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4
/ 2

心理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朴今兰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省 延吉市 133000

【摘 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负性情绪产生的影响。方法:抽取2018年7月-2019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62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将其分成两组,参照的是硬币法,病例数31例,对照组与试验组各进行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项则是护理前后两组负性情绪的变化。结果:加以比较护理前后的SAS评分、SDS评分,两组护理后降低明显,且试验组降低比对照组明显,有着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和缓解偏头痛患者的负性情绪,且可进一步提高护理效果,具有在临床中应用和普及的价值。

【关键词】偏头痛;负性情绪;心理护理干预

临床上的偏头痛属于慢性原发性疾病,其病情特点为反反复复、迁延不愈。发病前患者会有肢体麻木、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表现出来,其中中重度发作性、搏动样头痛在此类疾病患者中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症状。通过分析本病的发病机制,确定其与患者的精神因素等不良刺激存在着直接性关系。研究证实[1],情绪因素在偏头痛病人病情发作过程中影响极大,长时间受到心理刺激,会导致偏头痛发作或延长疼痛时间。故此,对偏头痛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要注意合理运用护理方式改善其负性情绪。本文抽取我院收治的62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样本,现将具体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8年7月-2019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62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将其分成两组,参照的是硬币法,病例数31例。对照组:男、女各为18例、13例,年龄24-72(49.5±5.2)岁;病程5个月-13年,平均病程则是(4.8±1.3)年;病情严重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分别为14例、10例、7例;试验组:男、女各为19例、12例,年龄25-73(48.3±5.1)岁;病程6个月-14年,平均病程则是(4.9±1.2)年;病情严重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分别为11例、12例、8例。在以上一般资料的对比上,未显示出统计学意义(P>0.05),能进行此次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干预为主:创造温馨、舒适的休息环境,禁止喧闹、强光刺激,室内光线充足,定时换气通风,叮嘱患者临睡前泡脚,以提升睡眠质量;禁止摄入刺激性大、脂肪含量高的食物,纠正错误的饮食方式和生活习惯,尽可能保持平和心态,并对病人的心理需求尽量满足;严格遵医嘱应用抑制血小板聚集、镇痛类、扩血管类的药物。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前提下增加心理护理干预:①语言干预:敏感多疑、脆弱等心理特征在偏头痛病人中是极为常见的,护理人员应尽可能的和患者进行内心上的互动,对其真实想法、需求等加以了解,制定和实施个性化心理疏导方案,鼓励其将内心所想勇敢的表达出来,通过和蔼温柔、周到热情的服务安抚和疏导病人,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做好细节上的干预,理解并且尊重患者,促使其保持身心放松和精神愉悦,提高其信任感和依赖感;②交流沟通:告诉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意义,进行影像学或实验室检查前需要和患者进行良好的解释、沟通,提高其治疗依从性;让患者适当进行运动锻炼或者听音乐、养花种草等,转移注意,以减轻痛感。积极参加病友交流会,并邀请治疗效果良好的病人现身进行说教,促使患者树立起和病魔勇敢抗争的信心;③构建和谐关系:护理人员接触患者时要保持主动、热情、亲切的态度,尽可能帮助其解决生活、工作、就医上的难处,构建和谐友好的护患关系,提高病人的依赖感,予以人文关怀,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若有必要,可遵医嘱应用抗焦虑、抗抑郁的药物。

1.3 观察指标

评估护理前后两组负性情绪时用的工具分别为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得分越高能够证明的是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即负性情绪越严重[2]

1.4 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中用到了统计学软件SPSS22.0分析全部的数据,计量资料进行表示时使用的是(5f865bd059ad1_html_199d25296068e7ac.gif ),进行对比时使用的是t检验,P<0.05的情况所表示的是具有统计学数据意义。

2 结果

两组干预后的SDS评分、SAS评分要比干预前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要比对照组降低的显著,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见下表。

表 1 两组行比较的是护理前后的负性情绪变化(5f865bd059ad1_html_199d25296068e7ac.gif

组别

SDS评分

SAS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n=31)

51.15±3.26

37.17±1.86

61.18±3.16

47.17±2.86

试验组(n=31)

52.17±2.86

47.17±1.96

62.13±1.66

57.35±2.66

t值

1.3095

20.6055

1.4818

14.5117

P值

0.1953

0.0000

0.1436

0.0000

3 讨论

偏头痛在临床医学中极为常见,其与内分泌紊乱、血小板异常、精神压力大等诸多因素关系密切。目前尚未明确本病的具体发病机制,优先选择药物治疗,但无法达到根治的目的,亦无法改变偏头痛的发生、发展机制[3]。随着近年来社会-心理-生理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方面认识到了心理因素在偏头痛发病过程中的影响。于是倡导在药物治疗过程辅助心理护理,通过此种护理模式减轻或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构建友好且和谐的护患关系,充分缓解患者的精神负担,促使其保持身心放松和精神愉悦,避免病情加重,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配合能力,进而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4-5]

本次研究发现了试验组护理后的SDS评分、SAS评分均要比对照组的显著性降低,P<0.05。由此可表明,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和缓解偏头痛患者的负性情绪,且可进一步提高护理效果,具有在临床中应用和普及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崔付丽.分析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7):177.

[2] 游艳丽.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研究[J].临床研究,2018,26(10):179-181.

[3] 罗海英,赵红.偏头痛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对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研究[J].系统医学,2017,2(13):160-163.

[4] 王凤娥,周蜜.探究偏头痛患者运用护理干预对其负性情绪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9):361.

[5] 白玉霞.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08):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