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社区探索“点单”式签约服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6
/ 2

立足社区 探索“点单”式签约服务

陆正权

淮安市清江浦区钵池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 淮安 223001

为进一步提高家庭医生个性化签约服务的可操作性,夯实基层首诊基础,省卫健委推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库建设工作,旨在为居民设计一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菜单”。钵池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辖区居民健康需求、自身能力,积极开展项目库建设,现将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家医开展情况

 (一)领导重视,积极部署

  中心组织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学习“国家及省市等相关文件精神要求”,紧密围绕家庭医生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服务内容、服务对象、工作持续性等内容展开充分研讨,从而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为家庭医生服务工作的稳步推进奠定了组织基础。

  (二)多种途径,加大宣传

  为保障家庭医生服务工作能深入人心,中心统一印制了以宣传家庭医生服务理念和服务内容、服务形式为主题的家庭医生宣传折页,并分发给本辖区各居委会;同时,印制家庭医生服务手册、家庭医生服务协议书;制作了宣传横幅、宣传栏;利用中心的LED电子显示屏、健康教育宣传栏、医保宣传栏对就诊居民进行宣传;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推广家庭医生服务政策等。这些举措有效营造了家喻户晓的宣传氛围,为家庭医生服务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舆论基础。

  (三)优化团队,分工协作

  每个全科服务团队由团队长、团队长助理、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和后勤保障组成。其中团队长统筹安排团队的整体工作,团队长助理协助团队长做好具体部署,家庭医生、社区护士、药学服务、后勤保障负责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药学服务及后勤保障做好项目组织实施的同时,协助团队长助理完成各项资料的收集、整理、录入工作。慢病随访采取以集体访视的形式为主,辖区慢病患者由家庭医生助理分批次通知参加随访,每月固定时间段在固定地点进行面对面集体访视。每季度共三批次集体随访,其中集体未随访到的患者,再由团队长统一安排团队成员入户访视。明确所管辖的社区分布,中心及社区设立家庭医生服务内容公示牌,公示团队服务人员、服务范围、服务时间、服务内容、联系方式等信息。

(四)筛选项目,点单服务

根据不同人群、不同病种梳理家庭医生服务项目库。选择目前成熟的、有技术优势的、群众信任的、群众有需求的项目,设为基础需求类及个性化分类项目。基础需求类以公卫支付为基础;个性化分类由个人支付,为多项目可点服务。签约种类不再捆绑,可自由选择,服务一目了然,凭需求选择。中心先期从项目库中筛选开展4类服务,分别为: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2型糖尿病、残疾人。以残疾人群项目为例,设为4个可选套单供患者“点单”。残疾人签约流程:双方签约沟通→对签约残疾人进行健康评估分类→对服务需求及慢性疾病目标管理→家庭医生推荐或群众自我“点单”服务项目→自由组合形成不同的签约服务包→双方签约履约“点单式”签约服务。根据居民所处的类别,明确服务内容及标准,提供针对性的签约服务并保证服务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五)激励到位,稳步推进

明确家医服务费用,团队按签约协议服务工作量统计,每月考核发放,家医在年终绩效分配中基数上调至1.3倍,中心季度结余10%再用于团队考核分配。设立骨干医生工作室,发放2万元每人每年补助,使骨干医生的潜力得到发挥。中心对有效建档和随访工作也予以一定的奖励。对新建档案中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做好随访报卡工作,随访及录入工作由团队统一安排完成。实际工作中进一步简化服务流程,不增加家医工作量,易于执行。

(六)家医服务,成效显著

中心家庭医生与辖区内的重点人群,优先签订协议书,并根据协议书内容提供针对性、有价值的服务,此服务因其价格适中,经济性好,一般诊疗费及相关检查费减免优惠幅度大,满足了居民个性化需求,因此充分调动居民“点单”积极性;同时中心业务收入明显提高,门急诊人次同期相比上升30%;公卫考核数量、规范、质量明显提高。目前,截止2020年上半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序开展,免费签约(含续签)8930户,共27529人;重点人群签约率达64%以上,其中残疾人签约285人;计生家庭18户,30人全部签约。

(七)立足社区,居民满意

  家庭医生服务实现了现有医务人员对社区居民健康管理的全覆盖,从坐等患者上门变为深入社区为居民提供服务,社区健康管理能力得到切实加强;提高了社区居民对医疗健康服务和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得到落实,居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通过家庭医生与居民签约,统筹了上门服务的内容,规范了标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的认知度和获得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医保支付制度不完善。各级政府文件均要求医保基金承担一部分,主要是为了减少居民负担,但各地医保资金普遍存在超支现象,同时挤出资金用于签约服务费有困难。

(二)绩效薪酬分配制度不完善。在平时工作中家庭医生除常规医疗外,还增加了慢性病的随访工作,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很多工作需要利用业余时间才能完成,而相关激励措施不能及时到位,极大影响工作积极性。

(三)家庭医生队伍人才缺乏。中心服务工作量的快速增长,进一步凸显了基层人才的匮乏,导致家庭医生队伍人员缺口严重。解决家庭医生缺口大的问题是目前推行家庭签约医生服务的首要任务。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尽快实现信息化,解放家医。完善家医信息系统的功能,提高各类信息的有效利用,为家庭医生开展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撑。

(二)借助“医联体”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中心与市第二人民医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利用三甲医院的优质资源,让专家团队融入到家庭医生团队中来,利用医联体的人才、技术、信息等优势,形成“三师共管”的发展格局。

(三)创特色科室,树立品牌效应。以社区医院建设为契机,夯实自身根基,提升服务效率和综合服务能力,通过创建特色科室,激活社区卫生服务各项工作全面提升,打造区域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