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计算的电网企业信息运维管理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6
/ 2

基于云计算的电网企业信息运维管理应用研究

李雪

太原供电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0

摘要:本文从梳理业务需求处理流程入手,通过建设信息系统资源云平台,高效整合公司信息系统及终端资源,实现从面向设备为核心到面向服务为核心的运维管理模式新转变,全面提升信息运维服务保障能力和内部资源管控能力。

关键词:信息运维;设备管理;云计算;云客服

引言

近年来,电网企业信息化水平逐步提升,建设了众多的信息系统,投运了大量的信息设备,但部分设备运行年限较长,故障率逐年增加,管理日益繁杂,信息运维部门如何快速响应业务需求,成为衡量运维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随着云计算、虚拟化时代的开启,在大型数据中心面前,需要灵活地去管理动态迁移的虚拟计算节点、存储和网络等资源,而非单一物理设备,这种矛盾迫使传统运维模式出现瓶颈,运维服务保障能力亟待提升。

1创新资源管控模式,提升业务支撑能力

公司以充分响应业务部门实际需求为工作目标,有效运用云计算技术优势,通过“资源整合、云调度及云检修流程优化,完善需求实现手段”等举措,进一步满足业务部门“质量好、速度快”的运维服务要求。

1)整合平台资源,提供运维模式技术支撑

“云技术”的到来打破了信息系统或终端独立运行的信息孤岛现状,转变为平台化、集约化、高效化的运行模式。集群化的平台设置使得单个设备的停运不会影响整个“云”的运行,系统可以运用云上部署的优势,自动“漂移”至稳定的硬件资源上。同时,云上资源调配灵活,通过专业的资源调配手段实现资源的软调配,极大的保证资源调配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利用云技术优势,以优化资源调配为抓手,大力开展现有系统信息管理流程优化,信息系统服务质量将得到显著提升提升。

2)优化云调度,提升信息资源利用效能

资源利用一直是信息化运维服务的关键问题。IT资源快速部署到位,满足用户对于服务响应速度的要求;资源利用接近于合理利用范围内,既保证资源节约又能保证系统稳定,满足用户对于服务质量的要求。信息系统的部署需要经历一个较为复杂且漫长的过程。首先业务部门需要先向信息管理部门提出资源申请需求,经过采购职能归口管理部门审批通过后进入软硬件采购流程,设备到货验收-硬件上架-入网调试-安全环境部署-平台搭建测试-试运行-系统验收等环节以保证平台资源调试到位,方能开始正式的系统部署、集成测试等系统实施环节。受到建设初期对设备资源的估计存在偏差或者系统功能应用调整变化等因素影响,信息系统建设转运维过程中时常会受制于系统资源冗余浪费或者资源紧张造成系统不稳定等问题。依托成熟的云资源平台的搭建,系统部署省略了前期复杂且时间周期较长的采购和平台环境测试搭建环节。信息调度人员通过方式单的形式对云上资源进行统筹管控,采取最小化原则,以仅满足系统搭建需求为准进行资源软分配。系统实施人员充分利用已有平台资源,通过虚拟资源管理软件直接划拨,即可轻松完成系统的部署工作。在运维阶段,运维人员严格按照方式单进行资源调配,跟踪系统资源消耗情况,适时向信息调度申请资源调整,实现资源快速匹配到位,并逐步将系统资源利用情况调整至最优。这种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资源统筹、分配、调拨的流程,显著提高了系统部署需求的响应速度,同时也提升了对于公司软硬件平台资源的利用效率。

2规范服务交付流程,提高用户满意度

1)服务验证

业务部门需求实现后,系统实施人员通过开发建设统一的信息服务接口进行服务的交付。首先从技术、功能层面出发,对服务交付成果与需求的契合度进行验证,了解交付的功能、服务项是否满足基本需求,IT框架的搭建与实际工作是否存在明显冲突等。其次,对服务交付成果的稳定性进行持续三个月以上的验证,重点考察交付的成果是否能够持续、稳定、高效的为业务部门提供业务支持,解决业务需求。最后,对服务成果有效性进行验证,以实际业务流转过程为例,交付的成果必须结合实际的工作流程,系统可以承载业务需求有效运行。

2)质量管控

质量管控过程贯穿于整个信息化业务需求管控全过程,通过内部自检、质量抽检以及外部失败管理控制等方式来检验服务交付成果的优劣。质量管控强调以业务需求为导向,加强运维团队与业务部门之间沟通,有针对性的进行服务交付质量审计、操作培训和功能改进,促进服务交付质量不断提升。内部自检是发现存在问题,挽回质量损失的重要环节,通过服务电话录音抽检、服务交付事件工单抽检等多种手段,把发现的问题纳入运维绩效管理体系中,衡量服务质量管理的优劣。质量抽检通过对服务用户的回访调查,了解服务对象对服务交付成果的满意和支持程度,实现对已交付的服务成果的有效验证。对用户而言,潜在需求通过转化为IT技术解决方案,方为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解决实际业务问题。外部质量管理控制主要通过与业务部门的沟通,主动帮助业务部门发现并分析用户端反映出的问题,经过IT数据分析比对,对已交付的存在质量问题的成果进行修正。通过外部质量管控,能够减少失败成果对整体IT服务工作的影响,也是反馈指导需求分析、闭环确认工作的重要举措。

3)健全运维保障体系,增强运维管控水平

当前运维人员队伍建设以业务为导向,按照“两级三线”设置,工作内容较单一,存在复合程度低,高端技术人才缺乏,应急处置能力低等问题。云计算环境下信息系统运维模式的革新,需要一支具备相应“云”维护能力的运维团队进行支撑。基于云技术的特点加大对运维队伍的组织结构优化和知识技能培养,从管理、调控、信息安全及客户服务四个业务维度搭建培训体系,打造能够适应业务变化并充分发挥云技术优势的高效运维团队。运维团队人员的岗位设置,明确了各岗位间的职责界面划分,形成了横向界面清晰,纵向管理贯通,流程明确的信息运维管理格局,岗位职责划分,如表1所示:

表1岗位职责划分表

岗位名称

岗位职责

云管理

针对运维全过程设定机制、规范流程

云调控

通过云管理平台、虚拟化软件、集中网管等工具对各种信息通信资源的状态、性能和故障告警信息进行监控,利用云计算技术优化资源分配

云安全

优化电子商务系统招标业务及应急处理操作

云客服

从需求收集至需求交付全过程与业务用户进行沟通交流

适应云计算背景下运维模式转变,按照岗位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建立“岗位分析科学化、人才培养差异化、人岗匹配最优化”培养方式,从而快速提升运维人员岗位素质能力,为公司业务开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在运维团队中坚持开展“双月报”制度,针对日常考勤、服务质量、系统运行水平、系统运行规范性、系统安全、设备管理等方面,实现运维评价信息运维的全面监督管控。该考核评价机制以人员管理为出发点,遵照运维全过程进行评价考核,关注信息事件、用户投诉等重点指标,精确分析定位具体问题并形成长效反馈机制,从而建立了有效的信息运维约束机制。

3结束语

云计算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企业信息运维中的各种问题,大幅提升企业信息运维服务保障能力和内部资源管控能力,为电网企业的高效稳定运转保驾护航,全面推进电网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王德文.基于云计算的电力数据中心基础架构及其关键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36(11):67~71.

[2]曹子健,林今,宋永华,等.主动配电网中云计算资源的优化配置模型[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13(19):3043~3049.

[3]王守相,张卫涛,葛磊蛟,等.智能配电网统一模型云与应用服务技术系统[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5,35(2):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