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成像对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诊断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4
/ 2

核磁共振成像对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诊断价值

高漫

嘉祥县人民医院 山东 济宁 272400

【摘要】目的:研究核磁共振成像对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本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66例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孕妇,随机的将全部孕妇分为对照组(33例)、实验组(33例)两组。对照组采取超声检查,实验组采取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比两组确诊情况。结果:实验组确诊率为93.94%,对照组确诊率为81.82%,实验率确诊率相对于对照组更高,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采取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确诊率较高,有助于为后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确诊率

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发病率较高,类型较多,包括开放性脊柱裂、颅后窝异常、无脑儿以及脑室扩张等症状,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易危及患儿、产妇安全[1]。据数据报道,该症状发病机制相对复杂,但受遗传或者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大[2]。现阶段,低于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主要通过超神、核磁共振成像诊断,不同诊断措施其确诊率均有所差异。超神检查在孕妇早孕阶段通过阴道能够观察脑内结构发育情况,但也具有一定局限性,因组织分辨率、空间分辨率相对较低,导致探头附件脑组织可视度低,且易受胎位、脂肪等因素影响,确诊率较低[3]。所以,本次研究将针对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采取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并对其诊断价值予以分析,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66例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孕妇,随机的将全部孕妇分为对照组(33例)、实验组(33例)两组。对照组年龄范围22~31岁,中位年龄为(26.31±1.28)岁,孕周最短28周,最长36周,平均为(30.25±2.11)周;实验组年龄22~30岁,中位年龄为(26.28±1.31)岁,孕周最短为29周,最长为36周,平均为(30.31±2.09)周。对比两组孕妇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2)孕妇知晓情况,自愿签署同意书;(3)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准予研究。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完整;(2)非自愿参与研究,中途退出者;(3)伴有精神、意识障碍。

1.2方法

两组孕妇检查前,告知检查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缓解孕妇紧张、恐惧等情绪。对照组诊断方式为超声检查,仪器为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控制在3.5~5MHz左右,采取仰卧位姿势,给予腹部横切面扫查,并对胎儿侧脑室、小脑和丘脑平面进行扫查。实验组诊断方式则为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让产妇采取仰卧位姿势,保证呼吸均匀,身体放松。先扫描孕妇盆腔部位,便于判断胎儿在母体内位置,根据胎位情况,合理调整扫描角度,调整参数,层厚4mm、TR:500ms、层距1mm、TE:15ms,扫描胎儿矢状面、脊髓抽面、冠状面以及颅脑,时间为30分钟。扫描结束后,由2名以上专业医生进行判断,以确保扫描准确性。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孕妇检查确诊率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检验标准p<0.05。

2结果

2.1两组确诊率对比

实验组确诊率为93.94%,对照组确诊率为81.82%,两组确诊率相比,实验组更高,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两组并发症率对比[n(%)]

组别

例数(n)

阳性率

阴性率

实验组

33

31(93.94%)

2(6.06%)

对照组

33

27(81.82%)

6(18.18%)

x2

6.896

6.896

p

0.009

0.009

3讨论

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是指胎儿各种器官在母体成形期内受环境或者遗传等因素影响发育异常,含有形态结构异常、先天智力低下以及代谢功能异常等情况,对母婴安全造成严重影响[4]。因此,针对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及时采取有效的诊断措施尤其重要,可为后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超声、核磁共振成像是目前诊断该症状的常见措施,疗效相对满意。超声检查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既能清晰观察胎儿颅内结构情况,又能筛查胎儿发育异常情况,疗效相对满意

[5]。但该诊断措施易受羊水多少、脂肪厚度等因素影响出现漏诊、误诊等情况。核磁共振成像相对于超声检查而言,有效弥补超声检查的不足和缺点,空间、组织分辨率较高、图像清晰、成像视野大,且不受脂肪厚度、胎位等因素影响,能够避免漏诊、误诊等情况[6]。通过核磁共振多方位成像,对于胎儿影响较小,能够观察胎儿脑组织以及脊髓,显示脑室轮廓、结构和大小,对于了解脑室扩大原因具有积极作用,应用范围广。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确诊率相对于对照组更高,数据差异较大(p<0.05)。可知,对于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采取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其诊断率相对于超声检查更高,影响因素较小,可作为一项有效的检查方法,在临床中予以应用。

综上所述,对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通过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确诊率较高,在临床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丽君, 吴云, 唐文伟,等. 超声与磁共振在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诊断中的对比研究价值[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8, 034(010):922-925.

[2]刘学文, 孙冰伟, 张金星. 核磁共振对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诊断的准确性[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 003(006):38-39.

[3]曹立芝, 范圣娟. 磁共振成像与超声检查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诊断中的对比探讨[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 000(001):207-208.

[4]张国梁, 王利顺, 王启臣,等. 磁共振成像在产前胎儿先天性发育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妇幼保健, 2018, 033(024):5994-5996.

[5]王英, 章杰. 磁共振成像在先天性肾脏发育异常胎儿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 现代实用医学, 2018, 030(007):949-950,978.

[6]赵琳琳, 孙聚葆. 核磁共振联合超声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诊断价值[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 028(0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