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胰岛素泵和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及对促进血糖的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3
/ 3

对比胰岛素泵和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及对促进血糖的作用分析

吴莹

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 黑龙江 黑河市 164200

摘要:目的 对比胰岛素泵和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及对促进血糖的作用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使用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治疗方法,研究组使用胰岛泵治疗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治疗远高于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方法,临床应用效果更为良好,应用价值更高。

关键词:胰岛素泵 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疗效

The effects of insulin pump and insulin continuous intravenous infusion on diabetic ketoacidosis and blood glucose promotion were compared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insulin pump and insulin continuous intravenous infusion on diabetic ketoacidosis and its effect on promoting blood glucose.Methods a total of 84 patients with diabetic ketoacidosi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8 to October 2019 were selected as study subjects, and randomly p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each with 42 patient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nsulin continuous intravenous infusion, while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slet pump.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analyzed.Results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0.05).Conclusion The use of insulin pump in diabetic ketoacidosis is much better than the continuous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insulin, with better clinical effect and higher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insulin pump insulin continuous intravenous infusion diabetic ketoacidosis effect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因为患者体内的胰岛素产生量提升不明显,而升糖相关激素呈现出异常提升而引发的一种代谢性的酸中毒情况。以往,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多采取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方法,具有明确疗效,但容易出现低血糖情况[1]。现今,因为采用胰岛素泵能够对胰岛素正常分泌相关生物学模式进行模拟,每天对患者持续泵入微量的胰岛素能够获得良好治疗效果,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治疗中也逐渐被采用。本文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42例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区间在40岁~70岁,病程2年~10年;研究组42例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区间在42岁~75岁,病程3年~15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存在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肺、肾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无法正常交流患者。纳入标准:尿酮检验呈阳性;血糖水平>13.9mmol/L;血液pH值<7.35。所有患者知情并签署患者知情书。

1.2方法

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入院后均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并给予患者除病因治疗、使其体内相关水电解质保持平衡等。对照组采用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方法,对患者静脉滴注0.1 U/(kg•d)的胰岛素注射液(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0890001),当患者的酸中毒症状得以纠正,而且其尿酮得以转阴之后,停止静脉滴注胰岛素注射液,而改成分次的对患者皮下注射胰岛素注射液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治疗方法,使用胰岛素泵对患者持续的皮下输注0.1 U/(kg•d)的诺和灵R(Novo NordiskA/S,注册证号H20040715),当患者的酸中毒症状得以纠正,而且其尿酮得以转阴之后,则改成0.6 U/h的泵注速率,并于餐前给予患者负荷量的持续皮下输注相关胰岛素治疗[2]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4评价标准

血糖达标标准:患者的血糖测定值在9.0mmol/L~11.0mmol/L,且可以持续>3 h。低血糖标准:患者的手指血糖测定值≤2.8mmol/L,每间隔2小时实行1次测定。

1.5统计学方法

本文均采取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使用“5f855b45c94de_html_7dbd0bf633f9860d.gif ”表示,使用 t进行校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使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两组患者的血酮转阴用时、尿酮转阴用时

研究组患者血酮转阴用时、尿酮转阴用时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两组患者的血酮转阴用时、尿酮转阴用时比较

组别

例数

血酮转阴用时

尿酮转阴用时

对照组

42

36.12±5.32

48.36±6.13

研究组

42

26.22±4.10

41.23±5.16

T值

-

8.123

5.561

P值

-

0.000

0.000

2.2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糖达标用时、胰岛素使用总量

研究组患者的血糖达标用时、胰岛素使用总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两组患者的血糖达标用时、胰岛素使用总量比较

组别

例数

血糖达标用时(h)

胰岛素使用总量[U/(kg·d)]

对照组

42

13.23±3.10

0.91±0.31

研究组

42

11.32±2.11

0.51±0.11

T值

-

3.112

7.452

P值

-

0.000

0.000

3讨论

酮症酸中毒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其发病机制较复杂,感染、饮食失控、胰岛素使用不当、应激及精神等因素均可诱发。一般公认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因为双激素发生紊乱,胰岛素水平显著降低,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及皮质醇等拮抗激素水平异常升高。激素异常会使机体蛋白、脂肪等代谢发生一系列变化而引起酮血症、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严重时可导致器官衰竭。胰岛素属于储能激素,在机体代谢中具有促进合成和抑制分解的作用。如果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而拮抗激素相对或绝对增多,可导致糖代谢异常,异常加速脂肪、蛋白质分解并抑制其合成,使机体代谢发生紊乱。临床上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常规方法为小剂量静脉持续滴注胰岛素,根据血糖监测值变化情况予以调整。虽然这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明显,但存在血糖波动大的问题,容易发生低血糖和大剂量使用胰岛素等情况[3]。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提升,新型治疗方法——胰岛素泵治疗出现。胰岛素泵皮下持续注射是一种备受国内外广泛认可的强化治疗方法,可智能化模拟胰岛素生理分泌模式持续输注胰岛素,有效避免多次皮下注射引起的胰岛素含量发生巨大变化,同时可以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采取胰岛素泵治疗方法对比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方法体现更优的临床疗效,存在更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曹玉枝.持续静脉应用胰岛素、胰岛素泵用于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患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08):32-33+123.

[2]于秀波,何红翠.胰岛素泵与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效果及低血糖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10):182-183.

[3]杜盛.胰岛素泵与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疗效比较[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8,13(10):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