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在老年冠心病病人护理中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2
/ 2

无缝隙护理在老年冠心病病人护理中的效果

陆静

安徽芜湖二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摘要:目的 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展开无缝隙护理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本次研究所选择患者为70例,为本院在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所接诊,按照组内随机抽选的方式,任意取35例,在治疗过程中,以常规方式展开护理,作为对照组,余下35例则需要将无缝隙护理加以运用,即观察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在恢复过程中生存质量、心理状态以及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均具备优势,P<0.05。结论 在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的过程中将无缝隙护理模式加以运用,能够有效提升临床对该部分患者的护理效果,有助于患者进行恢复。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老年冠心病;

冠心病为当前临床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属于威胁我国中老年群体健康的主要病症。该症的治疗周期较长,对患者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大,在病症长时间的作用下,将影响患者健康的同时更会促使患者生活质量持续下滑[1]。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为促使患者能够迅速进行恢复,做好对应护理工作同样较为重要。本研究就侧重对无缝隙护理模式在该类患者治疗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择患者为70例,为本院在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所接诊,按照组内随机抽选的方式,任意取35例,在治疗过程中,以常规方式展开护理,作为对照组,余下35例则需要将无缝隙护理加以运用,即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在63—83岁间,均值为(75.13±1.39)。而观察组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在62—81岁间,均值为(74.22±1.68)。对比以上数据,P>0.05。

1.2 方法

在护理过程中对照组患者的各方面护理方法都遵照临床对冠心病患者的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展开,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心率、血压等生命指标的变化情况密切进行关注。同时需指导患者合理进行用药,告知患者以及家属在恢复过程中需要特意注重的问题,此外需要做好患者的心率疏导工作,以免患者存在有较大的心理负担。而观察组则需要将无缝隙护理模式加以运用,护理方法如下:(1)对无缝隙护理小组进行组建。所谓无缝隙护理,即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将护理干预工作渗透到各个时间段,为患者提供最为全面的护理干预,确保患者在每日24小时内均可以接受到针对性护理干预。为保障该护理方法落实的有效性,需针对无缝隙护理小组进行建立。选择具备2年以上护理经验人员作为小组成员,干预前需通过集中讲解的方式,告知护理人员该方面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侧重点,确保护理人员在后续护理工作中能够以较为严谨的态度开展对应护理工作[2-3]。(2)合理排班。因该部分患者多数病症较为严重,且在恢复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并发症。则需要对护理排班制度合理进行优化,避免出现疲劳护理的情况。对于保障该方面护理工作的全面性以及有效性均存在有重要作用。(3)无缝隙专项护理。院内治疗期间,需落实责任制护理,将患者的护理任务落实到具体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在完成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对护理方案及时进行完善与优化。同时,需定期询问患者的护理需求,在不影响患者恢复以及治疗的情况下,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在院外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耐心为患者讲解冠心病在后期恢复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免因不健康生活行为影响到自身恢复。同时,需要对日常饮食加以指导,恢复期间饮食以清淡、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食物为主,减少对过于油腻以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4]

1.3 观察指标

研究中需对两组生存质量、心理状态(SDS量表)以及护理满意度对比,生存质量需借助SF-36量表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3.0对研究中各数据处理,百分数对计数数据表示,卡方检测,而计量数据运用均值±标准差表示,t检测,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生存质量上,观察组为(72.91±1.39),对照组为(62.18±1.82),对比P=0.001,t=10.113。在心理状态评分上,观察组为(32.83±1.42),对照组为(45.28±1.09),对比P=0.001,t=7.872。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7.14%(34/35),对照组为82.86%(29/35),对比P=0.012,x2=6.302。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数量同样以较快的速度在增长,对中老年群体健康造成的威胁较大。该症属于威胁国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为促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尽快进行恢复,在不断对治疗方案进行完善的同时,做好对应护理工作,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同样较为重要。

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当前临床护理工作中较为新型的护理模式,该护理的核心就在于结合患者恢复情况对护理对策不断进行优化,充分满足患者在不同治疗阶段对于护理共奏的需求,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落实到实处,以此达到帮助患者恢复的目的

[5-7]。结合本次观察可知,运用该护理模式护理的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充分表明该护理模式的优势。

总之,在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可将无缝隙护理模式加以运用,促进患者恢复。

参考文献:

[1]高鹏. 无缝隙护理在老年冠心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有效性研究[J]. 中华养生保健, 2020, 038(003):127-129.

[2]李小梅. 无缝隙护理在老年冠心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 007(031):92-93.

[3]冯日芳, 苏伟青, 杨锐能,等. 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控制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 38(19):3076-3078.

[4]聂智敏. 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控制及预后的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003(017):44,47.

[5]王诗超. 无缝隙护理在老年冠心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有效性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4(19):152+156.

[6]李晓燕. 无缝隙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河南医学研究, 2018, 027(010):1907-1908.

[7]张敏. 无缝隙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 13(10):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