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检查有辐射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2
/ 2

磁共振检查有辐射吗

练军

成都市郫都区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1733

磁共振是临床使用广泛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主要是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展开特殊检查,能够高度分辨软组织、神经、肌肉、血管等组织,在颅脑、肝脏、胰腺、肾脏、骨关节等多种器官或组织疾病诊断中得到有效应用。随着磁共振检查设备及软件的不断发展,可结合患者多、病症多特点,除为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外,还能对新技术进行不断探索,以便于提高临床上疑难杂症的诊断准确率,为该类病症提供更好的处理方案,从而发挥磁共振的重要作用。但临床上存在部分患者由于知识缺乏,不了解磁共振是否会对人体产生伤害,而对检查产生一定的担忧。因此,明确磁共振检查是否对人体有辐射,对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尤为重要。

1磁共振检查原理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氢原子处于无规律的运动状态。磁共振通过产生强大的磁场作用,将原本处于无规律运动状态的氢原子变成有序的运动;当立即停止磁场作用后,人体内的氢原子又回到原本的状态,即为驰豫[1]。当人体处于病理状态时,组织弛豫时间不同,此时通过计算机系统采集信号并转化为图像,即成为诊断结果。

2 磁共振检查的优势

2.1 无创技术手段

磁共振检查是一种无创技术,无需进行侵入性操作,当患者摘除会对磁场产生干扰的物品后,躺在相应的设备上即可完成检查;且磁共振不会产生类似X线的辐射,对人体无伤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2.2 软组织分辨率高

磁共振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原理对机体进行扫描,并经计算机成像技术对收集到的信号进行成像分析,对肌肉、血管、神经等软组织具备更高的分辨率,大大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2]

2.3 临床诊断准确率高

磁共振检查设备具有多方位随意切层功能,主要包括横轴位、冠状位、横切面等,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无需配合体位转换,操作简单方便。磁共振是一种多参数技术,对患者的病灶部位进行扫描后,计算机系统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并转换为图像,能够更为清晰地观察到病灶及其与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关系,促使医师更为准确地掌握病变位置、大小、范围及其与周边组织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准确、客观的诊断依据[3]

2.4 心脏评估方面的优势

在对心血管类疾病进行诊断时,磁共振无需进行造影即可完成对心脏、血管的观察,在减少造影对患者带来痛苦的同时还能完成对心脏的全面评估[4]

3 磁共振检查的不足

3.1 费用偏高

相对X线来说,磁共振检查费用较高,其主要与检查设备、运行环境等有关。

3.2 易发生伪影

磁共振对身体的移位较为敏感,易发生伪影,影响检查结果判断,故在急危重症患者中受到一定限制。

3.3 钙化敏感度低

钙化灶中无质子,磁共振检查敏感度低,无法产生磁共振信号。

3.4 使用受到限制

针对体内装有人工瓣膜、心脏起搏器等磁体铁类物质者,严禁进行磁共振检查,否则会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甚至导致心脏骤停;体内存在止血夹、假肢等金属物品者,严禁进行磁共振检查,否则会因金属异物的移动对脏器、大血管产生伤害[5]

4 磁共振检查是否存在辐射

磁共振检查利用核磁共振原理,即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带正电的原子核可产生自旋运动,磁共振检查通过机器产生人为磁场,氢原子在这种人为磁场的影响下通过射频脉冲实施信号的采集和转换,最后经计算机系统转变为图像,在此过程中不会产生辐射,即不会对人体产生辐射伤害。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磁铁物质会对磁共振设备产生的磁场产生干扰,故针对体内装有磁铁物质的患者严禁进行此项检查;在检查前需告知患者摘下戒指、项链、耳环、手表、活动性假牙等金属物品;避免穿带有金属物质的内衣裤,还需穿上磁共振检查专用服;检查前需做好胃肠道准备,避免检查过程中发生误吸;针对年纪较小的婴幼儿,磁共振检查前还需结合患儿的情况进行镇静,以促进检查的顺利;由于检查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同时检查时间相对较长,患者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烦躁情绪,故在检查前医护人员应告知患者检查注意事项,让患者做好思想准备,促进患者的配合。

5 磁共振检查风险的预防

5.1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

临床上大多数患者缺乏对磁共振检查的认识,认为磁共振检查会对人体产生伤害,而形成一定程度的紧张、害怕心理,还会影响患者的配合度。因此,在检查前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很有必要。首先需要对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病情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同时告知患者磁共振检查的目的、作用原理、检查步骤、注意事项及需要患者配合的地方等,并强调磁共振不会对人体造成辐射伤害,让患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重点在于告知患者出现危险时正确使用呼救系统;检查后告知患者需观察30min方能离开,若出现任何不适及时报告。

5.2 做好检查区域的安全标识

在磁共振检查区域,应做好严禁随意出入、注意事项等标识。

5.3 加强心理安慰

由于检查的特殊性,患者可能会产生害怕等情绪,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安慰,给予患者鼓励与支持。

6 小结

磁共振检查是一种精准度高、安全性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主要利用人为磁场对人体内原子运动产生的作用而形成相应的图像,不会对人体产生辐射伤害,同时对软组织分辨率高,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但在磁共振检查中仍存在较多的注意事项,因此在临床应用中还需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认知度,促进患者的配合;同时在检查过程应给予患者适当的安慰,促使患者以一个正确积极的态度面对检查,从而促进检查的顺利,得到更为准确的影像学资料。另外,在医护人员方面,还需加强对检查医师技能水平的培训和考核,同时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理论知识和沟通能力的培训,避免不必要的人为因素而对检查结果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付丽媛,梁永刚,钟群,等.颅脑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及其质量控制[J].中国医学装备,2020,17(5):49-52.

[2]侯超.对核磁共振的成像原理及临床应用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9):25-26.

[3]刘金昊.磁共振检查安全隐患与防护对策探讨[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5(3):92-94.

[4]高海燕.心脏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合理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1):15,17.

[5]雷格格,张光锋,贾慧惠,等.短T2组织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20,37(5):594-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