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评书的美好时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9
/ 1

听评书的美好时光

文 /刘春燕

上下班的途中,我总是打开手机,听一段老艺术家播讲的评书。这时的心情是惬意的,轻松的。这个习惯的养成源于小时候陪父亲听评书。

已经忘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了。只记得当时家里的条件不好,但是父亲执意要买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为此,母亲和他冷战了好久。

虽然母亲不同意,可当收音机买回来的时候,父亲,我和妹妹还是高兴的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母亲冷着脸,看着父亲高兴的和个孩子一样,无奈的笑了。

第一次听的是刘兰芳演播的《岳飞传》。到现在都还记得,那天中午,我搬个小板凳坐在堂屋门边,晒着太阳,端着大碗的面条,期待着11点半的到了。当她的声音从收音机里飘出来的时候,我惊讶的嘴里含着面条,手里拿着筷子,半天没动。那声音时而如泣如诉,时而鸮啼鬼啸,时而怡声下气,时而铿锵有力,滔滔言辞,灵牙一碰千军万马,俐齿轻摇故国神游。

接下来的日子里,听评书成了我每天必须做的事情。评书中我最爱的是袁阔成先生的《三国演义》,此书乃是评书艺术的集大成者,它伴随我从小学到中学,现在我上下班路上播放的还是《三国演义》。那时为了能更多的了解《三国》,我软磨硬泡磨的从同学手里借到了一本很旧的《三国》。中午11点半,准时坐在收音机前,和父亲一起听书。听完后,父亲去忙他的事情,我顾不上午休,急忙翻开书,阅读“且听下回分解”后在分解什么。下午到学校模仿袁先生的语气讲给伙伴们听,活 灵活现,拥趸甚重。日日如此,乐此不疲。虽是巾帼,决不让须眉,班里的男生没有一个比得上我这个《三国》通。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赵云。赵云是《三国》里最完美的人物,袁老本人也很喜爱,后来又专门录了赵云的全传《长坂雄风》。这部书的精彩段落“长坂坡”我还录了音,夜夜睡前静听,以致后来倒背如流。赵云容颜俊美,武艺超群,风度飘逸不尘,更难得是淡定从容,义薄云天。袁老每次形容赵云的卓尔不群总是感情充沛,激情洋溢,可见他对这个人物爱之深。“这员将真是威风八面,看赵云头上戴着亮银狮子盔张口吞天,雪片鱼鳞甲是虎体遮严,护心宝镜如天边满月,素罗袍绣海水波翻。肋下带青釭宝剑,素白色中衣,脚下一双素白色五彩虎头战靴。……这员将长得怎么这么好看呐,看赵云是眉如宝剑,目如朗星,鼻如玉柱,耳如元宝,口如丹珠。这张脸是红中粉,粉中白,白中润,润中俊。”这些语言袁老说来又俏又帅,引得我和父亲争相模仿,甚至还要比试一番。戴锦华说赵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老的青春偶像,这个传统文化我是在评书中学习到的。在评书华美壮阔的铺陈下,在日日夜夜倾听,无数次热血沸腾、热泪盈眶时,这位白袍将军,阿斗和靡夫人——幼童和女性的保护者,深深根植于我的精神与血脉之中,那是来自古中国最美的一份记忆。

就这样,评书伴随着我高中毕业。通过评书,我知道了岳飞,白眉大侠,三侠五义,赵匡胤……知道了岳母刺字,五鼠闹东京,大破冲霄楼,龙虎风云会,陈桥兵变……这让我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学我就专修的历史教育。

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工作的忙碌,让评书与我渐行渐远。有一次回家,父亲说:“你给我买个收音机吧,那种能插优盘的”。“买那个干嘛?咱有电视、电脑!”。我的话让父亲半天不理我,等我要走的时候,他气冲冲的对我说:“我想在干活的时候听听评说!”评书,久违的两个字,它勾起了我的回忆,那久违的声音再次回荡在我耳边,少年时和父亲听评书的日子,又浮现与脑海中。于是,父亲如愿以偿的又拥有了一部收音机。

评书又回到了我的生活里。我闲暇时,手机里播放的永远是一段又一段的评书。中国的古文化是以评书这种很民间的方式默默的渗透到我的心田,那些古老的故事、人物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我,他们陪伴我、安慰我、鼓励我、填满我每一个生命的空间,一如那少年时每天中午11点半的美好时光。

作者简介:刘春燕,山东德州人,《山东诗歌》会员,《青年文学家》理事,德州作家协会会员,华夏精短小说德州分会会员,中学一级教师。爱好文学,喜欢阅读和写作,用真性情书写人生,有作品散见于《山东诗歌》《德州日报》《德州晚报》《精短小说》《齐鲁文学》《文学百花苑》等报纸刊物和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