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局长的墨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9
/ 1

马局长的墨宝

文 /蒋建春

一提起马局长的墨宝,在 M局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马局长工农干部出身,偏偏就喜爱书法。在办公室闲时,兴致一来,就挥上几笔,引得前来请示、汇报的下属一片喝彩:“ 好字,好字!”

凭心而论,马局长的字还是不错的。最有特色的是一幅“舞” 字。这“舞”字写得像字又像画,可谓是字中有画,画中有字。眯着眼睛细细地品味,真的感觉眼前好像有一位婷婷玉立的美女,挺胸抬头,轻扬飘逸,在尽情地翩翩起舞……

一时间,M局下属的十几个企业的大小头脑,都以拥有马局长的墨宝为荣,纷纷索要。办公室或公司的会议室,墙上随处可见马局长的墨宝。

棉麻公司的靳经理,是下属经理中最“欣赏”马局长书法的人了。他经常专门跑到局里求赐墨宝。轻轻地敲开局长的门,慢慢地探进头,满脸堆笑道:“局长呀,上次那笔生意,多亏我送了人家一幅您的墨宝,要不然,肯定成不了!这次,您无论如何再给我多写几幅哦,我好带着送人,联系业务用哦!”

“是吗?”马局长笑着问道。看着靳经理一脸的虔诚和崇拜,就铺开宣纸,然后大笔一挥,笔酣墨饱,龙飞凤舞地又写了几幅。靳经理如获至宝,墨迹干后,轻轻地卷起来,竖着拿在手中,生怕弄出皱褶,心满意足地走了。

马局长的墨宝究竟在生意谈判中起了多大的作用,谁也没考证过。据说有一次,靳经理与客户推杯换盏,酒酣耳热之后,送给了对方一幅,没想到对方醉眼朦胧,只是随意地瞄了瞄,就嘟囔着“好,好” 也许酒喝大了,竟然忘了带回去,这幅墨宝至今还在酒店里躺着“睡大觉”了……

那年,邻市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洪灾。市里组织书法家赈灾义卖,支援灾区。其中还有几位国字号的书法家,马局长也受邀参加了。锣鼓、掌声响起后,赈灾义卖就开始了。

抬眼望去,马局长的书写处,人头攒动,一片热闹。下属公司慷慨出资,纷纷购买,甚至还排起了“长龙”。这也难怪,头天早上刚上班,局里的张秘书就挨家挨户地都打了电话,要求各公司来人并且携带现款。

马局长满面春风,笔走龙蛇,写了一幅又一幅……再看看其它书法家的“摊位”,掏钱购买的人稀稀拉拉的,偶尔才有几个,似有“门前冷落车马稀” 的感觉。表面上似乎冷静的他们,会时不时地悄悄地侧过脸来,用余光朝马局长这边偷偷地瞟上一眼,说不清是羡慕还是嫉妒……

最后,马局长募集的善款,远远地甩开了他人,毫无争议地名列榜首,还获得了一本鲜红的证书。

若干年后,马局长船到码头车到站,正式退休了。下属公司的经理办公室,局长的墨宝也越来越少了。听说第一个撤下墨宝的人恰恰是靳经理。他也不知听谁说的,新任的牛局长业余喜欢画画,山水画画得有点意思,就赶紧腾出墙上的位置,准备向牛局长请上一幅,挂在中间。

局下属的水产公司靠近海边,空气潮湿。有一天,我去那儿办事,走进鲁经理的办公室,惊讶地发现马局长的墨宝牢牢地挂在那儿,丝毫未动!我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夸起了鲁经理:“世态炎凉,人走茶凉呀!只有老兄你至今还挂着局长的墨宝,佩服,佩服!” 。

谁知鲁经理冲我尴尬一笑,作了个鬼脸说:”本来撤下来的,可墙面长了霉斑不好看,又叫秘书重新挂上的!”……

巧的是,马局长后来去水产公司为一朋友联系点海产品,他还有点过去在位的感觉,四处视察一番后走进了鲁经理的办公室。当看到自己当年的墨宝仍挂在鲁经理的办公室,兴奋的脸上泛着少有的红光,不觉感叹到:我提拔的这个小鲁,还真有良心!

鲁经理见饭点已到,留马局长坐坐,两人中午在饭店喝了点小酒。天南海北地谈起了很多的往事。马局长几次主动敬鲁经理的酒,还乘着去洗手间的机会,一高兴顺便把三四百元的饭钱给结了,弄得鲁经理很不好意思,他的心里像打翻了调味瓶似的五味杂陈:马局长的墨宝是摘下呢,还是继续挂着呢?

作家简介蒋建春,大学文秘专业,高级秘书,连云港市作家协会会员、散文学会理事,《齐鲁文学》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于《鸭绿江》《河南文学》《精短小说》《苏北文学》《文学百花苑》《散文选刊》《西散原创》《文学月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