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居住小区变配电系统设计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2
/ 2

关于居住小区变配电系统设计的探讨

崔怀岭

天津大港油田电力公司技术服务分公司 天津市 30028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小区的变配电要求也在随之提升,高水平、高质量的居住小区变配电系统设计符合我国当前发展的特点,也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所以,本文主要从居住小区变配电系统设计的角度展开探讨分析。

关键词:居住小区;变配电系统;设计探讨

1、居住小区变配电系统设计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在我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形下,基于我国现代城市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实施,居住小区的人口聚集模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居住小区的建筑密度更大, 其对变配电系统设计工作水平的要求也随之越高。实际生产生活中,变配电系统设计工作的开展实施,对居住小区功能效用的完善有较为重要的影响。结合实际生产生活现状可知,为满足居住小区生产生活用电需求,作业人员通常需完善相应的变配电系统,在居住小区建筑密度较大的情形下,变配电系统位置的确立、 变配电系统功能效用的建设等, 都对居住小区功能效用有较为重要的影响。通过变配电系统设计工作的开展实施,直接影响变配电系统的功能效用,进而对居住小区的功能效用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 基于此,现实情形下,居住小区变配电系统设计工作的开展实施,对居住小区变配电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转有较为重要的影响, 实际生产生活中, 变配电系统设计工作的科学有效开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切实保障变配电系统的安全性, 从而能够在满足居住小区民众生产生活用电需求的情形下,保障居住小区变配电系统运转的安全性。

2、探究居住小区变配电系统设计工作的具体内容

2.1变配电系统供电方式的选择

变配电系统设计工作开展实施的整个过程中,科学合理有效的选择居住小区变配电系统供电方式,对整个设计成果的科学合理有效性,有较为重要的影响。现实情形下,为满足居住小区供配电需求,常见的变配电系统供电方式有以下内容:一是,双射线供电方式,基于这一供电方式的选择,变配电系统中双回路干线电缆得以确立,这一供电方式的优势在于接线简单且供电过程较为持续稳定,基于此,在居住小区变配电系统设计工作开展实施的过程中,双射线供电方式较为常见;二是,单环网供电方式,相较于双射线供电方式,这一单环网供电方式,整个变配电系统建设过程中能够节省2个高压出线间隔,基于这一供电方式的选择,变配电系统建设成本能够得到一定的控制。居住小区变配电系统设计工作开展实施的整个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根据居住小区的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相应的供电方式,以便更好的满足居住小区建设发展需求。

2.2 变配电系统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切实有效应用

居住小区变配电系统设计工作开展实施的整个过程中,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趋势,满足变配电系统施工发展需求,积极应用变配电系统配电自动化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价值。结合实际生产生活经验可知,现实情形下,变配电系统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存在及发展,与我国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变配电系统建设技术等的进步与发展有较为密切的关联。与此同时,变配电系统设计工作开展实施的整个过程中,设计人员首先应知悉变配电系统需要的功能效用具体内容,做好变配电系统设计工作前的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其次,在变配电系统设计过程中,适当有选择性的运用配电自动化技术,从而不断提升变配电系统的自动化性能。例如,变配电系统运营发展的过程中,基于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切实应用,一旦出现电荷量超过电缆承载量的情形,仪器设备自动监测识别并做出断电处理,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切实保障居住小区变配电系统的安全性。

3、居住小区变配电系统的具体设计方案分析

3.1 供配电系统

大多数综合性居住小区的供电电压等级为10kV,在设计供电方案时,如果供电系统将10kV 开闭站作为其放射中心,对于中小型10kV 负荷而言系统具有良好稳定性,则可以采用设置中间开闭站的方式。但如果建筑物用电负荷相对较大,则建议直接省略开闭站,采用直接供电系统,进而可以在有效保障系统稳定供电的同时,控制小区供配电系统成本。在设置变电站及设计选用变压器的过程中,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要求,设计人员应当将供电半径控制在150~200m,使得供电电压始终能够稳定在0.4kV。此外,每隔400户~500户应当设置一个住宅小区生活用变电站,负责为居民生活用电、住宅用电提供所需电力。针对小区办公楼用电,则需要沿着小区底商及其附属建筑设置相应的经营性用变电站。在某综合性居住小区置变压器时,相关工作人员通过进行大量实践调查,发现当每百户空调器拥有量达到80 台时,夏秋两季的最大负荷相差大约4倍,因此出于节能的设计考量,该小区在变电站中设置了2 台节能型变压器,并在季2台变压器采用并列运行的方式,而其余季节则主要运行其中一台变压器,另一台作为备用。

3.2 低压配电系统

为便于变压器轻载及其后期的运维管理,应当设计使用低压电缆将综合性居住小区中的变电站进行相互连接,同时按照计量区域在低压配电系统中使用环网供电模式。以某综合性住宅小区为例,其在低压配电系统中,设计采用放射式结合链接入的方式,分别为小区动力与照明用电进行配电,并将各回路负荷设置在120~260A,以防止负荷过小或过大而出现馈电回路与配电屏数量骤增,或是大幅增加电缆截面情况出现。考虑到该小区内有部分建筑物长度为60m以上,且住宅楼供电单元数超过3 个,设计人员还选择由建筑物两头分别供电,从而最大程度地缩减进线电缆截面面积与低压供电线总长。如果多个建筑物配电点供电回路相同,则应当使用分支电缆分支的单芯非磁性金属铠电缆,并将该回路电缆分支接头控制在3个以内。若总工作电流至少为40A,则建筑物各层在供电方式设计中应当选用三相供电方式。

3.3电气防雷设计

为保障整个综合性居住小区电气安全,在电气设计中相关工作人员有必要加强电气防雷设计。针对不同住宅类型,其电气防雷设计不尽相同。如对于高度不超过24m且层数不超过7层的多层住宅,需要在电气防雷设计中间避雷带直接设置在屋顶女儿墙及其凸出物体上。并将2根Φ16的构造柱主筋充当防雷引下线,要求对每一根主筋进行牢固焊接后再与基础钢筋进行牢固焊接,如果防雷装置为铁件,则工作人员还需要对其进行专门的镀锌处理。对于高度超过24m且层数至少为8层的高层住宅,则设置屋顶避雷带时应当使用Φ10镀锌圆钢,并将避雷带连接成规格在10m×10m以内的网格。此时通过牢固焊接至少2根柱内或是剪力墙中的主筋,将其作为防雷引下线,并将引下线间距控制在18m以内。随后将引下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同避雷带与基础内上层和下层主筋进行牢固焊接即可。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居民小区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对用电量的需要也在不断增加,居住小区中变配电的设计需要符合不同时期用电要求,针对变配电中的问题应当积极处理,同时要强化行之有效的处理措施,在变配电设计中实现高质量、高要求、高水平,要保障居住小区的安全用电和优质供电,为城市化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好基础保证。 参考文献:

[1]沈明光.超大体量居住小区供配电系统设计问题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2):37+40.

[2]陈奕群.小区10kV供配电系统工程设计探讨[J].居舍,2018(21):209.

[3]侯文豹.浅析综合性小区变配电系统设计研究[J].四川水泥,2015(04):174.

[4]张春强.大型居住小区10kV高压供配电系统的设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01):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