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常规免疫程序研究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2
/ 2

猪场常规免疫程序研究综述

梁水弟 龙红娟

吴川市黄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广东吴川 524500

摘要:随着我国养猪业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为了提高养猪工艺,管理性疾病的研究必须得到畜牧界同仁高度重视。但是中国近年来对管理性疾病研究甚少,造成滥用药物与疾病二重感染、降低猪抵抗力和饲料转化率降低。而不是大量使用治疗性药物去“保健”疾病防治的方针是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对猪群进行免疫,是防止其免受传染病危害的重要手段。猪传染性疾病的种类很多,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是其养猪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从规模化养猪场免疫程序设计的影响因素、猪场常规的免疫程序以及免疫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规模化养猪场免疫程序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猪 免疫程序 防控措施

随着我国现代化养猪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规模化猪场得到迅速发展,但猪场疫病防治问题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在大环境下,病原菌会随着空气、水、飞禽、老鼠、人员车辆携带发生交叉传播,导致许多猪场发生传染性疾病,而受到重大经济损失。因此规模化猪场,不仅要做好生物安全措施,还要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和流行病原发展规律,制定出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制度。本文从规模化养猪场免疫程序设计的影响因素、猪场常规的免疫程序以及免疫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规模化养猪场免疫程序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1 猪群常规的免疫程序

1.1 妊娠母猪的免疫程序

一般在怀孕后期接种常见疾病疫苗,能提高初乳中的抗体。使乳猪在哺乳期不易发病,怀孕母猪窝产仔数是衡量种猪场年终绩效MSY、PSY、LFY的生产成绩,所以要做好妊娠母猪的疫苗免疫。比如①临产前15-20d和40~42d分别用仔猪大肠杆菌苗(K88、K99.987P)免疫接种1次。疫情严重地区,产前7~10d加强免疫1次。②产前35和15d进行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免疫接种2mL/头。③产前30d和15d分别用猪链球菌病、水肿病.病毒性肠炎出血性肠炎灭活菌流行性腹泻疫苗,2mL头,分娩前1周再肌注2mL头,免疫期为1年。

1.2 后备公猪的免疫程序

公猪精液品质良坏,直接影响着种猪场配种母猪繁殖性能窝产仔数,所以要做好配种前的疫苗接种计划,以下是后备公猪接种程序——①五月龄至配种前半个月,注射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疫苗。②5~7月龄,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疫苗。

1.3 断乳仔猪和育肥猪免疫程序

断乳仔猪的免疫程序:①25~30日龄:肌内注射伪狂犬病疫苗。②30日龄:肌内注射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③35~40日龄:仔猪副伤寒菌苗,口服或肌内注射(在疫区,首免后隔3~4周再二免)。④60日龄:猪瘟、肺疫、丹毒三联苗,2倍量肌内注射。

育肥猪的免疫程序:①1日龄:猪瘟弱毒苗超前免疫,仔猪出生后在未采食初乳前,先注射一头份猪瘟弱毒苗,隔1~2h后再让仔猪吃初乳,这适用于常发猪瘟的猪场。②7~15日龄:气喘病疫苗。③10日龄:传染性萎缩鼻炎疫苗,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④10~15日龄:仔猪水肿苗。⑤20日龄:肌内注射猪瘟苗。⑥25~30日龄:肌内注射伪狂犬病弱毒苗。⑦30日龄:肌内注射传染性萎缩鼻炎疫苗。第八35~40日龄:仔猪副伤寒菌苗,口服或肌内注射(在疫区,首免后隔3~4周再二免)。

1.4 后备猪免疫程序

主要在后备猪配种前,对其进行免疫接种,减少繁殖方面疫病的发生。主要免疫的疫病有蓝耳病、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猪瘟、乙脑和口蹄疫等。①在配种前35d,进行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疫苗肌肉注射。②配种前30d,用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肌肉注射。③每年45月份,猪只配种前15d,用乙型脑炎弱毒疫苗接种1次。④配种前7d.用蓝耳病、猪细小病毒和伪狂犬病疫苗,皮下或肌肉注射2m头,进行首免,间隔20d加强免疫1次,以后每6个月免疫1次。

2 生物安全综合管理程序

在非瘟的影响下,若依照从前的防疫制度很显然达不到防非瘟的要求,所以现在的猪场无论是种猪场或育肥场生物安全方面都做得很严格,相继制定出一整套可防可控非瘟的SOP生物安全标准。

猪场划分区域为:绿区——生产区、黄区——生活区、橙区——环保无害化处理区、红区——中央厨房、紫区——实验室检验,五道关卡。区域之间有着一定的距离分别都有生物挡板隔离和生物安全员,以实验室隔得较远1公里。

2.1 人员入场管理程序

人员入场前在紫区隔离第一天并采样,检测合格无ASF。在由场外车送到洗消点前置门卫,沐浴更衣进入橙区换服装隔离。第二天进入黄区生活区前沐浴更衣,生活区隔离一天。第三天进入生产区前沐浴更衣,进生产线。

2.2 物资入场管理程序

向猪场运送物资的车辆,停靠在紫区检测点,生物安全员对车辆用戊二醛全面洗消,卸下物资称重,并对每一种物品或食物进行采样送实验室检测。用卫可1:200消毒液喷雾消毒,车辆进入红区洗消点再次洗消,红区生物安全员卸下物资。物资在橙区烘干浸泡,橙区进入黄区在消毒通道经紫外和臭氧消毒,黄区进入绿区烘干浸泡。物资消毒分类法:①烘:五金,手机电脑等,所有可以烘的物品与食物。②泡:疫苗、水果等不能烘的食品与物品。③洗:其他不能烘泡的物品与食品。物资入场原则:能烘就烘,不能烘就泡,不能泡就洗。经过层层的防疫,病原菌毒株量到达生活区时大量减少,是很有效的生物安全制度。

2.3 车辆入场管理程序

外来车辆比如运送物资、拉苗和运猪粪的车,经过紫区生物安全员采样和用戊二醛对车辆全面清洗消毒后才能进入猪场外围,车上人员不允许下车,只能停靠在紫、红、橙区。到达红区洗消点再次洗消,执行严格生物安全制度。场内只有饲料车外出进料回场,通过四道关卡监控才能进生活区内的料塔卸料。能烘干的物资,车辆烘干,不能烘干的物资,车辆只洗消。

2.4 无害化处理程序

当生产区猪舍内发现有死猪,处理死猪的人员,要穿上防化服、鞋套、口罩,把死猪移到指定区域"化尸池",在里面加入强碱氢氧化钠。②栋舍死猪的栏位,从上到下,从前到后,卫可1:200带猪全面喷雾消毒。③处理死猪的人员,回到生产区通道前,随身穿的防化服鞋套口罩等,进行焚烧处理。人员赤裸身体进入产区内穿水鞋,在洗消通道沐浴至少10分钟,进到哪个区域就更换哪个区域指定要穿的工服。

2.5 粪污处理程序

由于,每个猪场饲养管理计划及猪场规划与布局不一样,因此粪污处理流程也不一样。现常见的粪污处理方式有:粪水达标排放模式、粪便机质化利用模式、粪污能源化利用模式、粪便堆肥利用模式等。应根据每个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场的粪污处理方式。

3 饲养管理综合程序

3.1 改善饲养管理模式

改善饲养管理模式,控制猪只疾病非常重要。在养猪场的管理中,应注重产房和仔猪保温床的维护,采取全方位管理的模式。对于近期投诉使用的猪场,配怀舍、产房、混养舍、公猪站等分别管理,每个栋舍配置2~3名饲养技术管理人员,同时严格遵守生物安全标准流程,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

第一,加强饲养管理,采取全进全出模式,做好猪舍通风和防寒暑准备,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保持猪舍干燥,定时清理粪污,猪场定期消毒。第二,积极推进规范化、标准化饲养方式,提供全价饲料,保证充足的营养,避免饲喂霉变饲料,对猪场内外做好卫生管理,防止霉菌毒素、重金属、杀虫剂等有害物质对饲料和饮水的污染。第三,建立完善的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猪场一般建造在人烟稀少的地方,定期在猪舍周边投放老鼠药和硫磺,并在栋舍外围建造防护墙,生产生活区安装生物挡板防护。第四,建立完善的药物预防方案,根据本地病原流行发展规律,制定各阶段疫病防治方案,在日常饲喂饮水加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药物。第五,定期对猪群的感染状况进行采样监测,并观察猪只采食量,有无异常,及时标记、采样、送检。

3.2 完善疫情防控措施

规模化养猪场,猪群密度相对集中,一旦发生传染性疾病可能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饲养管理应制定科学有效地防疫措施,并确保生猪预防猪瘟免疫措施,有必要建立一个独立的隔离舍,有独立的料塔、料线,水线。保持养猪场清洁,通过制定科学的生物安全防疫措施,对病猪实行采样实验室检测,严格隔离和监控。同时,对猪场的技术管理及饲养人员定期培训,定期对猪场发生的疾病进行监测。

4 总结

任何一个猪场应根据本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地生物安全体系,分区域管理,能够有效把病原菌杜绝在外。同时,做好饲养管理、生产计划和免疫接种。疫苗接种工作开展的进度,直接关系猪群健康与否和养殖产出效益,免疫接种不仅需要质量优良的疫苗,正确的接种方法和熟练的技术,还应在充分调查当地传染病流行情况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猪场条件,猪群状况等设计免疫程序,才能起到应有的免疫效果。定期给猪场人员组织培训学习,能更好的生产工作,保障猪场正常地进行生产计划和流程管理。

参考文献

[1]赵永虎,邢作志.甘州区猪病流行调查分析及规模化猪场推荐免疫程序[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20,40(04):38-40.

[2]陈军明,刘艳.生猪养殖免疫防治技术[J].兽医导刊,2020(05):78.

[3]刘相春,严海涛.规模化猪场免疫程序制定及保健策略[J].畜牧业环境,2020(04):43-44.

[4]牟联英.猪场免疫失败的原因及措施[J].畜禽业,2019,30(1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