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8
/ 4

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王菲 何佳 李玲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宁夏 银川 750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液透析护理工作中采取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自2019年4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采取传统护理管理模式的48例患者是对照组,另外48例观察组患者采取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状况、护理满意程度、透析效果及营养状况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状况发生率显著比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状况发生率要低,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显著比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要高,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透析效果及营养指标达标情况更优于对照组患者的透析效果及营养指标,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采取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可促进护理质量有效的提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同时,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在临床上值得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护理质量;分组管理模式;血液透析;以护士为主导

肾功能衰竭属于一种在我国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临床病症,无论是患者的心理状态还是生理健康均产生了严重影响,继而对生活质量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近几年来,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与饮食习惯发生巨大变化的影响下,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发展部趋势。由于肾功能衰竭病情较为严重,且容量负荷做了更加,若采取治疗措施不及时,则会导致病情持续恶化,最终对患者的病情产生严重影响。此外,因为肾功能衰竭患者多伴随存在继发性障碍或功能障碍等情况,使得病情持续发展,继而对血流动力学稳定产生了较为严重,若采取治疗措施不及时,则会导致患者死亡率持续增加。因此,积极探寻一种更为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针对肾功能衰竭患者所采取的的措施主要是血液透析术,对患者采取此方法可以有效的将患者体内代谢物清除体外,使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机体状态维持平衡,从而将患者生存期延长。但长时间采取血液透析进行治疗的患者若质量得不到保证,将会出现营养不良以及钙磷代谢出现紊乱的情况,机体并发各种并发症,并且对预后恢复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需要将血液透析的质量进行提升,治疗期间采取有效的护理模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重中之重。而本文于2019年4月-2020年5月期间从我院选取共计96例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则通过研究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工作中采取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对护理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现报道如下[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9年4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96例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占48例,均符合此次那选的标准,且已获取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和签字。对照组有25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年龄最小不低于34岁,最大年龄不超过74岁,平均年龄在(49.36±5.05)岁;观察组有20例女性患者,28例男性患者,年龄最小不低于30岁,最大年龄不超过70岁,平均年龄在(50.1±6.6)岁。将两组患者的基数资料(年龄、性别)进行分析与对比得出,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却具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4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护理模式,主要是给予患者卫生和饮食上的干预,同时进行健康宣教指导,敷料以及穿刺部位进行护理,并检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情况[2]。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组织成立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科室主任、护士长、科室护理组长、助理护士、一线医生、一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明确分工,各司其职。(2)拟定护理方案。以医护一体化为原则,明确分工,共同拟定诊断护理的具体实施方案。(3)心理护理。查房期间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协商后给予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比如讲解血液透析治疗的意义,如何提升治疗效果,给予足够的安慰等。(4)内瘘术前护理。向患者讲解动静脉内瘘维护的相关知识,纠正血液状态,积极鼓励患者多通过握力运动促进血液循环。(5)内瘘术后护理。应用敷料进行包扎,手术一侧禁止抽血和静脉滴注,将造瘘一侧肢体抬高,促进静脉回流,适当做握拳动作和腕关节运动。(6)选择科学的穿刺方法。认真落实物理检查方法,比如视诊、触诊、听诊,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穿刺点,首选绳梯式穿刺方法。(7)并发症预防护理措施。由小组对患者血管通路情况予以评估,针对穿刺困难的血管,制定护士进修穿刺以提升穿刺成功率,且在穿刺中始终坚持无菌操作的原则。

给予另外48例患者采取传统护理模式的同时进行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主要内容结构如下:(1)对护理质量指标进行总结: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血液透析质量、需求、管理内容、常见问题以及可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等问题进行总结。(2)为小组的成立做宣传工作,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加,根据每一位成员的特长对其工作进行合理分配,小组间必须配有医生以及护理人员,将经验丰富且专业知识较强的组员担任组长,然后根据各组的实际情况实施对患者的管理,管理内容如下:不良事件管理、工程水处理、病人情况管理、营养管理、满意度管理、感染管理以及护理工作管理等。(3)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相关业务的学习,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包括透析充分性评价指标、常见的护理问题、营养评价、并发症防护措施以及血液透析指南等。(4)质量反馈:定期组织小组成员对护理工作进行探讨,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从会上提出,然后由组长进行补充和总结,分析问题的根源,然后根据情况制定合理的改善计划,计划施行后,在月末的时候进行问题汇总,对工作优秀的组员进行适当的奖励,并将工作上出现失误或怠工的组员进行处罚,提高组员工作的积极性和热度

[3]。(5)护理风险管理教育。对患者组间个人护理档案,详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并获知患者的性格特点与家庭背景。对患者实施护理敢于时,需始终坚持以“尊重患者个人意愿”为原则,并提供人文关怀,细致询问患者是否舒适,在患者出现疼痛的情况下,给予安抚,并积极鼓励患者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与此同时,做好护理风险管理预案,集合患者病史、身体状况确定患者是否属于护理风险高危人群,在风险过高的情况下,应用护理标识予以标记,指导患者学习相关健康知识,降低护理风险。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程度进行分析和对比,本院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表邀请接受本次护理的患者对本次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满意程度可分成三类:一类是<75分属于不满意,第二类是75分-90分属于较满意,第三类是>90分属于满意,随即将护理总满意度进行统计与计算[4]。不良反应(功能不良、裂管、血栓形成、血管通路狭窄)发生率则可以显示出护理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则表示护理效果越差,相反不良反应发生率越低,则表示护理效果越理想。而透析效果以及营养指标的达标率则预示着患者健康水平,达标率越高则表示生活质量越好,相反达标率越低则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差[5]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来表示,组间数据进行检验采用t来完成,计数资料采用[n(%)]来表示,组间数据进行检验采用x²来完成,当结果差异显示为p<0.05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状况发生率显著比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状况发生率要低,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n(%)]

组别

例数

功能不良

裂管

血栓形成

血管通路狭窄

总发生率

对照组

48

2(4.17)

3(6.25)

4(8.33)

3(6.25)

12(25.00)

观察组

48

1(2.08)

1(2.08)

1(2.08)

1(2.08)

4(8.33)

/

/

/

/

/

4.800

p

/

/

/

/

/

<0.05

2.2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显著比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要高,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 [n(%)]

组别

例数

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对照组

48

20(41.67)

19(39.58)

9(18.75)

39(81.25)

观察组

48

26(54.17)

20(41.67)

2(4.17)

46(95.83)

/

/

/

/

5.031

p

/

/

/

/

<0.05

2.3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透析效果以及营养指标的情况

观察组患者透析效果及营养指标达标情况更优于对照组患者的透析效果及营养指标,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分析对比两组患者营养指标以及血液透析情况 [n(%)]

组别

例数

血红蛋白达标

白蛋白达标

铁蛋白达标

血钾达标

血钙达标

血磷达标

对照组

48

35(72.92)

40(83.33)

38(79.17)

29(60.42)

30(62.50)

37(77.08)

观察组

48

45(93.75)

47(97.92)

46(95.83)

39(81.25)

41(85.42)

46(95.83)

/

7.500

6.008

6.095

5.042

6.544

9.300

p

/

0.006

0.014

0.014

0.025

0.011

0.002

  1. 讨论

肾功能衰竭属于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高危疾病,具有危险性大、病情恶化快及治疗难度大等特征,因此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针对该病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最大限度控制病情发展,是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间歇性血液透析是以往I临床针对该病主要采取方法,通过治疗虽然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由于治疗周期较长,治疗期间极易发生相关并发症,加之治疗费用较高,因此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在肾单位残存非常有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都存在代谢物无法有效且及时排除体外的情况,而血液透析指的是将透析器中引入机体血液,然后通过血液透析器中的血液交换与体内浓度类似的电解质溶液,达到清除体内多余水分以及代谢物,将酸碱失衡以及电解质紊乱的情况进行修正,最终起到延长患者生命的目的[6]。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会出现钙磷代谢紊乱的并发症状,此症状出现后将会对患者自身营养供给以及免疫力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会诱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影响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7]

能够起到改善血液透析质量的关键人物是护理人员,作为重要的实施者,采取传统的透析护理内容较为单一,缺乏深度意义,护理质量将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本文通过所在医院内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采取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的过程中,遵从患者比较常见的护理需求以及护理问题进行管理,通过将医护人员进行分组,然后根据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将护理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开会性总结,纠正不合理的环节,对护理工作的安全性与合理性进行强调,使护理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确保血液透析患者的安全性以及透析质量,同时确保患者机体营养的均衡,为此还制定了合理的膳食计划,使治疗效果更佳[8]。本文通过研究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工作中采取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对护理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状况发生率显著比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状况发生率要低,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显著比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要高,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透析效果及营养指标达标情况更优于对照组患者的透析效果及营养指标,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患者采取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可促进护理质量有效的提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同时,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在临床上值得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萧远英, 李芸, 胡秀梅,等. 以护士为主导多学科参与的分组管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6, 33(7):55-57.

[2]胡秀梅, 李芸. 分组管理模式对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的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 2017,11(04):57-59.

[3]周平.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0):245-246.

[4]李芸, 邝炎辉, 胡秀梅,等. 分组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发生的影响[J]. 中国临床研究, 2016, 29(007):979-981.

[5]张喜维. 护理分组管理对血液透析质量及安全性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7, 023(001):143-145.

[6]伍薪蓉.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1):162-163.

[7]张喜维. 护理分组管理对血液透析质量及安全性的影响[J]. 血栓与止血学, 2017, 023(001):143-145.

[8]邹丽敏, 郑毅娜, 陈丽云,等. 责任个体化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肾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 15(009):1312-1314.

作者简介:王菲(1992.08-)女,宁夏人,护师,本科,单位: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研究方向:血液透析;何佳(1991.03-)女,宁夏人,护师,本科,单位: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研究方向:血液透析;李玲(1990.03-)女,宁夏人,护师,本科,单位: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研究方向:血液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