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环境工程管理体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4
/ 2

浅谈环境工程管理体系

张捷

13028219871014****

摘要:环境工程,主要针对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工程技术,其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等相关理论与技术为基础,尽可能降低环境污染,达到或低于安全范围标准。环境工程管理是利用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结合政府宏观调控政策,进行相应的管理工作。作为环境问题的重要构成部分,人们开始重视环境工程管理体系的建设。文章主要分析了环境工程管理体系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共同探讨建立完善的环境工程管理机制。

关键词:环境工程管理体系分析

1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加剧,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特别是目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治理好环境污染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相应的工程管理工作也要顺应时代潮流,以此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效率,为人们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2我国环境工程管理现状分析

2.1环境工程管理范围不够宽泛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工程管理结构更加完善,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在环境治理过程中,环境工程项目获得的成效与作用更加凸显。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环境治理难度,传统经济管理措施与社会经济发展间的完善性严重不相符,从目前我国环境工程实际进展来看,我国环境工程管理范围不够宽泛,从广义上来讲,可将环境治理概况为自然与社会环境两房,从狭义角度进行分析,主要包含陆地、海洋及大气等领域。目前,我国在实施环境工程管理相关措施时,对陆地、海洋与大气等环境治理中,还不够深入,管理范围相对较小,治标不治本现象在环境治理中比较常见,对社会环境长远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2.2环境管理目标不够明确

我国地域广阔,资源丰富,富裕的天然环境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带来了一些环境治理难题。因我国有着丰富的地理资源,在实施环境工程时,针对不同地区环境实际发展情况作出详细分析,环境治理方案、法律等比较笼统。在环境工程实际执行中,工程管理人员没有深入了解环境工程相关计划,使得管理措施与实际工程情况不相符,环境工程的目标实践性不断下降。另外,当前,我国环境管理工程计划详细实施步骤计划性不强,很多地区环境工程仍以“现场监测、现场治理”为主的措施,缺乏明确的环境治理目标,工程实施管理顺序不严谨,环境工程开展没有条理,阻碍了社会环境管理的正常发展。

2.3缺乏流程的环境工程信息系统

开展与实施环境工程,目的在于不断完善社会经济管理结构,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因我国地域辽阔,海洋与领空面积大,环境工程管理形式与内容差异比较明显,同时一定程度上,又是相互融合的,需要相互借鉴不同信息。根据目前我国环境工程管理实际情况,各地开展环境工程管理时,基本信息交流与融合完善性还有待提高,信息资源二次使用水平不高,工程信息资源实际应用性较低,有的偏远地区甚至出现环境工程信息闭塞现象。另外,环境工程信息应用管理水平与划分不够明确,不同地区环境工程管理工作中,信息管理人员所占比重较大,在环境管理中,科学与系统化管理程序的作用不高,不利于环境工程信息系统的流畅运行。

3环境因素与识别方法及管理体系实施现状

3.1环境因素及识别方法

(1)环境因素,主要是指进行活动、生产产品及服务中对环境产生作用的相关因素,其是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核心,更是识别重要环境因素的基础。

(2)识别方法。通常,识别环境因素主要有两种途径,即识别环境因素来源、识别环境因素性质。在识别中,可以对其进行单方面单独识别,也可以进行综合性识别,但无论是单独或综合性识别,问题的关键都得不到正确反映。所以,一般识别方法还不够完善,识别环境因素的关键点更为重要。

3.2管理体系实施现状

环境问题主要体现为:(1)重大环境因素的评估分析不够科学、系统与全面,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环境因素目标与指标等制定难度。(2)在实际实施中,软指标多于硬指标,落实执行目标与指标时,无法有效落实相关配套机构、资金、职责、监测手段、方法及必要程序文件、实施细则等。(3)缺乏社会监督机制,导致很多制度没有实际意义,比如一票否决制。(4)环境保护工作中,一般化管理工作多,而规范与系统化等管理工作相对较少。(5)部分规章制度可执行性差,在实际管理实施中,规范程序操作性较低。

4环境工程管理体系的完善措施

(1)环境保护宏观决策中,环保部门要积极参与,并将其贯穿落实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针对区域性开发、重要经济技术决策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工作,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试点。(2)建立健全党政领导、政协检查、人大监督、环保部门统一监管的制度,各部门明确分工,社会公众共同参与,促进协调发展。(3)对环保多渠道投资机制加大建设力度,制定利于环保发展的经济技术与产业政策,深化改革排污收费机制。(4)不断完善举报、环评及听证等公众可参与的制度,充分发挥公众与媒体的监督作用。

5环境工程管理体系建立的结合要点

(1)与现行组织结构相结合,充分发挥相关结构的环境管理职能。如果现行机构不完善,兽药就要开展完善环保机构的相关工作。(2)与现行环境综合治理过程中的环保模范城市、企业等相结合。积极借鉴模范城市或企业等环境综合治理与定量考核指标体系实施中的经验,为环境整体治理提供有效的政策与措施保障。(3)与现行环境管理制度结合。在环境初始评审中,有效评估现行环保制度,与其要求相符合的制度列入环保体系范围,逐步改造不够完善的相关制度,提高其完善性,及时修正或废除不符合标准、不利于顺利开展环保工作的相关制度,在此基础上使环境管理规章制度成为完整的体系。(4)与工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相结合。严格管理高能耗及重污染企业,有效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优化配置资源,将企业清洁生产计划与对策列为环保体系范围中。(5)结合国家、地方等环保工作重点,有计划的开展环境治理工作。(6)结合政府行政管理,运行并控制管理体系。目前,很多部门、行业及组织的环保意识与管理水平,与ISO14000要求还相差甚远,因而借用行政手段落实各项法律、政策及法规等是十分必要的。(7)结合相关建设、规划及改造等目标。环境建设、规划与改造目标是环境工程管理的基础,对环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8)与直接或间接控制相结合,运行环境管理体系。政府直接控制器各直属部门组织,具体部门工作要由下属具体部门或企业来完成,以此实现政府间接控制目的。

6结束语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环境工程是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更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实施环境工程管理体系,对环境治理方案进行不断优化,确保有序、目标明确的顺利实施环境工程管理,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环境治理的职能作用,从根本上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生态化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刘默琛.关于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初探[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7(04):50~52.

[2]杨小浩.环境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01):174~175.

[3]吴斌修.关于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探讨[J].科技展望,2016(29):158.

[4]叶嘉辉.关于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管理对策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9):267.

[5]孙也,朱天乐,曾小岚.环境工程综合实验的体系设计及过程管理[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05):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