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探讨

/ 2

施工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探讨

赵欲勤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510663

􀀀要: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的选择,为施工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工作的完善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方法,信用管理信息化体系的构建与查询、应用都需要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的动态管理。

关键词:施工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1 信用管理重要性

2016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要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健全激励惩戒机制,推进信用管理信息化建设,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信用体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 国外施工企业信用管理状况

在欧美国家,信用管理的发展已有近160年的历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信用观念早已深入人心,成为经济正常运行的润滑剂,其信用管理体系有如下经验。

一是完善、齐全的信用管理立法制度无论是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其民法典普遍确立了信用原则,使之成为整个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也是现代民法的最高指导原则。

二是信用文化发达,讲究信用蔚然成风建立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是奠定守信行为的基础。

三是开放、准确、可靠的信息数据西方国家对业主企业信息公开化有较明确的规定,从而保证企业经营的一些数据能以合法的方式为其他企业获得。

四是优质、周到的信用服务商。在企业以信用方式进行交易全部过程中,均有规范的中介机构为之提供相关服务,这就保证了企业以信用方式进行交易的可靠性。

五是严格、有效的信用管理惩罚机制对不遵守信用的企业,可通过完善的网络和宣传体系,使之无法同任何其他企业继续进行交易。

3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施工企业处于信用市场的弱势地位

尽管近些年来建筑市场得到了逐步规范,但是由于建设单位拥有多种主动权,以及工程业务竞争激烈,致使施工企业在建筑市场中的弱势地位更为明显。当前,建设单位普遍要求巨额垫资、大幅压价、随意拖欠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施工企业生存发展。

3.2 施工企业同时又是信用缺失方

据资料显示,施工单位信用缺失的现象也很普遍,主要表现在:不计成本低价抢标、不履行投标时对人员、设备、资金的承诺、出借企业的资质、人员资质、向其它单位借用企业的资质、人员资质非法挂靠承揽工程、将工程非法转包或将工程主体违规分包、将工程分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的分包单位、靠贿赂、围标、串标等手段中标、提供虚假材料,骗取中标、为节约成本、抢工期而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置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于不顾等。

3.3 业主客户的信用问题

业主行为主要体现在合同方面(合同签订和合同履行)和经济方面。一些业主盲目投资,擅自开工,规避招标,拖欠工程款及设计、咨询等费用,违规收费,强行压价或要求垫资承包,不办理质量安全监督手续,不认真履行业主责任等。在建筑市场交易过程中业主处于有利地位,业主的失信行为不仅影响了建筑市场正常秩序,影响了工程建设项目目标的实现,而且造成了建设领域庞大债务链的形成。

3.4 政府业主客户的信用问题

施工企业都希望接触到政府客户,但是有些地方政府喜欢搞“形象工程”,没有或缺乏资金盲目上马,套国家建设资金。如果政府职能部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容易引起制度上、环境上的漏洞和动荡。随着建筑市场的繁荣,商业经济领域的信用管理也变的越来越复杂。

4 加强施工企业信用管理的途径探讨

4.1 建立政府主导的工程信用管理制度

信用体系的建设离不开数字化、信息化,社会各界要进一步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共享。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对业主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政府需要建立、健全信用管理的相关法律和制度,通过国家宏观制度的完善为业主企业信用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对那些恶意欺诈行为要严惩不贷。

4.2 健全的信用评价信息化平台辅助

1)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完善“一企一档”

建立企业诚信档案记录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并依据信用评价办法对企业信用等级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记入诚信档案,丰富“一企一档”信息。

2)搭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实现指标动态管理

将评价指标和计算逻辑通过计算机语言进行结构化设计,并能够对指标进行动态管理,包括版本管理、留痕管理等。利用信息化手段确保整个指标体系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性。

3)根据信用评价办法设计评价流程,实现等级评判自动化

对企业信用评价办法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固化,让信用评价过程的更加透明,实现企业信用信息审核、报送、归集、评价、修复的自动化,确保评价过程规范,评价结果公平、公正、权威。

4)建立信用信息实时自动公开共享机制

将企业信用评价信息通过互联网利用门户网站或移动手机端向社会公众公开公示,并接受公众监督和反馈 ;通过数据接口或数据库对接等手段跟有关部门、机构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实现企业信用评价信息的高复用。

4.3 健全信用管理制度

健全的信用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制度。法律法规学习制度:学习新的法律、法规,杜绝企业逃税、避税的行为;信用管理机构中工作人员责任制度:明确信用管理机构工作人员职责,坚持权责统一,对于失职行为进行相应的惩戒;合同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制度:工程施工合同的签订合法、合规,施工合同在履行的过程中要做到跟踪检查,切实保证合同履约率;企业信用评价制度:定期组织企业信用的评价,评价的过程要做到客观、实际,不能因为领导的主观意识改变企业信用的评价结果。

5 结语

目前,企业在信用评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信用评价管理体系不健全、信用评价方法较主观。构建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选择科学的评价方法及管理方法是未来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工作的重要突破点。

参考文献

[1] 沈蕾,卜庆军,陈戎 .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信用管理现状与发展研究 [J]. 消费导刊,2009,02:130-131

[2] 任雪梅 . 浅析大型通信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及效率提升对策——从财务管理角度分析 [J]. 现代商业,2010,02:128+127

[3] 吴守东 . 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初探 [J]. 财会研究,2010,13:45-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