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和分布特点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2
/ 2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和分布特点研究

李永春

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 检验病理科 四川乐山 614000

【摘要】目的 分析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病理学特征与分布状况。方法 囊括本院2017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患者287例,对其分别开展病理学分析,分析其病理类型及分布特点。结果 SMT主要发生与胃部,占比59.23%(170/287),食管各部粘膜下肿瘤主要以平滑肌瘤与囊肿为主,胃各部位黏膜下肿瘤主要发生与胃底、胃体上部及胃窦,前两者以胃间质瘤、平滑肌瘤为主,胃窦部以异位胰腺、脂肪瘤为主。结论 食管全段以平滑肌瘤最为常见,胃体上部及贲门处以平滑肌瘤最多见,胃底部以胃间质瘤为主,胃窦部以异位胰腺最常见。

【关键词】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病理学特征;分布特点;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是指处于上消化道黏膜层下的肿瘤,该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往往在体检中心偶发[1]。SMT在内镜检查中通常表现为球形或半球形广基隆起性病变,表面黏膜平整光滑,不易推动,部分周围可呈现桥状皱襞。尽管内镜与CT等检查协助判断肿瘤性质,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精准的评估肿瘤性质[2]。为此,临床上SMT通常因性质不明确、部分存在潜在恶变风险、部分患者因随访压力大而开展内镜下切除术,从而切除肿瘤,缺的病理学依据。术前确立SMT的病理类型及分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就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病理学特征与分布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囊括本院2018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患者287例,男151例,女136例,年龄26~72岁,平均(43.27±1.73)岁。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内镜下治疗的SMT患者共82例,且所有患者术前已通过超声内镜及腹部CT检查证实无淋巴结转移。通过患者胃镜报告单、超声胃镜报告单、内镜下治疗报告单、病理结果报告、单术后病程及定期随访的胃镜报告单等,获取患者病变资料、治疗过程、诊断结果及随访结果。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患者的病理学特征及分布情况。

2 结果

SMT主要发生与胃部,占比59.23%(170/287),食管各部粘膜下肿瘤主要以平滑肌瘤与囊肿为主,胃各部位黏膜下肿瘤主要发生与胃底、胃体上部及胃窦,前两者以胃间质瘤、平滑肌瘤为主,胃窦部以异位胰腺、脂肪瘤为主。详见表1、2:

1食管各部位黏膜下肿瘤的病理类型(n=117

部位

例数

囊肿

平滑肌瘤

淋巴上皮瘤

胃间质瘤

颗粒细胞瘤

血管瘤

食管上段

35

5(14.29)

28(80.00)

2(5.71)

0(0.00)

0(0.00)

0(0.00)

食管中段

39

3(7.69)

32(82.05)

2(5.13)

0(0.00)

2(5.13)

0(0.00)

食管下段

43

6(13.95)

35(81.40)

0(0.00)

0(0.00)

2(4.65)

0(0.00)

合计

117

14(11.97)

95(81.20)

4(3.42)

0(0.00)

4(3.42)

0(0.00)

2胃各部位黏膜下肿瘤的病理类型(n=170

部位

例数

胃间质瘤

平滑肌瘤

异位胰腺

脂肪瘤

囊肿

腺肌瘤

神经鞘瘤

贲门

16

2(12.50)

12(75.00)

0(0.00)

1(6.25)

0(0.00)

0(0.00)

0(0.00)

胃底

54

32(59.26)

19(35.19)

0(0.00)

0(0.00)

1(1.85)

0(0.00)

2(3.70)

胃体上部

50

18(36.00)

26(52.00)

2(4.00)

1(2.00)

0(0.00)

1(2.00)

1(2.00)

胃体中部

9

4(44.44)

2(22.22)

2(22.22)

1(11.11)

0(0.00)

0(0.00)

0(0.00)

胃体下部

8

3(37.50)

1(12.50)

1(12.50)

2(25.00)

0(0.00)

0(0.00)

0(0.00)

胃角

3

2(66.67)

0(0.00)

0(0.00)

0(0.00)

1(33.33)

0(0.00)

0(0.00)

胃窦

29

4(13.79)

0(0.00)

15(51.72)

5(17.24)

1(3.45)

3(10.34)

1(3.45)

胃肠吻合

1

0(0.00)

0(0.00)

0(0.00)

1(100.00)

0(0.00)

0(0.00)

0(0.00)

合计

170

65(38.24)

60(35.29)

20(11.76)

11(6.47)

3(1.76)

4(2.35)

4(2.35)

3 讨论

SMT是指存在于上消化道粘膜层下的肿瘤,随着内镜检查的不断应用,人们逐渐认识到内镜对消化道疾病诊疗的意义,为此临床SMT的诊断率也随之提升[3]。但以往临床内镜检查只能采取黏膜组织,难以一次性切除整个病灶,无法确立SMT的性质,造成SMT病理诊断的局限性。随着内镜下微创切除术的应用,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其能提供完整、准确的病理诊断依据[4]

本文研究显示,食管SMT各部位发病率相似,其病理类型有囊肿、平滑肌瘤、淋巴上皮瘤、胃间质瘤、颗粒细胞瘤、血管瘤等,其中平滑肌瘤最为多见,其次为囊肿。胃部SMT主要发生于胃底、胃体上部、胃窦及贲门,胃体上部及贲门处以平滑肌瘤最多见,胃底部以胃间质瘤为主,胃窦部以异位胰腺最常见。

总而言之,临床医师根据上消化道SMT病理学特征和分布特点,有利于准确的判断SMT的性质,从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促使患者快速康复。

参考文献

[1]朴莲淑,刘汉英,姜哲, 等.微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固有肌层黏膜下肿瘤定性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0,25(1):124-126.

[2]赵治彬,孔宏芳,王娟.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18,24(12):104-107.

[3]田雪丽,黄永辉,李渊, 等.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源于固有肌层的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J].中国内镜杂志,2018,24(12):90-94.

[4]徐刚.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治中的临床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8,33(10):1686-1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