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天气微博微信气象服务现状和发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4
/ 3

惠州天气微博微信气象服务现状和发展探讨

郭琳晶 1,曾丹丹 1,马泽义 1,2,李娇娇 1,2,黄潮 1,2,陈芳丽 1,林汇丰 1 ,刘建龙 1

1.惠州市气象局 //惠州市气象台,广东惠州 516001; 2.惠州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广东惠州 516001

摘要: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气象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以往的广播、报纸、预警大喇叭等传统媒体发展到目前的手机 APP、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使气象信息的传播实现了飞越式发展,其中微博、微信作为新媒体的代表,逐渐发展成为各气象部门发布气象信息及民众获取气象信息的重要平台。近年来惠州极端暴雨频发重发,在此严峻的防灾减灾背景下,本文结合惠州市气象服务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平”、“战”结合的服务方式,探讨了微博微信在惠州市气象服务领域的应用, 并提出展望和优化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微博;微信;气象服务;惠州市

目前,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得出广泛普及与应用。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手机 APP、微博、微信等为各种各样的新型媒体形式不断涌现[1]。 近年来气象行业紧跟科技步伐,不断发展和拓宽气象信息服务渠道,许多气象服务工作者也积极地思考新媒体下气象服务发展之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分析了微信在气象服务方面的现状和发展[2-6],提出微信在重大灾害性天气和转折性天气时的重要作用;黎琮炜等[7]提出通过对气象信息内容的拓展与全媒体融合,来提高气象传媒的竞争力;陈鑫洋等[8]指出新媒体应用于农村公共气象服务发展迟缓等问题;曹梅等[9]和杨武等[10]就重大气象灾害天气过程中新媒体服务进行了思考,指出重大天气过程时客户端需求量较大,但不同过程公众关注度亦有差异,等。 但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气象服务在不同时期面临不同挑战,需不断总结和思考,以便更高效、快捷地将气象信息传播给社会公众。

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惠州市,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汛期时间长,气象灾害种类较多,且出现频繁,2013年和2018年惠州市惠东县的高潭镇在短短5年内出现了两次超历史极值的特大暴雨过程[11-13]。在此严峻的防汛背景下,如何做好气象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传统服务渠道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服务渠道,发挥新媒体渠道作用势在必行,本文着重探析了惠州市微博微信在气象服务领域应用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有效的优化措施,以期提高气象服务的效率与质量,进而推动当地气象事业实现平稳发展。

1微博微信在气象服务领域的优势

相较于手机短信等传统气象信息服务渠道,微博、微信的优势凸显,其中微博受众为最年轻的群体,据统计新浪微博数据中心发布的2018微博用户发展报告统计,全国微博活跃用户4.31亿,30岁以下青年群体用户占比达到80%以上,而微信受众则为基数最大的群体,全球用户破10亿。

1.1突破了气象信息时空传播的局限性

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能够准确定位,对于受众群体而言,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即时收到气象信息,结合手机的实时定位功能,通过微博微信查找自身需要的信息,精准的显示当地气象条件和未来的天气变化,涉及到温度、相对湿度以及风等气象要素信息。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公众不仅可以获得最基础的气象信息,还可以不断扩大传播气象信息的渠道。

1.2交互性服务显著

现阶段,以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逐渐吸引了大量的青年用户和草根用户。新媒体时代各类传播平台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气象服务的使用人群也在呈现出不断扩展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为确保气象预警以及防灾减灾信息及时传递至更多用户手中增加了渠道, 拓宽了气象服务的覆盖面。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为了对各类气象服务产品进行逐步改进,进而增强气象服务质量,无论是哪类的服务都特别重视用户的反馈[4]。气象服务更是如此,由于新媒体平台互动性更强,利用微信转发互动及微博转发评论等手段,气象服务人员能够更直接地掌握用户体验以及建议,为用户答疑解惑, 提供线上精准的针对性地气象服务。

1.3多样性趋势显著

相对于传统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人们需求和获得的信息量都大幅增加。所以气象服务信息也需跟上时代发展需求,气象信息服务也根据时代变化呈现出多样性的发展趋势。不再是单一的“冷热阴晴”信息,而是借助新媒体传播途径,凭借文字、图形、语音以及视频等各类方式给社会公众传播气象信息。

2微博在惠州市气象服务领域的应用

微博作为一种自由的媒体平台,具有开放、快速与即时互动等特点。无论是好友还是陌生人都能够立即查看微博上发布的信息,还能快速实现推送与覆盖。另外,借助气象微博,用户还能够针对发布内容即时做出反馈,同时信息发布者也能即时针对反馈信息做出回应,这一特点是其他媒介无法具备的

[5]

2.1惠州市微博发展状况

2011年8月5日惠州市气象局开通“惠州天气”微博以来,粉丝人数逐年增加,据统计,从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微博粉丝人数从26万上升到32.5万,其中2018年在376个惠州政务微博中,影响力排名第一。截至2019年9月24日,共发布微博32239条。

“惠州天气”作为惠州市气象局官方微博,定位为“宣传阵地、紧急广播”,充分发挥了其快速发布、快捷分享的特点,强化了各类宣传信息和防灾减灾信息的发布工作。在“不忘初心”的基础上,根据微博用户年轻化的特点,以公众关心关注的生活天气为切入点,适时结合网民喜爱的网络流行语,用生动、形象、活泼的方式组织语言,为公众提供通俗易懂、喜闻乐见而又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微博服务。微博内容包括短临天气预报、天气实况和提醒、台风消息、天气预警信号发布信息、重大天气信息快报、天气常识科普等多种气象信息,图文并茂,准确、及时、高效、多频次地传播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另外,如图1所示,“惠州天气”采用“平”、“战”结合的方式,“平”时使用轻松、温暖、幽默的风格,做好互动,亲近的语言有利于增加网友的认可度;“战”时即重大天气过程时,措辞不宜轻松幽默,而要用相对严谨和沉稳的形式进行服务,引导好舆情,做好天气预警、天气追踪,同时增加发布频次,助力防灾减灾。

5f86bba2669ef_html_3e3e9036f9fd18ac.png

图1 惠州市“平”时(a)和“战”时(b)微博风格和内容

2.2微博在惠州应对重大天气过程时的应用

微博等新媒体气象服务在重大天气过程时发挥更不可或缺的作用,有效的弥补了传统渠道传播速度慢、影响范围窄等特点。如图2所示,统计近2年来惠州天气微博在10次冷空气、暴雨和台风天气过程中的数据统计情况,可以看出,在民众关注度高的重大天气过程时,各数据明显增加,如2018年6月1804号台风“艾云尼”过程,恰逢高考期间,微博加密发送天气实况和预警等信息,转发量和评论量有大幅度的增加;而“18.8”惠东超历史纪录的极端特大暴雨过程中,由于此次降水局地性非常强,影响面积小,转发量和点赞数与“艾云尼”影响期间相当,但转发量有大幅提升;2018年9月中旬在“大风持续时间长、风雨范围广、影响程度重”的台风“山竹”过程中,微博各相关数据均达到了高峰,大大超过了其他冷空气、暴雨和台风过程。另外,每次过程时微博粉丝人数或多或少的都有增加,增加最多的一次过程时2018年8月中旬1816号台风“贝碧嘉”影响过程时,粉丝人数增加了32334人。因此,做好气象服务,重中之重是做好重大天气过程时的气象服务,微博气象信息发布条数、转发量、评论量和点赞数均能很好的反应这一现象和社会需求。

5f86bba2669ef_html_7eb0c1dc5793e467.png

图2 2018-2019年惠州市10次重大天气过程时微博统计数据

3微信在惠州市气象服务中的应用

3.1惠州市微信发展状况

微信开始使用时间稍后于微博,但由于微信支付、游戏等原因,导致微信在各地区快速普及,且粉丝数量众多,2018年惠州市微信用户数也已突破10亿,达10.4亿。惠州市气象局2014年申请开通气象微信公众号“惠州天气”并开始发布信息,微信用户数也不断增长,从2018年7月的2.8万,到2019年9月上升至4.5万,增幅近一倍,成为大众获取气象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

就信息传播而言,微信属于一个私密闭环传播,用户发布的信息只能在自己关注的圈子当中传播,非微信好友或未关注公众号的用户无法查看信息。因此导致微信传播表现出一定的隐蔽性,对微信公众号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另外,微信气象服务以推文形式发布,形式较单一,频次低,但推文内容丰富,包括标题、封面、主体和其他要件等,篇幅可长可短,可添加图文信息、音频、视频等个性化的天气信息服务。随着社会需求不断增加,并在“惠州天气”微信公众号中链接“缤纷微天气”和微博矩阵(图略),“缤纷微天气”提供的实时定位天气实况和雷达动态回波显示,以及台风路径等功能,使公众更易获取、掌握和理解天气实况和预警信息等,增强了惠州精细化气象服务,也提高了服务效果和质量;链接“惠州天气”微博,弥补微信发布信息频次低的不足,以及高效集约,简化操作,使公众获取气象信息方便快捷。同时组建了惠州天气粉丝微信群,与粉丝及时互动,解答天气疑问和科普气象知识,与公众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有效地增强气象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等。

3.2微信在惠州应对重大天气过程时的应用

微信推送内容重点关注重大天气过程和节假日天气预报,每次过程推送1~2条推文,推送时要注意发布时机的把握,不宜太早,也不宜太晚,若落后于“抢新闻”的媒体,造成阅读量的下降,同时也阻碍了网友接收权威信息。从图3中2018-2019年惠州天气微信在10次冷空气、暴雨和台风天气过程中的数据统计情况,可以看出,变化趋势大体相同,但在“18.8”惠东特大暴雨过程中总阅读量最大,相较于图2中微博的转发量、评论量和点赞数,微信推文的阅读量大很多,因此,微信的气象信息推送传播范围更广。

5f86bba2669ef_html_239ae6fe359289c4.png

图3 2018-2019年惠州市10次重大天气过程时微信统计数据

4存在问题及展望

随着微博微信的不断发展,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如何做好月乐华和专业化的平衡;针对标题,如何在抓眼球和严谨之间的平衡;如何掌握发布时机;如何做好团队合作来提高推文质量,等。因此,为了满足公众和社会不断提出新的需求,惠州气象仍将继续完善现有的服务渠道,并不停地探索新的方式方法,以便更好的做好气象服务,同时提出以下两点优化措施。

4.1构建高质量的气象服务人才队伍

首先,惠州市应当积极引进高等院校与气象专业相关的优秀毕业生,扩充气象服务人员队伍;另外,社会的发展,使各行对气象服务的需求量明显增多,同时也对气象服务质量也提出了严格要求。因此,气象部门还应当定期针对工作人员开展一定的培训活动,使气象服务工作人员不仅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与气象专业知识,还能够对多元化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效融合。

4.2创新气象信息的形式

气象微博微信的内容及形式应当尽可能做到“新、趣、奇”。与以往传统的媒体相比,微博微信的使用群体比较年轻化,气象微博微信应当增加亲和力,并尽可能采用生活化的语言对气象信息进行传播,以达到良好沟通的目的。另外,微博微信还应当尽量添加图片、视频、音频等,不仅能够增加视觉效果,还能实现粉丝数量的明显增加。首先,惠州市官网的气象微博微信不仅要把握其自身的专业性与科普性,还要使用诙谐有趣、通俗易懂的形式发布气象信息,既能够达到传播专业知识的目的,还能有效拉近与公众之间的距离。其次,还要善于运用动图、表情包等既能够较好地对气象信息进行传递,还能使公众对气象信息的接受度达到最大化[6]。除此之外,气象与民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可以采用拍摄短视频等方法对气象信息进行传播,目前惠州市气象局已经制作多期《慧眼识天》和《直播天气》等系列短视频。且应当选取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拍摄,以实现拍摄内容的生活化、多样化、随性化与科普化,进而达到传播气象信息的目的。

4.3不断拓展新媒体渠道

在现有微博微信的基础上,不断发掘开发更多新媒体渠道,增大气象信心覆盖面,如可拍摄抖音小视频,今日头条链接微博内容等,更快、更及时、更便捷地将天气提醒、天气预报预警、天气实况、台风路径等各种气象信息传播给广大民众,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和效果,更好地助力防灾减灾。

参考文献:

  1. CNNIC.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9.

  2. 陈恒明,高权恩,陈玥熤,等.如何做好官方天气微博信息服务[J].广东气象,2012,34(5):47-53.

  3. 李晓娜,罗曼宁,陈玥熤.天气微信气象服务现状分析[J].广东气象,2017,39(3):53-56.

  4. 单权.微信气象服务热点分析与发展研究[J].浙江气象,2017,39(2):33-38.

  5. 庞子琴,钱嘉星,陈玥熤,等.微信渠道气象服务的用户互动探索[J].广东气象,2018,40(3):50-53.

  6. 邓小良,廖慧娟,郭永婷,等.微信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及发展[J].广东气象,2015,37(6):61-63.

  7. 黎琮炜,孙彬,孔毅民.提高气象传媒竞争力的思考[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7,38(2):106-107.

  8. 陈鑫洋,孙艳玲.农村公共气象服务新媒体应用研究[J].农学学报,2017,7(8):87-92.

  9. 曹梅,李海龙,肖然.深圳市重大天气过程互联网数据变化与气象服务[J].广东气象,2018,40(5):51-53.

  10. 杨武,陈玥熤.重大气象灾害天气过程新媒体服务的思考[J].广东气象,2015,37(3):66-68.

  11. 陈芳丽,李明华,杜小松,等.惠州高潭一次特大致洪暴雨过程分析[J].广东气象,2014.36(2):24-29.

  12. 陈芳丽,李明华,曾丹丹,等.“8.31”广东极端强降水过程边界层触发条件分析[J].广东气象,2018,40(5):1-5.

  13. 李明华,陈芳丽,姜帅,等.“18.8”粤东暴雨中心极端强降水过程中“列车效应”演变特征[J].暴雨灾害,2019,38(4):1-9.

项目基金: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项目(CMAYBY2020-091)资助

作者简介:郭琳晶(1977年生),女,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气象服务工作,Email:582598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