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致腰背疼痛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1
/ 3

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致腰背疼痛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邓雨 杭

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 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致腰背疼痛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椎体成形术应用其中起到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从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致腰背疼痛的老年患者中进行抽取,抽取的年限为2018年至2019年,抽取的月份为9月至10月间,共计抽取出70例参与本次研究。此次研究将以分组的方式进行,其中接受开发性手术进行治疗的35例纳入至对照组,接受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的35例纳入至实验组,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临床各项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 椎体成形术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其可以明显的促进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老年患者的疼痛时间,缩短手术、下床以及住院的时间,并且可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降低并发症。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腰背疼痛;安全性

Effect and safety of vertebr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low back pain caused by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in the elderly

Deng Yuhang

Chengdu Shuangliu District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Sichuan 610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and safety of vertebroplast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lumbar back pain caused by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Method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selected from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lumbar back pain caused by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in our hospital. The selected years were from 2018 to 2019, and the months were from September to October. A total of 70 cases were selected to participate in this study. The study will be conducted in groups, with 35 patients treated with developmental surgery includ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reated with vertebroplasty 35 cases were includ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clinical indexes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Vertebroplasty has clinical value, which can obviously promote the pain time of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shorten the time of operation, get out of bed and stay in hospital,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operation and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Keywords: Vertebroplasty; old age;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back pain; safety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骨密度会逐渐的改变,因此对于老年群体来讲,骨质疏松是常见的疾病,而在该疾病下,老年群体的骨折几率逐渐的提升。而随着该疾病的发生,老年患者会出现腰背疼痛的情况,为了降低该疼痛情况,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1],临床上一般以手术的方式进行干预。由于微创技术的逐渐发展,使得该疾病的临床效果得以提升,并且更好更快的促进了患者的病情改善,并且在微创技术的治疗下,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得到了保证,有效的降低了术后的并发症,为了证实这一临床说法,本文进行了如下的研究。

1患者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

本次观察的对象将从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致腰背疼痛的老年患者中随机抽取,共计抽取70例以分组的方式进行本文研究,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实验组。

对照组接受开放性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接受椎体成形术治疗。

其中,对照组和实验组各有35例,共计38名男性,32例女性,平均年龄(72.43±2.04)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通过统计学处理后得出结果为(p>0.05),无统计学意义,不详细论述。

1.2方法

对照组:开放性手术:在CC臂X线的引导下实施手术操作,取患者俯卧位,并进行局部麻醉,穿刺点注入3-5ml,手术椎体椎弓根正位透视下体表投影,椎弓根投影外上角向内下角穿刺,单侧穿刺,使用骨锤将穿刺针轻轻的击入,当穿刺针达到椎弓根内缘时,通过侧位透视,使其到达椎体后缘,当针尖达到前三分之一椎体时,调配骨水泥,并待其达到粘稠时,就将其经穿刺针注入至椎体,同时监测是否出现外渗,当骨水泥达到椎体后壁时停止,待其凝固后,将穿刺针做拔出处理。

实验组:PVP与抗骨质疏松联合疗法:使患者呈俯卧位,并实施全麻处理,做好皮肤上的手术切路标记后,由穿刺针进行穿刺处理,待到达椎体后缘后,进行侧位透视角度的调节,将穿刺针缓慢的钻入前三分之一椎体,椎体前下部为针尖部,床边正位X线片显示穿刺针已超过椎弓根内缘[2]。将骨水泥按照比例进行调配,待其呈现出液状后,将其注入至2.5ml的注射器中(带螺口),随后取出骨穿刺针的内芯,并将其注射器与骨穿刺针旋紧,当骨水泥呈现出拉丝状时,将其慢慢想椎体内推入,同时观察是否外渗,当骨水泥充满椎体后壁时停止注射,完成注射后将注射器取出,再将骨穿刺针的内芯插回,将残留的骨水泥推入椎体内。3 4 min后骨水泥凝固后,将穿刺针抽出,术毕。

所有的患者均在术后口服骨化三醇胶丸治疗。

1.3判定标准

此次所对比的指标共有两项。其中一项为并发症发生率,另一项为临床相关指标。

并发症:肺栓塞、骨水泥外漏、神经损伤以及感染。

临床相关指标的内容包括:手术时间(min)、下床活动时间(d)、腰背酸痛缓解时间(d)以及住院时间(d)。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5.0是本文所有对比数据的统计学整理软件包,其中包括卡方和t值检验,卡方检验整理计数资料,即本文的并发症发生率,整理完毕,以%表示,t值检验整理计量资料,即本文的临床相关指标:各类时间等,整理完毕,以(x±s)表示,所有的对比结果均以P值为判定标准,当P<0.05时,统计学差异性显著。

2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如下表一所示,该项观察指标的对比结果显示(p<0.05),实验组低于对照组。

表一 并发症发生率 n(%)

组别

n

肺栓塞

骨水泥外漏

神经损伤及感染

发生率

实验组

35

0

1

1

2(5.71)

对照组

35

2

3

3

8(22.86)

X2

4.200

P

0.040

2.2 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如下表二,从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腰背酸痛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临床相关指标上看,实验组较优,对照组相较实验组差些,对比结果差异明显(p<0.05)。

表二 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x±s)

组别

n

手术时间

下床活动时间

腰背酸痛缓解时间

住院时间

实验组

35

20.61±4.55

5.61±1.28

3.61±1.22

8.38±0.45

对照组

35

42.53±7.12

12.41±2.52

8.52±2.41

13.62±1.63

t

15.347

14.233

10.754

18.333

P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骨质疏松是目前骨科常见的疾病,而在该疾病的影响下,患者的骨密度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并且导致易发生骨折的情况,尤其是对于老年群体来讲,随着骨质量的下降、骨密度的下降以及骨强度的减退,从而易增加骨折的几率。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发展,使得老年人口逐渐的增多,也使得骨质疏松以及其导致的椎体压缩骨折疾病频发,为了改善患者的骨折程度,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临床则需要实施手术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干预[4]。本文的PVP是一种为微创的技术,其可以应用于治疗溶骨性椎体转移瘤、椎体骨髓他以及椎体淋巴瘤等情况[5],同时对于本文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疾病来讲,可以有助于恢复椎体的高度,增加椎体的稳定性,避免坍塌,促进病情的改善,以便于缓解腰背部的疼痛。

本文的研究中,通过判定标准可以看出,就开放性手术和椎体成形术两种方式来讲,前者花费的手术时间较长,并且创口较大,使得患者的术后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下床时间均有所延长,并且较大的创口同时也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例如感染、肺栓塞等,而就后者椎体成形术来讲,其属于微创的方式,可以减少创口,操作便捷,减少了手术的时间,从而也相对的缩短了术后的住院时间以及下床时间,并且促进疼痛缓解的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因此,结合如上内容所说,微创技术相比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更加适宜现代的临床需求,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创伤,还能够保证安全性以及治疗的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沈格红.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围手术期护理[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v.18(02):224-225.

[2]王彦梅.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围手术期护理[J].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8.

[3]李存佳, 张晶, 林志国,等. 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观察[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 016(005):110-112.

[4]池一阳.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对比[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15).

[5]周雷.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J]. 医学美学美容, 2019, 028(00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