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叔的” 牛牙郎” 文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9
/ 2

我大叔的” 牛牙郎” 文化

文 /邢世樟

在农村里,乡村耕牛买卖的中介人,便是人人称谓的“ 牛牙郎” 。有道是” 行家一开口,便知有没有” 。即便是从古代开始,行行都有其行内通行的行话,俗称“ 切字” 。牛牙郎,就是一个特别存在行话的特别行业。

我的大叔叔是金华颇为精通牛市行话的人之一。当年,无论在金华地区或是杭嘉湖地区牛市,只要提起”小劢“这个名字,就知道是“洞殿里“(源东乡古代的别称)一个地道的牛牙郎。

现在很多年轻人只知道小劢叔叔做过牛牙郎,这个职业到他这一代己是”世代家学“的第四世传承人,却鲜为人知。在过去深受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牛牙郎的行话内诣秘籍素来”传子不传女”。但十六、七岁的小劢叔叔就已在众多牛市里崭露头角,远县近乡小有名气了。

小励叔叔从懂事起,秉承“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理学渊源,事事又恭礼谦学,博优尊贤,深受人们的崇敬。他常年跟着父亲希(怀)玉和叔叔锦荣在金华南市街和塘雅镇牛市买卖耕牛,偶尔也在茶馆、赌场有意和无意间向同行前辈讨教,又得到父亲的言传身教,加上自己天智聪颖过人和牛市里的耳濡目染,很快学到了扎实的基本功。牛堆里,小劢通过牛的眼睛、牙齿、皮毛、颈的长短、峰的高度,可以一眼看出牛的健康与否、年龄大小、体力如何,看牛的脚蹄还能耕作几年等系列状况,烂熟于心的牛市行话更是不亚于同行的前辈。

“牛绳三钱重,千石田摇摇动”。这是金华一带民间无人不晓的一句俗语。在解放前,耕牛是乡村农户最主要的生产资料之一。买卖一头耕牛是件很重要的事。如果买的牛万一出了问题,很可能会导致家庭破产,所以,自然需要这样的专业人士,为买卖主家利益不能有一点的马虎。当一个牛牙郎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重要的是一种以农民的切身利益至上,讲究信誉第一的职业。

小劢是他绰号,原名叫邢子炉。在村里,他的人缘极好,而且就是明晓得自己吃了点亏,却依然乐于助人为先,从不去计较什么。1949年5月,全村人一致拥举他当了首任村长。不过,他除了做好村里的主要工作以外,还要经常关注牛市行情和村里生产互助组以及有耕牛农户的养生配置。1961年,为了扎实巩固人民公社化的农业生产,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大队决定用各生产队的现有耕牛以大换小赚取空间利润筹建村粮食加工厂。当时,村里有8个生产队,每个队2头耕牛,小励叔叔全权把关。那一年每个生产队只卖掉一头大耕牛,基本卖价在1300元上下;各队不仅添进一头小耕牛,还为大队农业生产基础建设筹备的第一桶金,款额达6400多元。

过去,婺城古老的南市街牛市,是金华地区最大的耕牛交易集散地,还有塘雅镇也是一个不小的牛市。牛市里,众多买卖牛主人围着小劢的身影转。衢州、温州、台州和杭嘉湖地区的牛市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每个地方的牛市,少则2、3百头牛,多则上千头的牛聚集在一起。牛多了,在牛市里聚起几十个牛牙郎是常有的事。牛牙郎们代表着各自的主家,用外人根本听不懂的行活和看不明白的手势做着买卖的交易。说句实在的话,在我中学毕业的那年,听着小劢叔叔讲牛市行话如此玄乎,也激起过一股想跟他学上一招的冲动呢。

牛牙郎本身就蕴藏着很高的技术含量,有一套自己专门在讨价还价时使用的行话。其实,在牛市场,牛牙郎用行话,一是为了在交易中避免不懂行的主家乱插话,二是有拒他人之门外而搞小圈子之意,完全不必担心牛牙郎乘主家不懂行抑或别人串通一气而占其便宜。行内人自有行里的德操和信誉支撑着。

小劢叔叔在开价时,皆以牛主家的心价乘以100的。比方说,一头牛的价格是1500元,他与另一主家的牛牙郎便会说“加泡(十五)”。如果小劢叔叔代表买家的,想还价1100元,那么便会伸出四个手指头”一直(100)”给对方。若卖家的底价是1375元,则会说最多退“两叉(五十五)”。成交后,主家肯定会给以1%~5%不等的辛苦费。

在二十世纪的70年代前后,特别是50~60平代,物资相当匿乏,生活也非常清苦,村里的一些耕田能手,常年与牛形影不离,尽管不懂得牛市行话,但辨别耕牛的好坏也十分在行,久而久之成了名不符实的“野牙郎“了。我父亲在农闲之时常常跟着小劢叔叔到牛市逛逛,每隔一、二年牵头牛回家养着。

根据多年混迹于牛市的人来说,行话是从事牛牙郎职业的敲门砖,也是一道门槛。行家一开口,别人心里就已心知肚明了,掌握行话,等于在各地牛市可以站稳脚跟。反之,则永远不能得到同行的认可,得不到买卖主家的礼遇邀约。当然,一个牛牙郎不仅要深谙牛市行话,还要熟悉各地的牛市行情和集市地的时间。当年,小劢叔叔对金华周边地区的牛市和每年举办大规模的耕牛交流大会如数家珍:金华南市街的二五八牛市(因城市改造,现己撒),塘雅镇的三六九集(牛)市,兰溪市、浦江县境内的集(牛)市郑宅(二月十九日)、浦阳(二月廿日)、潘宅(二月廿七日)、白马(三月初三)、黄宅(八月十三日)、岩头(十一月十四日)等地方。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牛牙郎这一职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根本性变化,乡村农户各自为了节省开支,大多以人力翻土,或租用拖拉机耕田,导致大规模的耕牛买卖己越来越少,且牛市中真正存在过行话和牛牙郎行业已渐渐濒临消逝的处境。

我小劢叔叔在金华地区堪称牛牙郎这一行的一代宗师。别说在牛牙郎的同行们特别佩服他高超的悟性和技能,在源东乡的远村近邻更是尊敬他为人处事呢。记得是在1989年的夏天,他和我父亲坐在一起聊天时,说起了这些牛市行话。之后又有点沉重的语气跟我说,别看这些东西(行话)现在似乎没多大用处了,到将来肯定还会重新时兴的。于是,我便按照小劢叔叔说的金华方言(但大多还是源东乡本土的语言),一一照搬记着。

一(旦底)二(工空)三(横川)四(横目)

五(破丑) 六(断大)七(皂底)八(分叉)九(破丸)十(一梱)

二十(绕便)三十(一掿)四十(一歇)五十(一叉)六十(一乎)七十(一勺)八十(落花)九十(落足)一百(一直)

十一(加子)十二(加调)十三(加掿)

十四(加苏)十五(加泡)十六(加早)

十七(加岁)十八(加涨)十九(加头)

廿一(吊货)廿二(虫都)廿三(吊掿)

廿四(吊苏)廿五(吊木)廿六(吊早)

廿七(吊扇)廿八(吊涨)廿九(吊头)卅一(掿王)卅二(掿吊)卅三(两掿)卅四(掿苏)卅五(掿木)卅六(掿早)

卅七(掿扇)卅八(掿涨)卅九(掿头)

四十一(歇锅)四十二(歇调)四十三(歇掿)

四十四(两歇)四十五(歇木)四十六(歇早)

四十七(歇扇)四十八(歇涨)四十九(歇头)

五十一(插货)五十二(插调)五十三(插掿)

五十四(插苏)五十五(两插)五十六(插早)

五十七(插扇)五十八(插涨)五十九(插头)

六十一(乎货)六十二(乎调)六十三(呼掿)

六十四(乎苏)六十五(乎木)六十六(两乎)

六十七(乎扇) 六十八(乎涨)六十九(乎头)

七十一(皂货)七十二(皂调)七十三(皂掿)

七十四(皂苏)七十五(皂木)七十六(皂早)

七十七(两皂)七十八(皂涨)七十九(皂头)

八十一(花王)八十二(花调)八十三(花掿)

八十四(花苏)八十五(花木)八十六(花早)

八十七(花扇)八十八(两郎花)八十九(花头)九十一(足王)九十二(足调)九十三(足掿)

九十四(足苏)九十五(足木)九十六(足早)九十七(足扇)九十八(足涨)九十九(两郎足)

小劢叔叔是在1992年逝世的,享年72岁。是的,他固然己不知道现在科技发展如此迅猛和时代的大飞跃,一些传统文化已无以适应时代改革和潮流发展的根本趋势,但从渊源文化意识角度去揣摩其中奥妙,不失为一种集粹“劳动人民智慧“的传统文化。牛牙郎存在行话的文化,多少与传统”家学渊源“息息相关,並不是孤立漂泊的一面,而恰恰决定着与民族文化中具有广泛存在和特殊价值的密切联系,也是一种鲜活的传统文化,真正意义上获得民间大众认同的一种文化形态,突现着中国社会多维度生活融合于主流传统文化内涵一部分核心价值的基础资源和文化土壤,从根本上揭示了一个区域的文化性格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得以继续传承与延续的唯一承载体。

作者简历:邢世樟,男,笔名:笺语心韵、普顼,浙江金华人。金华市作家协会会员、金华市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青年文学家》杂志社作家理事会总会副秘书长暨中华新文学联盟总盟副秘书长和浙江省金华市分会主席,中国诗歌协会会员、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世界汉语作家协会理事兼浙江省金华市分会主席、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广播电视报社《文学欣赏》杂志责任编辑、《当代作家联盟》散文责编。多篇(首)散文诗全国文学创作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百篇(首)刊登国家文化重点期刊《中国诗歌网》、《青年文学家》、《文学欣赏》、《河南文学》、《文学岛》、《时代作家》、《鸭绿江》、《文学世界》《齐鲁文学》、《参花》、《文学百花苑》、《贵州民族报》、《当代作家联盟》、《今日头条》等众多期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