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的危害及控制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2
/ 2

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的危害及控制技术

杜魁

牡丹江市东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摘 要】伴随社会经济的增长,增加城市工业污染的负担,城市环境噪音污染危害日益突出,直接影响民众的作息和健康。根据噪音来源数据的统计,城市的噪音分为工业噪音、建筑噪音、交通噪音以及社会噪音。其中社会噪音占据50%,噪音的污染为人们的生活带去不便,噪音污染也是城市主要的污染源。本文围绕上述的四种噪音音源,阐述噪音的危害,提出控制噪音的宏观手段个技术手段,从而改善民众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城市环境;噪音污染;危害;控制技术

城市噪音的产生,对我们的听力造成损坏,同时诱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作息,噪音的危害应被人们广泛关注。交通噪音通过车辆、飞机产生噪音,而社会噪音主要来源于人们日常的生活噪音,包括楼道走步声、管道流水声、门窗楼板敲击碰撞声,这两种噪音音源直接导致城市噪音污染加剧。工业噪音和建筑噪音在一定程度上会考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施工上采取有效的隔音措施。

一.城市噪声污染的来源分类

(一)交通噪声

包括各类运输器具发出的噪声,主要有地面交通噪声航空噪声、火车噪声和船舶噪声。其中,危害面最大的是地面道路交通噪声,最主要的污染源是汽车。

(二)工业噪声

它同交通噪声不同,是一种固定源噪声。由于这个特点,工业噪卢常常成为环境纠纷诉讼案件中的最主要构成因素。工业噪声影响最大的是空气动力性噪声。在北方,星罗棋布的锅炉房,往往构成噪声源中首屈一指的因素。

(三)建筑施工噪声

这虽然是一种临时性的污染,施工完毕,污染也就解除。但其声音强度很高,又属于露天作业,污染就十分严重。

(四)社会噪声

它包括了生活噪声及其他噪声,如鞭炮鸣放卢、广播电视录音机声钢琴管弦乐器练习卢、儿童嬉闹声、自来水管道噪声、楼板的敲击声、门窗关闭撞击声、走步声等等。

二、噪声的危害

听力,神经和心血管是噪声最易损害的三大系统。

(一)噪声对听力的损伤

噪音直接影响人的听力,当人们在噪音的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双耳长期处在高频的噪音环境下,轻者引起头晕恶心,重者会导致听力丧失。当我们从噪音的环境抽离,一段时间之后听力恢复正产,我们将这一现状称为暂时性失聪症,主要是听觉疲劳导致。在高频的噪声环境下,人们的听觉得不到缓冲,甚至导致内耳器官发生病变,形成永久性听力丧失,俗称噪音性耳聋。而暴震性耳聋主要由内耳螺旋结构破裂导致的,内耳长期处于噪音频率中,引起内膜破裂出血,引发炎症形成听觉的丧失。

(二)噪声能诱发多种疾病

噪音的产生直接影响大脑的神经中枢系统,间接影响人的身体器官,噪音还会对人的内耳器官造成听觉障碍。轻质的噪音会引起人的身体不适,易产生恶心头晕等症状,内耳器官易产生耳鸣。对睡眠质量造成影响,人的身体会常时间感到疲劳和神经衰弱。人们长期在噪音的环境下,已引起心脑血管等疾病、产生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的比率是正常作息的2-3倍。噪音的产生甚至会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乱,长此以往会导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提升肠胃疾病的发病率。孕妇若在怀孕期间受到噪音的干扰,对胎儿的发育和自身的代谢造成紊乱,降低孕妇的抵抗力,同时诱发孕妇心理疾病的产生。因此噪音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周边的施工单位要完善噪音的隔音处理。

(三)噪声干扰正常生活和工作。

噪声对人的睡眠影响极大,人即使在睡眠中,听觉也要承受噪声的刺激。噪声会导致多梦、易惊醒、睡眠质量下降等,突然的噪声对睡眠的影响更为突出。噪声会干扰人的谈话、工作和学习。让人静不下心做手头的工作,而出现心情烦躁,心烦意乱,影响老年人的休息和睡眠,有心脏病或其他问题的老人会病情加重,由此可见,噪声会分散人的注意力,导致反应迟钝,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下降,差错率上升。近年出现的广场舞纠纷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反映。

三、控制城市噪声的宏观手段

(一)合理规划城市的功能分区

城市的交通运输时主要的噪声声源,但城市的交通运输关系到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划分为旧城区的改造、城市道路系统的改造,因此施工工程数量激增,导致工业噪音此起彼伏,为城市的噪音管理带来困扰。城市应按照功能进行划分,改善道路系统和旧城区改造噪音的传播,为城市的环境提供良好的居住体验。

(二)制定和实施强制性的管理法规

噪音的传播影响城市的规划布局,因此政府应制定并实施强制性的管理法规,来控制噪声声源的产生,噪音对市民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城市的主观道路,禁止鸣笛限制车速。在道路交叉口处设立噪音监测显示器,利用数字控制系统在显示器显示噪音的等级。最后对施工建筑工地产生的噪音进行隔音的处理,加强建筑工地作业的时间安排和把控,对居民产生的噪音进行有效的宣传教育和治理。

(三)单体建筑设计和技术措施

从声环境质量考虑建筑群的总体布局.单体建筑物的设计,乃至建筑物外围护结构材料和构造,都可以防止或减弱噪声干扰。

(四)应用声屏障技术

声屏障技术在降噪应用中是一种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为了避免和减少交通噪声的干扰,可以通过设置不同形式的声屏障.障壁建筑物和优化的土地使用规划来达到降噪的效果。

四、控制城市噪声的技术手段

防止噪声危害应从声源、传递途径和接收者三个方面来考虑。

(一)控制和消除噪声源

这是防止噪声危害的根本措施,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采用无声或低声设备代替发出噪声的设备,如用液压代替高噪声的锻压,以焊接代替铆接,用无梭代替有梭织布等,均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在进行厂房设计时,应合理地配置声源。把产生强烈噪声的工厂与居民区,高噪声的车间与低噪声的车间分开,也可减少噪声的危害。

(二)限制和改变噪声的传播途径

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衰减,以减小噪声的传播能量,缩小噪声的污染。日前常采用的技术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吸声技术。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屏障时,其中一部分噪声的能量被屏障发射回去,一部分能量被吸音材料吸收。的吸声性能与吸声材料的类型和吸声系数有关。常用的多孔吸声材料有无机纤维材料、泡沫材料,有机纤维材料和建筑吸声材料等;第二,隔声技术。将发声的物体或需要保持安静的场所,用隔声良好的构件封闭起来,这种方法称为隔声。例如用隔声门、隔声窗和隔声罩等将产生噪声的声源与工作场所隔离开,形成隔声操作室、休息室等;第三,消声技术。消声技术就是允许气流通过而阻止声波传播,实现降低空气动力噪声的措施,常用的装置是消声器。

(三)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护

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需要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

五、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发展进程加快,噪音污染问题显著增加,制衡噪音污染的危害,要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宏观调控工业经济的发展,同时降低噪音对民众的危害,维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效推进城市工业的发展。合理规划城市功能的区分,制定强制性噪音管理法规,对建筑工程进行单体的噪音防护,利用声音屏障技术实现噪音的隔离,以上从宏观手段出发。对于噪音技术的隔离手段,主要有控制噪音声源,限制噪声传播途径,调节受音者耳部脏器保护。

参考文献

  1. 马驰.环境噪声污染的危害及控制技术应用[J].金川科技,2018(1):55-58.

  2. 张正煜.城市环境噪声污染及控制[J].中国科技博览,2019(10):285-2.

  3. 赫明振.浅论城市环境噪声污染成因及控制措施[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8(12):00228-00228.

  4. 王伟.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的影响与控制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8(27):32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