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6
/ 2

浅谈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

王建军

烟建集团有限公司第五建筑安装分公司;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财产与人民生命安全,关系到建筑企业的长久发展,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和社会效益性。文章根据多年项目质量管理经验,提出了一些实用的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方法和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项目 质量管理 控制

一人、材、机方面的控制

1.1首先重视人的控制,提高人的素质。领导者的素质和领导层的整体素质,是提高工作质量和工程质量的关键。施工管理人员,班组长和操作人员的技能和知识应满足工程质量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加强人员专业技术培训: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人员的技术水平。做好施工管理人员上岗前的岗位培训,保证掌握施工工艺,操作考核合格,持有上岗证后方可上岗。对工程技术人员集中培训,学习新规范,新法律法规,尤其是要加强对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学习。对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施工交底,季节性施工交底,使全部管理人员做到心中有数。对劳务队全体人员进行进场前安全,文明施工及管理宣传动员。对特殊工作作业人员集中培训,考核合格取证后方可上岗。对各专业队伍进行施工前技术质量交底;健全岗位责任制,提高人的质量意识,明确规定各种工作岗位的职能及其责任,明确各种岗位的工作内容、数量、质量和应承担的责任等,并予以严格执行,以保证各项业务活动能有质有序的进行;引入竞争机制和奖惩机制,从人的业务水平、思想素质、行为活动、违纪违章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引入竞争机制和奖惩机制,促进人员的不断进步,优胜劣汰,把住用人关,让人的流动始终处于全面受控状态,从而靠人去实现质量目标。

1.2材料方面的控制.严格控制材料构配件采购订货,建筑材料是工程建设的物质条件,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要从源头上把好建筑材料质量关,严格控制材料构配件采购订货,优选材料生产厂家,大宗器材或材料的采购应当实行招标采购的方式。承包单位负责采购的原材料、半成品或构配件,在采购订货前应向监理工程师申报,审查合格后,方可进行采购订货。对于某些材料,如瓷砖等装饰材料,订货时尽量一次性备足,避免出现分批采购出现色泽不一的质量问题;材料搬运、存放质量控制。材料在搬运、贮存或保管过程中,如果方法不当会影响材料的质量,甚至造成材料的报废。不同的材料应该根据材料特性,选择适宜的搬运工具、防护措施,安排适宜的存放条件,以保证存放质量。保持材料标识,以确保对原物质质量状况的可追溯性;严格检验进场的材料和设备,进入现场的工程材料必须有产品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并应符合设计规定要求,不合格材料不得进入现场,需复检的材料必须经复检合格后才能使用。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制度,收发料具手续齐全,超出限额时,须办理手续,说明超用原因,经批准后方可领用。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材料人员要进行跟踪监督,使用要求工完场清,严禁乱丢乱放,材料使用后,余料必须回收,钢筋、模板、木方、混凝土、包装等回收到指定地点。

1.3机械设备的控制。从源头控制,严把采购关:施工单位应高度重视机械设备及配件采购工作,建立机械设备采购制度,优选供货厂家,购置的建筑机械设备应当具备生产(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产品作用说明书。严禁购置和租赁国家明令淘汰、规定不准再使用的机械设备。严禁购置和租赁经检验达不到安全技术标准规定的机械设备;严格机械设备进场制度。设备进场时,监理机构要对机械设备名称、型号、数量,技术性能、设备状况进行现场核对,保证投入生产作业的机械设备字性能、数量及设备状态能够满足正常施工的要求。有特殊安全要求要求的设备进场后,须经当地劳动部门鉴定,符合要求并办好相关手续后方可投入使用。设备安装检验合格后,必须进行试压和试运转,建立机械档案,做好日常保养维修。做好机械设备原始技术资料和交接验收凭证、历次大修改造、运转时间、事故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的记录,并由专人负责保管。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并做好相应记录,出现质量问题时,要及时维修,避免因机器故障影响工程质量。施工单位要按照说明书进行保养、润滑、检修,加强设备的贮存、保管,以维护养护为中心,以维修为辅助,从而达到正常使用的目的;建立健全机械使用制度,合理使用施工机械。建立交接班制度,交接完善后方可开始工作。配合机械作业辅助人员,听从指挥,应密切配合。作业人员应当遵守安全施工的强制性标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施工机械。

二施工方法的控制

2.1遵守施工顺序。分部工程一般应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围护,先结构、后装饰,先土建、后设备”的原则。科学合理的施工顺序能够在时间上、空间上优化施工过程。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尽量做到施工的连续性、紧凑性、均衡性。

2.2控制工序质量。分项分部工作都是按照一定的施工工艺展开,前后施工工序之间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和制约关系。要保证每道工序的质量,对于重点部位,隐蔽工程等,要严格控制工序质量,验收合格之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在每一分项工程施工之前,作到“方案先行,样板先行”。严格执行施工方案分级审批制度,方案审批通过后,作出样板,反复对样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直至达到设计要求方可执行。

2.3认真编制施工方案,细化施工方法。施工方案的制定、论证选择,其前提要满足技术的可行性,目的是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在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经济、工艺、操作、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操作方便、组织得当,管理科学。施工方法是施工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施工方案的技术方面。在编制施工方案时,对工程中工程质量影响较大的重要部位、关键部位,施工技术复杂的分部分项工程,要求对施工方法详细而具体,必要时可单独编制单独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作业设计。

2.4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应用。“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降低投资成本,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三环境方面的控制

3.1施工作业环境的控制。对于精度密度要求高的施工,要求有良好的照明,保证操作条件满足操作要求;保持交通道路通畅,保证混凝土的运输,减少干扰与延误;根据施工要求设置道路、组织排水、堆放材料、机械设备、围墙与入口等的位置,做到分区明确,合理定位。充分考虑交通、水电、消防、环保及卫生等因素对场区进行合理划分,作业区与办公生活区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离和设置防护措施。在施工危险部位有针对性地设置和悬挂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监理工程师应事先检查承包单位对施工作业环境条件方面的有关准备工作是否准备妥当,确认其准备可靠有效后,方准许进行施工。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使施工现场秩序化、标准化、实现文明施工,从而达到施工作业环境环境的监控,以保工程质量第一。

3.2施工质量管理环境的控制。作为工程实体质量的直接实施者,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在整个管理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施工单位要优化自身的管理环境,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控制自检体系,明确系统的组织结构,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检测制度,合理进行人员配备,落实质量责任制。

3.3自然环境条件的控制。自然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施工现场的防洪与排水、夏季高温与冬季严寒,地下水位及土质情况都会对工程施工质量产生影响。在施工前,结合工程特点、当地自然条件,施工现场环境特征,充分分析可能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的自然环境条件因素,事先制定对策,做好充分的准备及措施,综合分析,全面考虑,才能有效达到控制的目的。

四结束语:总之提高项目质量管理水平,营造企业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建筑企业的主要战略之一。只有取得良好的工程质量,才能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加快我国建筑业的升级步伐,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建筑业大国。

参考文献:邓梅泰.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探讨[J].科技广场.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