血为10%-50%,即为II级;纤维丝凝血超过50%,且跨膜压、静脉压升高,即为III级。护理满意度:向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理论知识、操作实践等进行评估,分为满意、比较满意与不满意三个等级,护理满意度=(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实验涉及到的数据信息统一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用%表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性水平均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发生情况分析

研究组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表1:透析器及管路凝血对比(n/n%)

组别

n

0度

I度

II度

III度

发生率

研究组

35

1(2.86%)

1(2.86%)

0(0)

0(0)

2(5.71%)

参照组

35

3(8.57%)

2(5.71%)

2(5.71%)

1(2.86%)

8(22.86%)

X2值

/

/

/

/

/

4.2000

P值

/

/

/

/

/

0.040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析

如表2所示,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表2:护理满意度对比(n/n%)

组别

n

满意

比较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研究组

35

20(57.14%)

14(40.00%)

1(2.86%)

34(97.14%)

参照组

35

17(48.57%)

11(31.43%)

7(20.00%)

28(80.00%)

X2值

/

/

/

/

5.0806

P值

/

/

/

/

0.024

3 讨论

血液透析为临床常见治疗方式,使用透析器建立一个体外循环,进而延长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然而,血液透析伴随多种并发症[2],如血液透析等,影响血液透析效果,造成血液丢失,加重贫血。而在透析过程中更换透析器,会使得浪费医疗资源,甚至出现血液污染,增加医院的感染概率。因此应当加强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管理,避免或者减少发生透析器凝血[3],改善透析质量。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引发透析器级管路凝血原因有很多,详细如下:(1)肝素用量不足,在透析前,并未对患者凝血状态进行评估,首剂量为20mg,追加剂量4mg/h,从而使抗凝不充分,引发疾病。(2)血流量不足,透析管理中存在血泵停转、血液倒流,且伴随透析机的静脉压低限报警[4]。(3)在透析过程中,透析器前端存在白蛋白、脂肪乳、输注血液等。

因此,为了预防透析器及管路凝血,应当针对以上因素实施干预,从而预防凝血发生。本次研究中,对35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积极与患者沟通,指导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为患者提供舒适治疗环境,并通过科学置管、透析前评估等方式进行透析器凝血预防[7-8],促进疾病的治疗,改善生活质量。研究结果可见,研究组患者透析器凝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综上,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效预防透析器凝血,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保荣,曾理.围血液透析期护理对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的改善[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1):156-158.

[2]易海飞,刘少平,许月嫦等.血液透析中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5):718-720.

[3]许艳.围血液透析期护理在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改善中的干预效果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17,(11):222.

[4]吴彩虹.围血液透析期护理干预对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7,30(21):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