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 PICC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7
/ 2

新生儿 PICC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熊爱新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厢竹院区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从2017年9月~2019年11月在新生儿进行PICC导管的患儿128例,其中7例出现导管堵塞,深入分析其因素,应用有效护理对策干预。结果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的原因有置管原因、药物原因以及导管应用,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后,导管复通患儿6例,发生静脉血栓拔管患儿1例。结论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的因素有很多,如药物因素等,一旦发生堵塞要及时进行护理,提升复通概率,保证患儿治疗效果。

关键词:新生儿科;PICC导管;堵塞;护理

引言

PICC导管又叫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对于需要长期保持深静脉、浅静脉通路的患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PICC导管置入相对于传统的临床治疗手段来说对外周静脉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多次进行静脉穿刺造成的不适和痛苦,属于非手术手段置管措施,是一种安全、有效、容易掌握的操作技术。本篇文章对新生儿科PICC导管堵塞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对该种方法的护理过程进行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从2017年9月~2019年11月在新生儿进行PICC导管的患儿128例,其中7例出现导管堵塞,男4例,女3例。日龄2~30d,平均(9.8±3.5)d。排除合并有心脑卒中、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疾病、自身免疫病的患儿。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导管堵塞预防

本文笔者认为导管堵塞的预防重点在于置入导管技术的数量程度和置入导管以后的有效维护,对患儿以及亲属在堵塞导管预防干预的正确指导,其中包括有以下几点;(1)置管之前一定要全面评估其血管条件和配合情况,选择最为适宜的部位,特殊情况的时候遵医嘱采取镇静药物,同时尽可能避免选取头静脉,穿刺点应该在肘部上方或者下方2横指,以免患儿活动幅度较大的时候造成导管堵塞;(2)临床护理人员一定要明确掌握脉冲冲洗导管,正压封导管的技能,同时选取适宜的封管液,使用正压输液接头,在导管输液期间一定要增强巡视,患儿哭吵及有回血时及时处理,以免由于输液滴空或者患儿活动不当所造成的堵塞导管,一旦出现可以采取输液泵,以免血液返流凝固;(3)各种药物在同一个导管输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在对伴有高黏滞的药物首先采取生理盐水对导管进行彻底冲洗,首先输入乳剂以后再输入非乳剂,特殊情况的时候可以在输注当中增加冲洗导管的次数。(4)为了保持导管通畅,减少药物之间配伍微粒,控制血液回流,可以实行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药物注射,生理盐水和肝素盐水正压式封管的方式进行冲管及封管。

1.2.2静脉血管内膜损伤

护理人员在实施置管未将手套上粘连的滑石粉清洗 , 置管的时候导致微粒进入到患儿的体内 。护理人员进行置管动作较为粗暴 , 损伤患儿的血管内膜 , 导致患儿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 从而使导管发生堵塞。

1.2.3导管断裂的护理对策

导管断裂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原因与导管放置时间过长、导管阻塞等有关。导管断裂分为体外和体内部分断裂两种情况。体外部分断裂通常与固定不当、患儿躁动及高压注射有关。不规范的导管固定,使导管受到牵拉时管壁变薄,推注药物时就会发生破裂。导管一旦断裂应立即拔出以免进入体内。体内部分断裂通常是由于送导管时镊子损伤导管或导管质量不佳所致,导管断裂位于血管内。一旦发生应马上压迫导管远端血管,阻止断裂的导管进入心脏,同时根据导管断端位置行静脉切开术或用圈套器将断裂入体内的导管取出。由于早产儿血管细小,如导管断裂入心脏,圈套器难以使用。导管断裂很少发生,一旦发生后果非常严重。故应妥善固定导管,防止受到意外牵拉。尽量不通过导管推注药物,必须推注时应选择10mL及以上规格的注射器,避免用力推注。如遇阻力切忌强行推注,拔除导管时应仔细检查完整性并与置入时导管长度进行核对。

1.2.4导管位置变化或者是静脉血管内膜损伤

在进行PICC导管置管之后,患儿出现体位的移动,从而造成导管扭曲,其顶端贴到静脉壁或者是进入异位静脉通道,从而造成导管堵塞。解决措施:在进行PICC导管置入时,需要确认导管尖端位置插入是否正确,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使用肝素或者是尿激酶对出现的堵塞进行溶解。

1.2.5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

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表现,是穿刺肢体沿导管走向出现条索状硬结伴局部红肿。造成机械性静脉炎的主要原因,则是由于穿刺血管过细、导管材质过硬、置管过程中送管速度过快或从头静脉置入、肢体过度活动等。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穿刺前对血管的正确评估尤为关键。过细的血管在置管过程中可与导管发生摩擦,损伤血管内膜造成机械性静脉炎,因而早产儿可直接选择粗大的静脉如腋静脉、股静脉进行穿刺。新生儿PICC置管前大多不需要使用镇静剂,但在患儿烦躁、有抽搐表现如破伤风时,应考虑使用。因为肢体不停地运动会增加穿刺及送管难度,从而增加导管与血管的摩擦,加大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风险。穿刺前使用生理盐水浸润导管,也可减少导管对血管内膜的损伤,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机械性静脉炎多发生于早产儿,置管后2~3天出现。发生静脉炎后要立即处理:抬高患肢,局部理疗或用水胶体敷料外敷,症状严重时可暂停使用导管。导管材质的选择也很重要,通过荟萃分析表明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导管材质有关,和硅胶导管相比,使用聚氨酯导管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因此应选择安全的导管,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结果

对比经护理和未经护理的患者导管复通率,经护理的患者导管复通率高于未经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新生儿PICC技术在我国开展已有10余年,置管与维护技术日臻完善,作为危重新生儿救治过程中的“生命线”,PICC导管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发症的发生会直接影响导管的使用,临床对此备加关注,为此开展了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如标准化的培训和管理、以教育为主的预防措施等,以期延长PICC导管的使用时间,保障患儿安全及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新生儿科PICC导管堵塞因素包含置管、导管应用等,一旦出现堵塞,则要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使发生堵塞的几率明显降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邓连好,陈燕梅,陈艳芝.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31):162-163.

[2]王素红,郑方敏.PICC在Nicu临床应用中发生堵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2018,7(4):119-120.

[3]李娜,谢慎威,陈奕谋.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6(19):23-24.

[4]张杰.探讨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的原因及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0):202.

[5]金丽,林真珠,熊小云,等.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危险因素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8,33(7):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