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 CT对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分析与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3
/ 2

螺旋 CT对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分析与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罗开毅

兴义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贵州 兴义 562400

摘要目的:研究螺旋CT对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分析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至2019年本院接收的50例疑似肺癌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螺旋CT进行检查,然后将CT检查结果和病例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明确CT诊断准确率及其影像学表现。结果:50例患者经由病理检查48例确诊肺癌,另外2例为炎性病变,将CT诊断准确率和病理诊断结果相比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患者采用螺旋CT进行诊断具有极高的准确率,能够辅助早期检出肺癌,可为临床提供有效疾病诊断依据,且具有无创、操作方便等可取之处,可作为首选方法用于肺癌筛查中。

关键词螺旋CT;肺癌;影像学表现;应用价值;

肺癌属于呼吸系统疾病,也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即是原发于肺泡上皮、腺上皮、支气管上皮的恶性肿瘤,且近年来有上升的病发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肺癌早期无临床症状,待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出现咯血、胸痛、刺激性咳嗽等表现,病情扩散主要采取淋巴结转移和血型播散两种方式。当前主要采取手术切除治疗,但是病症前期症状不明显,以至于许多患者发现病情已经错失最佳治疗时机。所以,探寻行之有效诊断该病症的检查措施有助于即是发现疾病,改善预后。本文随机选择2018年至2019年本院接收的50例疑似肺癌患者当作研究对象,研究螺旋CT对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分析与临床应用价值。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8年至2019年本院接收的50例疑似肺癌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其中48例患者确诊为肺癌,所有患者接受CT引导下穿刺获取病理组织或者经由手术获取,并对病理组织进行检验分析。48例患者,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处于30岁至83岁之间,平均年龄(56.5±2.6)岁,病程3-22个月,平均病程(12.3±1.4)个月,病变位置:中叶1例、上叶17例、下叶30例;病理类型:3例小细胞癌、20例鳞癌、25例腺癌。

1.2方法

检查设备:TOSHIBA 320排CT Aquilion ONE动态容积CT机,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在检查之前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吸气后屏气扫描,扫描范围为胸廓入口至肺底。

设备扫描参数设置:探测器选择0.5mm×80排,0.813mm螺距,智能mAs,120KV管电压,FOV 360mm×360mm,间距3.0cm,采用FC18、AIDE 3D重建算法实施,重建层厚0.5cm,扫描完成后保存所有数据并将影像传送至PACS/RIS进行阅片。

CT图像由经验丰富、资历高的放射科医生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1.3统计学分析

评定本文研究结果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并以此开展数据分析,使用SPSS 15.0版本,使用(`x±s)表示计数资料,利用χ2检验;使用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测;通过分析如果P值小于0.05,则表示具备统计学意义[1]

2.结果

2.1病理结果与螺旋CT结果对比分析

50例患者经由病理检查48例确诊肺癌,3例小细胞癌、20例鳞癌、25例腺癌,另外2例为炎性病变。CT诊断准确率为95.83%,同病理诊断结果相比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2.2螺旋CT影像学表现

病灶直径<2cm,肺癌CT会出现磨玻璃影或者结节影的表现,可出现低密度病变,可以见到血管影;病灶直径≥2cm,会出现分叶状CT表现,局部可以出现细小毛刺,靠近的胸膜呈现胸膜牵拉凹陷,表现为密度均匀的病灶,但是也可以表现为内壁不规则、厚壁空洞等密度不均匀的表现,还有的病灶中可以出现斑片状钙化或者可见结节状钙化。

3.讨论

肺癌属于临床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恶性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当前临床主要采取手术、放化疗等方式治疗该病症,外科手术的核心在于完全切除转移淋巴结和原发病灶,这也是唯一能够达到治愈该病症的举措[2]。但是,该病症缺乏早期临床症状,且不具备特异性,使得大多数患者发现病情时已经发展到了中后期,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所以,提高初期诊断准确率,对于促进临床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推动力医疗事业的发展以及促进了医学影像学的进步,尤其是CT技术的普及应用,为筛查肺癌及确定病症分析提供了有力支撑。螺旋CT作为一项关键性的影像学技术,具有极高的空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和扫描速度,在诊断肺癌中,能够获取更为直观、全面的图像信息,还能够实现三维重建,有助于为临床诊断提高高效、科学的数据支持[3]

通过本文研究可知,螺旋CT同病理检查结果具备相近的诊断准确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肺癌征象:①短毛刺征:就病理层面来说是由于癌组织朝向局部蔓延浸润以及癌灶生成肺癌间质血管引起。②分叶征:由于病灶生长不均匀导致,病灶边缘会出现凹凸不平、花瓣状突出,以及突出间可见肺血管进入

[4]。③血管集束征:由于病灶中纤维收缩使用病灶局部支气管血管结构朝向病灶聚集引起。④胸膜凹陷征:会出现三角形影、线状影,病灶中纤维瘢痕组织收缩引发的病理基础。经研究可知:在早期肺癌筛查中采用螺旋CT,通过重建技术、薄层扫描技术能够清楚展现病灶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有力依据。而对于中期患者,不仅可以有效展现阻塞性病变、支气管腔内外肿块情况,还能明确病变大小、位置及周围组织侵犯情况[5]

综上所述,螺旋CT用于肺癌诊断中临床价值突出,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胡静, 巢惠民, 王劲武,等. 螺旋CT对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分析与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 004(002):P.53-54.

[2]李艳若, 张卉, 郭伟, 等. 螺旋CT对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 003(017):63-64.

[3]朱洪伟, 何刚. 螺旋CT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 002(009):124-125.

[4]周盈春. 双源螺旋CT技术在诊断和鉴别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 饮食保健, 2020, 007(001):238-239.

[5]孙钢, 张立娟, 王艳,等. 螺旋CT诊断肺癌的临床意义与影像学表现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 3(09):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