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2
/ 2

急诊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研究

王爱丽 薄政雨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北京 100000

摘 要: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应用于急诊护理管理中的作用及效果,以期进一步促进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方法:研究分为两个阶段,选择2017年9月至 2018年4月间的82名患者组成常规组,在此期间采用常规管理,选择2018年5月到2018年9月中的82名患者作为风险组,并在此期间应用风险管理。然后从护理满意率,投诉事件以及护理缺陷事件发生情况方面,来开展更进一步的对比分析。结果:风险组出现了3例投诉事件,发生率为3.64%,护理缺陷事件有4例发生率为4.48%,护理满意率为95.12%;同时在常规组中,投诉事件有14例,发生率为17.07%,护理缺陷事件有8例,发生率为9.76%,满意率为79.27%。各项指标对比,风险组更具优势,且P〈0.05。结论:风险管理具备非常好的实效性,能够更好促进急诊护理管理工作质量及水平的提升,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高质量高水准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急诊护理管理;风险管理;应用;效果

急诊护理工作难度大、节奏快,同时患者的病情发展迅速、严重程度高,对于医护人员的综合能力素养也有着极高的要求,如果护理工作不到位,极易导致护理缺陷事件以及纠纷情况的发生[1]。因此在现阶段急诊护理管理中,有效识别、预防和处理在急诊护理中所产生的风险问题,不断提高急诊护理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9月至 2018年4月间的82名患者组成常规组,在此期间采用常规管理,选择2018年5月到2018年9月中的82名患者作为风险组,并在此期间应用风险管理。常规组中男性40人,女性42人,人均年龄,(36.12±3.45)岁;风险组中,男性45人,女性37人,人均年龄(34.78±4.56)岁。按照统计学方法来计算上述数据其所对应的P值,P〉0.05,说明上述资料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中不具备意义。

1.2研究方法 

常规组:根据急诊护理要求开展常规性的护理管理。风险组:在遵循常规护理管理的同时采取下述风险管理措施:(1)营造风险管理环境,评估分析护理中的风险。组建风险管理小组,结合急诊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分析研究现阶段急诊护理工作的环境、流程、标准,找出其中潜在的风险项目,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并监督评估相关措施的执行落实情况。(2)优化现有急诊制度。分析评估现阶段急诊收诊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在日常工作中定期开展模拟演练,确保在出现风险事件时,医护人员能够迅速投入工作,有效应对所出现的风险问题,不断提高急诊科的整体应急处理能力。同时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现有医护人员配置,采用弹性排班制度,保证各个时间段都有足够的医护人员处于工作岗位[2]。(3)强化风险意识。做好日常培训,把与急救相关的法规和事故处理条例详细细致的传输给护理人员,并且还需要结合具体的案例来开展分析研究,以此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是其自觉提升风险意识。同时还需要对护理人员的责任和工作内容进行进一步划分,提高在急诊救治中的流畅度和协作能力。除此以外,还需要对日常中所产生的投诉事件或者护理缺陷进行总结分析,明确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此来避免此类问题的再次出现。(4)提升急救技能。为了进一步促进急诊护理质量的提高,必须强化对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使其有效掌握相关基础操作技能,特别对于能力较差或者新入职护理人员更必须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确保其在日常急救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结合具体情况准确快速地判断患者病情,熟练准确的采取相应急救措施[3],比如帮助护理人员有效掌握相关危重症情况下的患者呼吸瞳孔变化情况等等。(5)做好沟通交流,及时掌握患者及家属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秉承人性化理念,尽可能为其提供帮助,并从心理层面开展相关护理支持,拉近护患间的距离,营造良好护患关系。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及时向上汇报,尽快使患者得到反馈。

1.3观察指标

护理满意率;护理投诉事件;护理缺陷。

1.4统计学方法

各项数据的分析处理都需要利用SPSS20.0软件来完成的,数据在处理完成后按照(5f5c7a5ca7716_html_262bec12ab1af0e2.gif ±s)和n%的形式来进行表示,用X2和t来进行检验。只有在P〈0.05的情况下,才能够说明数据的差异在统计学中具备意义。

2结果

统计所有急诊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管理后的相关对比指标,风险组出现了3例投诉事件,发生率为3.64%,护理缺陷事件有4例发生率为4.48%,给出满意评价的患者有78人,护理满意率为95.12%;同时在常规组中,投诉事件发生率为17.07%,有14例,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为9.76%,有8例,满意率为79.27%,65人给出满意评价。因此在采用风险管理后,急诊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且P〈0.05,数据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中具备意义,具体数据可以参考表1。

表1两组患者各项对比指标的比较比较(n%)

分组

例数

投诉事件

护理缺陷事件

护理满意率

风险组

82

3(3.64)

4(4.88)

78(95.12)

常规组

82

14(17.07)

8(9.76)

65(79.27)

3讨论

急诊科作工作难度大、任务重,因此产生护理缺陷和投诉事件的概率相对较高。与此同时,在具体的急诊业务工作中,经常会出现新业务和新技术,并且急诊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并且经常会出现特殊情况,作为护理人员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能力,才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急诊护理工作[4]。而在具体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缺乏相关风险意识以及综合能力素养有待提高,并且在沟通交流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这就大大增加了急诊护理中护理缺陷事件和投诉事件的发生率,影响了医护人员在患者及家属中的印象。因此必须做好对急诊护理风险的预测、分析和防范处理,不断优化和完善现有护理管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在本次研究中,从创建风险管理环境、识别护理风险、优化急诊流程、提高风险意识、提升急救技能、加强护患沟通一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护理风险管理,护理投诉和护理缺陷事件明显减少,并且护理满意度大大提升,具体数据可以参考表1,且P〈0.05。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具备非常好的适用性和时效性,能够进一步促进急诊护理工作质量以及,具备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丽.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疗效观察[J]. 医疗装备,2016,29( 10):188-189.

[2]沈福琼,黄文琴.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23) :3730-3731.

[3]方海霞.急诊护理工作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 ,21(21) : 2868-2869.

[4] 陈绮坚,孟金凤,赵华宇,等.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