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脑动脉狭窄的 TCD、 MRA对比检测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7
/ 2

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脑动脉狭窄的 TCD、 MRA对比检测研究

陈乐

巫溪县人民医院 重庆 405800

【摘要】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脑动脉狭窄的TCD、MRA检测结果。方法:对2019年3月-2020年6月接受的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脑动脉狭窄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进行TCD、MRA检测,检测后对数据资料分析和对比。结果: 对所有的案例实施TCD的检测,其中60例患者中,确诊患者58例,确诊几率是96.7%。其中10例是前交通开放。MRA结果分析可知,60例患者中,检测准确的患者是57例,准确几率是95%。结论: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的案例实施TCD、MRA进行检测,其诊断效果相对明显,属于无创性诊断模式,两者联合采用之后,准确几率更高,因此可实施和推广。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TCDMRA

部分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脑动脉狭窄的患者不存在明显的特征,病症相对比较轻,在临床研究中容易被忽视。随着诊断医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TCD、MRA的检测效果明显,在检测阶段,可了解脑血流的动力学变化。诊断过程优势相对明显,不需要采用造影剂。近些年来对TCD的诊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了对比效果,本次研究中选择符合要求的部分患者为对象,按照流程诊断,最后对数据分析。详细分析概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3月-2020年6月这个时间段内,接受的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脑动脉狭窄患者为对象。其中男女分别是35例和25例,年龄区间是41-75岁,平均年龄是56.25±0.25岁。其中合并出现高血压的案例33例,合并出现糖尿病的案例是27例.患者表现为头痛、恶心和呕吐。

1.2方法

  1. TCD检查

在当前临床具体检查中,采取的是现有的仪器设备进行,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在不同的角度进行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以及大脑后动脉的检测。血管狭窄的诊断标准如下:峰速度(Vs)>140cm/s,平均速度(Vm)>80cm/s.低频成分增加,同时存在涡压和杂音。(Vs)>160cm/s,平均速度(Vm)>120cm/s[1].

  1. MRA检查

所有患者在TCD检查前24h内进行MRA的检查,采用现有的仪器设备进行。利用数字减影仪进行检测。狭窄程度(%)=(l一最小残腔直径/远端正常颈动脉直径)*100%,轻度狭窄O%-29%,中度狭窄30%-69%,重度狭窄>70。

1.3指标分析

分析和对比不同诊断方式的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实施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以(x±s)表正态计量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比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统计意义。

  1. 结果

2.1TCD结果分析

对所有的案例实施TCD的检测,其中60例患者中,确诊患者58例,确诊几率是96.7%。40例患者眼动脉血流方向呈现逆转,血流速度加快,10例是前交通开放。

2.2MRA结果分析

60例患者中,检测准确的患者是57例,准确几率是95%。MCA轻度狭窄的案例是20例,中度狭窄案例是27例,重度狭窄案例10例,无明显狭窄3例。

  1.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断和检测是个重要的过程,在实施中,需要注意的是明确各项检测要求[2]。其中TCD检查方式作为无创性检查的一种,在检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检测的过程中可发现颅底的血流速度,可以客观和准确的反映出脑血流的动力学变化,尤其是对脑动脉狭窄情况,实施TCD检查方式之后,从频率、声音和血流速度等方面进行检测,准确性更高[3]

TCD模式对颅内脑动脉狭窄可及时的判断,在原有的诊断中,可见的是血流速度的增加。根据频谱和音频等改变后可知,没有明确的量化标准。各级医院对TCD诊断标准不一,也可能出现假阳性或者假阴性等现象[4]。因此在诊断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具体的标准类型。如果不存在涡流、杂音以及频谱等改变,Vm≥120czlL/s或较对侧同名动脉血流速快20%以上。

MRA的诊断效果也有一定的作用,其中TCD诊断中,出现血管狭窄的案例是58例,和MRA诊断的57例患者,结果基本一致。两者诊断优势明显,但是在临床上依然需要注意的是规避存在假阳性或者假阴性等现象。诊断标准以多样化为主,敏感性下降后,可能出现漏诊的现象。由于诊断标准比较低,敏感性提升,需要从事TCD诊断的工作人员适当的扩大样本研究总量,提升整体诊断准确几率。诊断阶段对患者进行指导和教育,使其了解疾病的具体情况,积极配合接受诊断[5]

TCD的检测后其中60例患者中,确诊患者58例,确诊几率是96.7%。MRA结果分析得知,准确几率是95%。MCA轻度狭窄的案例是20例,中度狭窄案例是27例,重度狭窄案例10例,无明显狭窄3例。说明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脑动脉狭窄患者进行TCD以及MRA方式诊断,能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减少有创性检查的发生几率。在当前临床研究中,合理的应用筛选检查方式之后,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能尽快发现出脑出血的异常变化。

综上所述,TCD以及MRA的诊断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脑动脉狭窄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可实施和落实。

参考文献

[1]武娟,张明耿,宋施岐,谢小晓.TCD诊断颅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17):76-77.

[2]万锐,潘晓波,王芳.TCD对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在飞行员体检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6):121-123.

[3]时璐. 3.0T 3D-TOF法MRA对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闭塞的分布及特点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

[4]尹世敏,张雄伟,牛俊英,李秋俐,陈红,钟琪.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脑动脉狭窄的TCD、MRA对比检测[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07):720-722.

[5]尹世敏,牛俊英,张雄伟,李秋俐,陈红,钟琪.腔隙性脑梗塞患者颅内脑动脉狭窄的检测意义[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06):605-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