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颈交界区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3
/ 2

枕颈交界区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彭守林

身份证号: 6501041969120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830011

[摘 要]目的 探究枕颈交界区推拿治疗在颈性眩晕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64例患有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A(枕颈交界区推拿治疗)组和B(常规脊柱推拿治疗)组,评价疗效。结果 A组VAS评分、肩颈旋转度优于B组(P<0.05)。结论 颈性眩晕应用枕颈交界区推拿治疗,可以减缓患者的疼痛感,同时提高肩颈部位的活动度,治疗效果要优于传统的推拿方法。

[关键词]颈性眩晕;枕颈交界处推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前言:颈性眩晕多发于中老年人,主要是因为颈椎发生退变,从而导致患者出现眩晕、颈部出现疼痛且活动困难,严重甚至发生猝倒[1]。因为对于发病的机制尚不明确,所以治疗上的方法也较为多样,而推拿因为较为安全且效果明显,成为治疗时的首选方案。近些年国内对于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较为广泛,但枕颈交界区作为重要的功能单位,相关研究却不够全面,因此本文结合原有的研究成果,对于枕颈交界区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治疗效果进行详细的观察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9年6月~12月近半年患有颈部眩晕且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沟通,介绍研究的目的,最终有64位患者同意接受研究,在签署知情书后,由电脑随机的分为A组和B组,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见表1。

表1 基本资料

组别

例数/n

性别/n

年龄/岁

男性患者

女性患者

A组

32

22

10

45~79(60.28±2.16)

B组

32

24

8

42~85(61.52±3.75)

X2/t

0.309

1.621

P值

0.578

0.110

1.2方法

A组:枕颈交界区推拿治疗,主要分为理筋和整复两步。

(1)理筋:患者处于端坐状态,医生于其背后站立,用手在患者的肩颈部先后采取滚、揉、拿、捏的方法,用时大概15min左右,使患者的肩颈部软组织得到舒缓放松,找到患者的枕骨上项线以及下方的头最长肌、内侧头半棘肌,对这些常规压痛点进行进一步的按揉、弹拨,同时配合揉翳风、完骨、风池、肩井、等穴位,在患者感到酸胀时即可停止。通过这一步的按揉,能够有效的缓解肌痉挛,调节枕颈交接区的肌肉紊乱。

(2)整复:寰枕关节整复法:患者呈仰卧姿势,保持肩颈部位的自然放松,医生坐在患者的头部前方,在患侧寰椎横突处用一只手的拇指顶按,其余手指保持自然弯曲,将患者的枕部托住,同时用另一只手将患者下颌部托起,使其达到拔伸效果时微微侧屈一定角度,约15°左右,然后在瞬间施以巧劲使头颈侧屈扩大3~5°。寰枢关节整复法:患者呈坐立姿势,在肩颈放松后使颈部微弯曲5~10°,同时患者将颈部旋转至能活动的最大角度,医生用一只手拇指按住患病一侧的C2棘突,两一只手的手肘托住患者下颚,在向上拉伸的同时快速的向一侧扳动,扳动的角度在4~6°为宜,这时拇指按住的C2棘突将发出响声。以上两种整复后颈椎的外源性将处于稳定。以上的治疗方法将每天进行一次,每次治疗时长约为20min,5次为一个疗程。

B组:常规脊柱推拿法,对患者每天进行一次治疗,每次治疗时间在20min左右,5次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统计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1)疼痛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0-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为明显。(2)颈椎主动活动度(AROM):对患者颈椎部位的前后屈伸、左右旋转角度使用关节角度测量器进行数值测量,在颈部以下身体保持不动时,正常脊椎的活动范围为60-80°之间,活动旋转的角度越大,代表患者的活动性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 SPSS24.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5f50af9aa108a_html_9e2730d8d6eb44d8.gif ±s)t检验,P<0.05,说明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痛疼视觉模拟评分比较

治疗前,组间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下降,且A组明显小于B组(P<0.05),如表2。

表2 2组患者VAS治疗前后比较

分,5f50af9aa108a_html_9e2730d8d6eb44d8.gif ±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A组

32

6.32±0.51

3.55±0.33

B组

32

6.53±0.48

4.01±0.31

t

-

1.696

5.747

P

-

0.095

0.000

2.2 2组颈椎主动活动度比较

A组颈椎主动活动度较B组高(P<0.05),如表3。

表3 2组肩颈旋转度比较(5f50af9aa108a_html_9e2730d8d6eb44d8.gif ±s,°)

组别

n

左旋转

右旋转

前屈

后伸

A组

32

67.98±4.12

69.18±3.56

38.51±2.98

37.93±2.88

B组

32

59.23±3.96

59.85±3.32

35.21±3.01

34.12±2.99

t

-

8.662

10.842

4.407

5.192

P

-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常规应用脊柱手法治疗时,主要针对的是颈椎关节处使用高频率低振幅使动态关节松动,对于颈椎处的经筋却没有进行治疗[2]。我国的中医推拿讲究的是筋骨整体调体调节修复,二者合用刚柔并济,从而使筋骨形成动态的动态平衡,因为研究的重点存在差异,所以在操作方法也存在着诸多不同。

在此次的研究中,通过A/B两组数据情况的比较,可以看出枕颈交界区推拿相较于传统的推拿治疗取得更为明显的成效,表明枕颈交界区是解决颈性眩晕的关键所在,调节本体感觉紊乱是造成颈性眩晕的主要原因。枕颈交界区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原理可能为:理筋能够使颈部筋肉得到放松,使得原有的疼痛感得到缓解,然后采取的整复手法能够改变枕颈交界处的静力学平衡,调节关节处的活动性,从而进一步改善本体感觉紊乱的状况,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3-5]

综上所述,采用枕颈交界区推拿的手法能够有效的改善本体感觉紊乱的状况,改变肩颈部关节活动度,减轻病体疼痛,达到治疗颈部眩晕的效果,但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较少,对于本体感觉紊乱研究还不够全面,仅此还需要后续的进一步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再高,金红姝,周亚等.枕颈交界区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2020,35(05):250-253.

[2]方建啟,蔡树河.整脊治疗颈性眩晕机制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13):1479-1482.

[3]徐马丽,罗建.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6):55-57.

[4]陈佳.近三年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概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28(12):56-58.

[5]韩兆明,陈君.整复推拿治疗颈椎性眩晕182例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A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