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6
/ 2

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分析

王帅

沭阳南关医院,江苏 沭阳 223600

摘要】目的:分析对脑卒中实施康复治疗方法对其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脑卒中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比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病例,对比组实施常规性治疗方法,治疗组实施康复治疗方法,比较两组的功能活动情况及独立性效率。结果:治疗组的功能活动情况各评分均高于对比组(P<0.05);治疗组的独立性效率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中开展康复治疗方法的应用,可改善功能活动情况,提升生活能力和独立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康复治疗;脑卒中;生活活动能力

脑卒中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较高,脑卒中神经功能发生障碍后,会导致患者有平衡功能障碍、偏瘫等后遗症[1],进而严重的影响到患者的生活及生命健康,患病后极易带来较大的家庭、社会负担,在有限的康复资源下,其康复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投入。该疾病在当前多采用功能锻炼及电刺激等治疗,需要患者长期坚持疗程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效[2]。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发展,在康复治疗中总结了一系列有效的经验,现就收取的脑卒中患者开展康复治疗的应用,现做以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区间为2019年4月-2020年4月,选取在我院开展脑卒中疾病治疗的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已获医院伦理委员会签字批准;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均经CT、MRI检查确诊;均为首次发病,意识清楚,排除了患有心肺严重疾病;患有严重骨关节疾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比组(n=41)和治疗组(n=41),对比组中男性和女性各28例、13例,年龄为47-66岁,年龄均值为(56.5±3.61);治疗组中男性和女性各25例、16例,年龄为49-66岁,年龄均值为(57.5±)3.58,两组患者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比组实施常规性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运动在学习技术和神经促通技术,对患者的体位、关节活动、站立平衡、步行及步态等开展训练。同时在训练基础上还开展对脉冲电治疗、短波治疗、红外线疗法、微波疗法等。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开展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如手功能、生活性能、知觉功能及转移功能等方面。

治疗组在常规性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治疗方法,综合对患者个体情况及心肺功能展开评估,结合患者及家属意愿建立短期和长期的护理目标,在常规性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第一期,开展共同运用或者联合反应,观察患者的诱发反应,让其逐步适应控制共同运动。在病情稳定后开展早期床边康复治疗,实施良肢的摆放及关节被动活动,一天一次,一次45min,一周五次。第二期,开展上肢功能训练,进行四指掌关节的活动,必要时可使用胶带粘贴维持,根据病患病情情况及功能障碍情况在康复中心治疗,以坐位平衡、转移、站立、跨部等全身协调性训练为主,一天2次,一次30-45min, 一周5d。一日三次。第三期,日常活动能力训练,开展洗漱、进食、如厕等行为自主开展,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并进行指导帮助,结合患者的状态调整训练频率、强度。

1.3疗效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的功能活动情况及独立性效率。其中功能活动情况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能力,100分)及FIM评分(独立性评分,126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能力越好,独立性越高。独立性效率根据评估结果分为显效(积分≥70%):有效(积分在30%-70%)及无效(积分<3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功能活动情况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进行检验。独立性效率用率表示,以5f6ed7d2f2dc9_html_cbe6d141e8964254.gif 进行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功能活动情况对比

两组功能活动情况中,Barthel指数及FIM评分均得到改善,其中治疗组的Barthel指数及FIM评分均高于对比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表1.功能活动情况( 5f6ed7d2f2dc9_html_e36a192a29299f18.gif ±s)

组别

例数

Barthel指数

治疗前 治疗后

FIM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对比组

41

54.57±7.57

64.13±9.24

83.09±11.91

91.41±12.12

治疗组

41

53.46±7.67

70.41±11.28

82.34±11.26

97.58±12.85

t

--

0.6596

2.7577

0.2930

2.2365

P

--

0.5114

0.0072

0.7703

0.0281

2.2两组独立性效率对比

治疗组显效30例、有效10例、无效1例,独立性有效率为97.6%,对比组显效24例、有效10例、无效7例,独立性有效率为82.9%,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

3 讨论

康复治疗以分阶段式展开迎合了患者的恢复情况,能够获取较高的康复配合度,在循序渐进的康复进展中,逐步的恢复上肢功能[3]。研究显示,治疗组的功能活动情况各指标均高于对比组,且患者独立性效率高于对比组(P<0.05),表示在常规性治疗的基础上开展分阶段式的康复护理,对患者生活能力恢复有积极的作用。第一阶段主要对患者体位指导、心理康复,提升了患者的配合性。第二阶段在患者有共同运动出现后,转为手功能的保持,诱发患者开展主动运动。第三阶段则开展分离运动,着重于对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实现了对患者自理能力的提升。分阶段康复方法充分迎合了患者疾病的发展规律,在疾病恢复的不同阶段实施对应性的康复训练,进而可获取较好的康复效果[4]

综上,康复治疗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可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而提升了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燕,周慧军,倪缪苗,等.阶段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及手功能障碍的影响[J].老年医学与保健,2020,26(04):666-669.

[2]张颖慧,林根龙.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5):2574-2575.

[3]吴镇阳,胡强.远程指导型康复模式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应用的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11(15):45-46+10.

[4]朱晓燕.保护动机理论下自我管理教育对初次脑卒中患者遵医行为、疲劳状况及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沈阳医学院学报,2020,22(04):34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