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1
/ 2

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价值分析

冀佳琳

河北省晋州市人民医院 河北 晋州 052260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本院97例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均应用经腹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比较2者在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中的诊断准确性。结果:经阴道超声在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以及黏膜下肌瘤患者中的诊断准确率均高于经腹部超声P<0.05;经阴道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中的总体诊断准确性率是96.91%,敏感度是97.75%,特异度是87.50%,经腹超声分别为准确性率77.32%,敏感度78.65%,特异度62.50%,经阴道超声的各诊断效能指标均高于经腹超声,且P<0.05。结论:子宫内膜病变患者通过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显著提升诊断效能,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阴道;子宫内膜病变;诊断

子宫内膜病变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妇科疾病,且具有一定恶变风险,患者在症状表现方面较为相似,多以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出血和月经量增多等症状为主,特别是对于育龄期女性的危害性较高可能诱发不孕症等。临床中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病理类型包括增生、萎缩、肌瘤、癌变以及息肉等,及早明确诊断是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及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1]。近年来超声技术快速发展,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优势显著,其图像清晰、安全性高、可重复性高、且操作便捷,能够反映患者子宫内膜病灶情况。鉴于此,以下将分析在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诊断中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临床诊断价值。

1资料以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本院97例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年龄21~82岁,均值为(42.6±0.3)岁;症状表现:阴道出血、月经周期紊乱、不孕不育、白带异常增多等。且患者中均排除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和肝肾功能障碍性疾病者。

1.2方法

97例疑似患者均应用经腹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其中阴道探头频率是5~7MHz,腹部超声检查中为凸阵探头,其中探头频率是3.5MHZ。(1)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患者受检时需要维持膀胱充盈,并涂抹适量耦合剂,超声探头放于下腹部进行扫查,对于子宫内膜回声和宫腔内积液等相关情况进行重点观察;(2)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患者受检前需彻底排尽膀胱,保持膀胱截石体位,阴道探头套一次性无菌安全套,缓缓置入患者阴道穹窿处,实施纵横斜等多切面扫查。对患者子宫的大小与形态和肌层回声等观察,特别是对患者子宫内膜的厚度、回声情况、形态特点、内膜轮廓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同时还要关注病灶位置、形态、数目以及大小等情况,以及病灶边界情况、病灶表面情况回声情况和子宫内膜之间的相关性等,记录病灶血流阻力指数以及血流情况等相关指标。

1.3评价标准

以患者的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于经腹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中的诊断准确性进行统计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涉及数据以SPSS19.0分析,数据标准差以(5f67fc9301a17_html_b043488cc1e0c751.gif ±s)描述,组间数据t、χ2检验,P<0.05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统计

手术病理结果提示97例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中确诊为子宫内膜病变者共计89例,包括子宫内膜增生患者34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3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5例以及黏膜下肌瘤患者19例;经阴道超声在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以及黏膜下肌瘤患者中的诊断准确率均高于经腹部超声P<0.05,见表1。

1 经腹、经阴道超声的诊断准确率对比[n(%)]

诊断方法

子宫内膜增生(n=34)

子宫内膜息肉(n=31)

子宫内膜癌(n=5)

黏膜下肌瘤(n=19)

经腹超声

28(82.35)

25(80.65)

3(60.00)

14(73.68)

经阴道超声

33(97.06)

30(96.77)

5(100.0)

19(100.0)

χ2

5.205

4.928

6.605

5.663

p值

0.032

0.037

0.019

0.026

2.2经腹、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效能对比

经阴道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中的总体诊断准确性率是96.91%,敏感度是97.75%,特异度是87.50%,经腹超声分别为准确性率77.32%,敏感度78.65%,特异度62.50%,经阴道超声的各诊断效能指标均高于经腹超声,且P<0.05。

2 经腹、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效能对比

诊断方法

准确率

敏感度

特异度

经腹超声

77.32%(75/97)

78.65%(70/89)

62.50%(5/8)

经阴道超声

96.91%(94/97)

97.75%(87/89)

87.50%(7/8)

χ2

9.605

8.607

10.605

p值

0.002

0.003

0.000

3讨论

子宫内膜病变是临床中高发的妇科疾病,此类患者时常伴随盆腔积水以及盆腔炎等,患者在症状表现方面差异较大,若为子宫内膜癌则对患者的健康安全产生严重威胁,所以子宫内膜病变患者早发现和早诊断是提升治疗效果及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目前影像学检查是对子宫内膜病变患者早期筛查和诊断与鉴别的重要辅助措施,常用的诊断方式有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I和导管造影等。特别是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属于近年来在各类妇科疾病中具有广泛应用的技术手段,在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疾病诊断中具有广泛应用且具备突出优势[2]-[3]。以往多应用经腹超声诊断,能够对患者内膜厚度与形态方面的改变情况明确观察,然而缺点在于无法对患者宫腔内的具体情况与患者内膜病变情况进行有效鉴别。本次研究中,对于疑似患者分别应用经腹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价值进行了比较,从结果来看患者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总体诊断准确率、敏感度以及特异度高于经腹部超声。同时在患者的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以及子宫内膜癌和黏膜下肌瘤等不同病症类型中的诊断准确率比较中,经阴道超声均具有显著优势。在经阴道超声诊断中其阴道探头频率更高,通过将阴道超声探头插入患者阴道穹窿处,能够确保病灶部位与超声探头相贴紧,因此更有助于清晰的显示患者子宫内膜病变情况,并与周边其他正常组织进行对比和鉴别,在检查过程中不易受到患者腹壁脂肪以及肠道积气等因素影响,所以可显著提升诊断准确性[4]-[5]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病变患者通过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显著提升诊断效能,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小玲.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20,9(2):11-12.

[2]杜锦.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8):138-139.

[3]简继红,李玲莉.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20,33(7):20-22.

[4]高风丽,张爱增,陈红梅, 等.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247-248.

[5]张治忆.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家庭医药,2019,15(10):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