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CAM全解剖形态氧化锆修复体在后牙固定修复中的美学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6
/ 2

CAD/CAM全解剖形态氧化锆修复体在后牙固定修复中的美学效果分析

尹睿智

无锡市第二 人民 医院口腔科 江苏无锡 214000

摘要:目的 探究 CAD/CAM全解剖形态氧化锆修复体在后牙固定修复中的美学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52例进行后牙固定修复患者作为本次的实验对象,随机分配为2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金属烤瓷冠进行后牙修复,实验组患者采用CAD/CAM全解剖形态氧化锆修复体进行后牙修复,比较两组患者修复后的牙齿咀嚼能力、美观程度以及修复成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进行修复后,牙齿的咀嚼能力以及美观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的修复成功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CAD/CAM全解剖形态氧化锆修复体进行牙齿修复有利于恢复牙齿的咀嚼能力,且牙齿的美观程度高,修复成功率高,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CAD/CAM;氧化锆修复体;后牙固定修复;美学效果

后牙固定修复就是修复患者缺失的磨牙,具体的就是使用一定的粘合剂将修复的替换物粘合到天然牙齿上来进行修复[1],从而恢复缺失牙齿的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后牙固定修复在牙齿整形中是比较普遍的。后牙固定修复优点很多,首先其固位力好:固定桥与固定架紧贴桥台,固位能力强。在使用咀嚼功能时,修复体不会移位。其次它的支撑功能良好:固定桥的受力几乎完全由基托和基托下的牙周支持组织来承担。即便是采用桥式种植体与缺牙区牙槽嵴接触的设计,其支撑力也很小,因此具有较好的支撑力。固定修复后它的稳定效果好:固定桥通过固位体与基牙粘接,使修复体与基齿形成新的功能整体,具有较强的抗侧移能力,修复体稳定性好[2]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52例后牙固定修复患者作为本次的实验对象,根据分配法为2组,每组各26例。实验剔除患有炎症、不能进行外科手术、心脏病、血液病、糖尿病等。随机分配为两组,对照组男13例,女13例;年龄31~62岁,平均年龄(35.67±10.23)岁;体重53~70kg/m2,平均体重为(51.31±15.62)kg/m2;病程1.0~3.0年,平均病程(0.86±0.74)年。实验组男11例,女15例;年龄33~65岁,平均年龄(33.24±11.71);体重52~75kg/m2,平均体重为(51.27±12.42)kg/m2;病程1.5~3.5年,平均病程(1.28±0.76)年。对比查看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病程等资料差异无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金属烤瓷冠进行后牙修复:均匀地研磨牙齿,除了接触牙龈的部分,因为牙套应该戴上。这种研磨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但是幸运的是,被麻醉后不会有疼痛。研磨后,用一种特殊的模具来塑造你的整副牙齿的形状,这种模具是浅蓝色的快速凝固材料。她或他会让你咬,一分半钟都不要动。一分半钟后,蓝色的东西凝固,然后取出,你的牙齿形状就在上面。然后牙医会给你做一个临时牙套,通常由塑料制成,最后进行烤瓷冠修复,烤瓷牙制作完成后,就可以去掉临时牙套,佩戴烤瓷牙。经过适当调整,确认没有问题后,医生通过特殊粘接剂,粘接在预修复的牙体上,烤瓷牙的修复工作全部完成。

实验组采用CAD/CAM全解剖形态氧化锆修复体进行后牙修复[3]:在自然光线下比色,然后用硅橡胶材料取模,再进行灌模,用CAD/CAM系统扫描模型,制作全冠支架。牙体制备后放入二氧化锆专用结晶炉中,再用二氧化锆染色剂进行染色处理,最后烧结制成氧化锆修复体。

1.3评价指标

观察患者的牙齿咀嚼能力以及美观程度(10分制,分数越高,效果越好)。

观察患者的修复成功率。成功:牙齿基本功能恢复,而且无不良反应,面部情况改善;未成功:牙齿功能异常,存在不良反应,面部情况未改善。

1.4统计学处理

实验的数据均采用SPSS20.0数据软件运行统计学的处理,计数数据以率(%)表示,统计学方法使用χ2检验,χ2在4以上,有P<0.05;计量数据使用 (±S )表示,统计学方法使用t检验,t在8以上,有P<0.05。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修复后的牙齿咀嚼能力和美观程度

通过实验数据得知:实验组的牙齿咀嚼能力以及美观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实验数据(P<0.05),见表1。

1 两组患者修复后的牙齿咀嚼能力以及美观程度的对比(±S,分 )

组别

例数

咀嚼能力

美观程度

对照组

26

7.09±1.12

7.52±1.31

实验组

26

9.52±1.21

9.84±0.52

t

7.5150

8.3933

P

0.0000

0.0000

2.2比较两组患者的后牙修复成功率

通过实验数据得知:实验组的修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其实验数据(P<0.05),见表2。

2 两组患者的后牙修复成功率的对比[n(%)]

组别

例数

成功

未成功

成功率

对照组

26

18

8

18(69.23)

实验组

26

24

2

24(92.31)

χ2

4.4571

P

0.0348

3.讨论

氧化锆有三种晶体形态:单斜、四方、立方晶相。常温下氧化锆只以单斜相出现,加热到1100℃左右转变为四方相,加热到更高温度会转化为立方相。由于在单斜相向四方相转变的时候会产生较大的体积变化,冷却的时候又会向相反的方向发生较大的体积变化,容易造成产品的开裂,限制了纯氧化锆在高温领域的应用。但是添加稳定剂以后,四方相可以在常温下稳定,因此在加热以后不会发生体积的突变,大大拓展了氧化锆的应用范围。德国Cercon氧化锆全瓷系统是第一个把CAD/CAM概念引进其氧化锆修复体设计和加工的品牌,用CAD/CAM系统做出的全解剖形态氧化锆有着优秀的通透性。氧化锆修复体作为义齿加工领域唯一具有相变增韧机制的牙科陶瓷材料,凭借其优越的机械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对放射线影像的低干扰,已逐渐取代传统的金属烤瓷材料,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口腔修复领域[4]。氧化锆材料具有一定的半透明度,且厚度越薄透光性越好并且氧化锆修复体对牙齿的磨耗程度小于长石陶瓷,对保护对颌天然牙更有益,伴随着氧化锆材料透明度的不断改善及口内扫描技术的应用,全解剖式氧化锆修复体从早期的主要在后牙区应用逐渐发展应用于前牙美学修复,并取得了不亚于传统上饰瓷氧化锆修复体的良好临床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5]

综上所述,用CAD/CAM全解剖形态氧化锆修复体去进行后牙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好,在美学效果方面,其性能出色,美观程度高,使患者的面部美观得到改善,而且患者的牙齿能力恢复如初,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今后的临床修复中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郭锐.氧化锆全瓷冠与全锆冠在后牙固定修复中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8,18(40):95.

[2]王玉玮,李丁新,赵飞, 等.Cercon氧化锆全瓷冠与全锆冠在后牙固定修复中对比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7,46(11):1537-1539.

[3]宋珊,郑政,杨丽媛, 等.上部结构材料和形态设计对种植支持固定修复体被动适合性的影响[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9,37(1):37-41.

[4]韩忠国,徐文飞.两种不同氧化锆材料进行前牙固定义齿修复的美学评价[J].中国美容医学,2018,27(12):78-81.

[5]樊光娆,苏海军,张军, 等.牙科用氧化锆陶瓷的稳定性、制备工艺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硅酸盐学报,2018,46(9):1263-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