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电气设备安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5
/ 1

煤化工电气设备安全分析

郑耐玲

锦疆化工有限公司,新疆 奎屯 833200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气设备在煤化工生产中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电气安全在煤化工生产中是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需要在煤化工设计过程中给予优先考虑。煤化工产业使用的电气设备会产生火花、静电、高温等,在发生故障或其他异常情况下,会造成安全事故,如着火、爆炸等,严重危及企业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本文就煤化工电气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电气安全;分析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煤化工技术飞速发展,电气设备在煤化工产业中使用更加广泛,各种类型的防爆设备不断应用到各种危险场所,由电气设备引起的事故不断出现,因此各企业、各生产场所对电气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各种电气安全技术和方法应运而生,现就此情况进行分析。

一、触电事故的原因分析和防护措施

触电事故主要是指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到超过人体能承受的电流引起的伤害事故。

引起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有:1.电气设备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原本不应带电设备变成了带电设备,如设备漏点、绝缘层厚度不够、电器设备质量差等;2.缺乏电气设备的使用常识,如手直接触摸带电设备、带电操作高压开关或设备、带电拉接线路等;3.违反电气安全规程进行操作,如电气设备不接地、检修电气设备不断电、不使用绝缘工具等;4.其他偶然因素。

相对应的防护措施有:1.防止人身接触或接近带电导体,加强对带电设备的隔离、屏护工作,悬挂警示牌,保证安全距离;2.加强电气设备的维护保养,保证设备处于正常状态,接地正常、绝缘完好等;3.加强员工电气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电气作业要求专业人员进行,断绝因工作人员缺乏电气常识带来的危险;4.正确使用防爆电气和相应等级的电压设备;5.安装漏电保护器等。

二、电气火灾爆炸事故原因分析和防护措施

电气火灾爆炸事故是指由电气引燃所产生的火灾爆炸事故。主要原因有:1.短路引起电线或设备超电流起火;2.接地故障引起产生电弧性故障,也称打火花;3.电气设备过载或散热不良,引起的热量积聚着火。

相对应的防护措施有:1.消除或减少爆炸性混合物;2.消除引燃源;3.隔离和间距;4.爆炸危险环境接地和接零;5.正确选择防爆电气设备类型、保护级别,电动机、低压开关和控制器、照明灯具等按规定选型;6.线路敷设符合规定,爆炸危险环境优先采用铜线等。

三、静电事故原因分析和防护措施

静电是一种自然想象,由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分离、摩擦而产生。静电事故是指由静电造成的事故。主要原因有:1.介质输送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如介质由管道输送与管道阀门摩擦、槽车运输的液体物质与槽车壁撞击摩擦等;2.人体活动产生的静电;3.感应产生的静电,主要有雷电产生的静电和其他形式的电磁感应产生的静电。

相对应的防护措施有:1.环境危险程度控制,取代易燃介质、降低爆炸性混合物浓度、减少氧含量等控制所在环境爆炸和火灾危险程度的措施;2.工艺的控制,将注油管延伸至容器底部,且方向有利于减轻容器底部积水或沉淀物搅动,装罐前清楚罐底积水和污物,以减少静电附加;3.接地,消除导体上的静电;4.增湿;5.添加抗静电剂;6.静电消除器,消除非导体上的静电。

四、电路事故原因分析和防护措施

电路事故是由电能传递、分配、转换失去控制或电气元件损坏等电路故障发展所造成的事故。如断线、短路、接地、漏电、突然停电、误合闸送电、电气设备损坏等都属于电路故障。电路故障得不到控制即可能发展为事故。

相对应的防护措施有:1.低压电器设备,如一般场所,手持电动工具应采用Ⅱ类设备,在潮湿或金属构架上等导电性能良好的作业场所,必须使用Ⅱ类或Ⅲ类设备等,充分利用热继电器、熔断器的特点按需选用;2.高压电气设备,利用隔离、屏护、间距,通风,联锁装置等措施,还有安全用具如绝缘鞋等确保人身安全,预防事故发生;3.根据高压开关的特点按规定技术要求操作,如切断电路时必须先拉开断路器,后拉开隔离开关,接通电路时必须先合上隔离开关,后合上断路器等;4.设置必要的可燃气体监控系统等预防事故发生,尽早发现险情,及时处置。

3结语

煤化工中电气设备应用范围日益扩大,电气设备安全防护措施也在不断发展进步。化工行业电气设备的选择对企业安全稳定的生产至关重要,责任人员电气安全意识加强、电气设备的基本原理教育培训增加,电气作业选择专业人员施工,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电气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海波,张海峰.浅谈如何做好煤化工电气的防爆工作[J].商品与质量,2016(19):244.

[2]毕金辉.浅谈如何做好化工电气的防爆工作[J].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4(21):75-76.

[3]马金利.煤化工电气的防爆方式分析及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8(02):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