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花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9
/ 2

海棠花开

文 /张力芸

新年来临后,深冬的气温还是在零度左右徘徊,早上起来,小院里的石楠叶上散着冰碎子,有的枝条还垂着晶莹剔透的露珠,地面上的泥土都是湿漉漉的,旁边的海棠树枝叶茂密,细小的嫩芽若隐若现,几株腊梅在风雨中傲然停立,清香的气味弥漫在空中,让人流连驻足。

三岁的朵依被妈妈汪琴抱着,在晚饭后近黄昏的时分,到小区里散散步,王琴指着一枝五六朵淡黄色的花瓣,对孩子说:“这是腊梅花,古人说: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你闻香不香?”朵依凑近了一嗅,淡雅的香味直扑心肺,她的小手拍了拍,手舞足蹈地对妈妈说道:“好香哟!”,走到海棠树前,看着高处的枝枝叶叶,朵依好奇地问:“妈妈,这个花啥时候开?香不香?”汪琴耐心地说“这是海棠花,要春天才开,等你开学了,它就开花了。”朵依接着问:“它是啥子样的?”,汪琴说:“它呀,花瓣就像你的小脸蛋,红扑扑的,到了春天,妈妈再带你来看海棠花。”朵依点点头,看到孩子乖巧的模样,汪琴忍不住在她的额头上亲了一下。

腊梅花开过了,时节就进入了腊月间,临近春节的时间,突然气氛越来越紧张。汪琴在市医院外科工作,已经有消息传来,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正在武汉蔓延,而且已经确认会人传人。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即将开始的春运涉及千家万户,无论哪个家庭,都要小心谨慎。紧接着,单位和小区都接到了居家隔离的通知,事不宜迟,汪琴立马准备了几十只口罩,让丈夫周伟强给公婆家和娘家送去,保证两边老人的安全。再分别给他们打电话,告知防疫知识。家里保姆魏阿姨原本打算年二十八回老家过年,可听说疫情爆发后,在家里再也待不住了,记挂着乡村的亲人,想早点回去。汪琴和老公一商量,决定让婆婆过来帮忙带孩子,同意魏阿姨的要求,并给她买好了口罩和手套,提前买了车票,让她先回农村老家,和家里人待在一起,安心过年。这下家里就忙碌了,婆婆有关节炎,腿脚不太利索,公公有心脏病,也过来帮忙,好在朵依自己能吃饭、走路了,省去了不少精力。

这天上班的时候,单位气氛异常地严肃,李主任的脸色凝重,八点半刚到岗,立马组织全科人员开会,汪琴换好了护士服,拿好笔记本,到会议室坐下,等人都到齐了,李主任严肃地说,这次武汉疫情远比想象的严重,确诊和疑似病例都在上升,不仅医院的病床紧张,医护人员更是紧张,为了帮助武汉度过难关,现在征集驰援武汉人员,志愿报名,党员团员优先,大家要有思想准备,这是一场硬仗。回去和家人商量商量,由于形势严峻,明天报名截止,后天出发。话音刚落,空气里有一种沉闷压抑的气氛,仅过了半分钟,主任医师何建军就举手了,坚定地说:“我报名!”,紧接着,护师肖雅琳举手报名了,又有五六个声音响起:“我也报名!”、“我参加!”,在大难面前,一股热血激情的使命感占据了会场的气氛。汪琴也举手了,她说:“我也要报名!”李主任看了看大家,说:“好的,大家回去和家人商量商量,明天正式报名。”

散会后,汪琴在走廊上跟着李主任,她说:“主任,我要参加志愿队。”李主任头也不回地说:“我们要派的是精兵强将!”,汪琴说:“我身体好,除了生孩子,没住过院!我专业强,连续三年先进!”,李主任重重地说了一句:“这是生死攸关的大事!”,汪琴勇敢地回答:“我不怕!”,看到她那么急迫,李主任回头看了她一眼,“要慎重!”,汪琴使劲点点头,其实她眼里已一片模糊,每天早上她看电视新闻的场景,她的医护同行们,穿着厚厚防护服的兄弟姐妹们,没有面容、也没有名字,却在进行着生死之战,她内心默默地为他们加着油,心里涌动着炽热的情感。

回到家里,她把老公叫到卧室里,郑重地把决定告诉了他,然后说:“要辛苦你和爸妈了,朵依还小。”老公看着她,许久没有说话,这个病到底多吓人、多危险,他不得而知,但满街道、满小区的人都戴上了口罩,隔离在家不出门,他已知危情的严重性了,从认识她的第一天起,就知道她是一个把工作当成自己事业的人,为了救治病人,常常下不了班、吃不了饭,如果不支持她,她会不安心的。他怔怔地说:“家里有我,你要当心。”晚上,当妻子打开台灯时,橘黄色的灯光照着她娟秀的脸,是那么柔和宁静,她提起笔,认真地写下了“请愿书”三个字,老公的眼眶红了,考验真真正正地摆在了他们的小家庭面前,能否平安过关,谁也不知道,但知难而进、为国效力,是他们两个共同的信念。朵依已经睡了,她的妈妈正在做一件伟大的事情,而她全然不知。

由于出发的时间相当紧急,汪琴收整好行装,来不及和家人告别,跟随着队伍,深夜出发了。到了疫情中心,经过交流和学习后,和同去的同事一起,分配到重症患者较多的医院工作,安顿好以后,她立马开始了准备工作,每天洗手消毒,穿上防护服、戴上口罩和护目镜,熟悉流程、掌握各个救护环节,进入病房,和病人交流,要忙碌好几个小时,为了节约时间、避免脱换衣服的麻烦,她基本不喝水,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实在渴了,就抿一小口,润润口舌。只有到了休息的时候,才打开手机,连接视频,和家里通通话,那边的朵依看见“全副武装”的妈妈,愣愣地,对爸爸说“不是妈妈”,爸爸解释说妈妈在救治病人,穿的防护服,看不清人,但声音是妈妈的,由于手机传声不太好,孩子还是害怕,哇哇大哭起来。通过几次通话,汪琴又是比爱心,又是招手,朵依才慢慢接受了这样在远方的“模糊的妈妈”。

丈夫周伟强每天下班回家后,既要帮到家里做饭,还要看护小孩,生活的重心完全放在了家里。由于父母身体都不太好,在疫情期间还要注意他们的状况,家里的担子也不清,特别是朵依,到了晚上哭闹着要妈妈,他哄了好多次,又是装狗叫、又是学猫叫,精疲力尽才哄睡着。到了晚上,老人小孩都安稳了,他还要给妻子联系,问她一天情况可好。从电视里看,病人还在不断增加,她们的工作一点也不轻松,可汪琴总是对他说没事,她是专业学护理的,知道怎么去防卫。可当她脱下口罩时,零乱的头发和脸上道道的深红印子还是让他心疼不已,这是多大强度的劳累和辛苦啊,还顶着那么大的风险,她越说得风轻云淡,他越是揪心难受,只有她说出平安两个字时,他才放下一天的心。日子就在封闭隔离和辛苦担忧中度过了一个多月。

不知不觉,天气在慢慢地转暖,太阳天的时候多起来了,偶尔吹拂的春风让人暖意洋洋,为了老人和孩子安全,他们几乎没怎么出过门,周伟强下班时买菜和生活必需品回来,保证了食材充足,朵依在家里自己耍自己的,好久没见到妈妈了,从开始的哭闹但现在的沉默不语,朵依似乎懂事了。盼望妈妈回家的心情还是强烈的,有时门锁响动了,她喃喃地喊着:“妈妈,妈妈”,发现不是的,小嘴一瞥,扭头就走了。爷爷婆婆都说朵依是乖娃儿,好带得很。

随着驰援武汉的队伍不断增多,抗击疫情的形势明朗许多,武汉各地的医疗救助基本满足,通报的确诊和疑似病例在不断下降,每天晚上,汪琴累惨了的时候,只需一个“V”形手势,就知道她安好。周伟强抱着多依,挥挥她的小手,给妻子看看健康的娃儿,她就会欣慰地一笑。这样两地牵挂的日子,妻子和丈夫都在为抗击疫情奉献着努力着,他们相信,守得云开见月明。

当到了三月桃花开梨花开的时候,援助人员有序撤离的消息传来了,周伟强带着孩子,每天都盼着妈妈回家。终于,圆满完成救治任务的汪琴通知可以返程了,并于周六晚顺利平安到家,看着削痩的妻子,周伟强一手抱住孩子,一手揽住了妻子,哽咽地说:“回来就好!”。汪琴说:“还行吧,虽然掉了十几斤肉,但总算不辱使命!”,周伟强说:“你是我们家的骄傲!”爷爷婆婆也激动地连连赞叹。

第二天,当阳光洒落在庭院时,空气里流动着萱草和雨露的气息,汪琴抱着朵依,亲亲她可爱的小脸蛋,对她说:“朵依,妈妈说过,春天来了,妈妈就回来带你去看海棠花。”说完,她抱着孩子,在小区里的相约过的海棠树前,驻足停留,红艳的花儿开得正好,朵依看着一树的海棠,高兴地拍起手,母女俩的笑容像花儿一样灿烂,清脆的笑声串起了春日里最美的音符。

作者简介:张力芸,笔名冷青羽,四川省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入选《剑南文学》《中华文学》《鸭绿江》《中国金融文学》《金融文坛》《中国当代诗词精选》《当代爱情诗选》《抒怀2017诗歌精选》等书刊,著有作品《山河故园》《青青陌上草》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