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7
/ 2

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应用分析

侯绍勇

枣庄矿业集团滕东煤业有限公司 , 山东枣庄 277522

摘要:煤炭产量在增加而煤矿数量在减少,在全国煤矿安全环境大好的条件下,安全生产管理的形势显得更加严峻。历史上煤矿因管理不善而发生的事故屡见不鲜,社会影响恶劣。因此,研究煤矿企业生产过程的管理方法和体系的智能化,从源头上科学地控制安全隐患,符合新时期智慧化矿山发展的需求。基于此,本文对煤矿安全管理系统构建与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系统;构建;应用

中图分类号:TD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对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展开研究,具有诸多优势,不仅有利于将科学的管理理念深入到生产过程中各个部分环节,从源头上控制安全隐患的发生,还能够借助于信息网络的优势,全局监管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危害性因素,此外,还极大程度地提高了管理的有效性、科学性、合理性,形成了高效的安全生产模式,最大程度上确保了安全生产。

1煤矿安全管理概念的定义

在煤矿的管理工作中,煤矿安全管理作为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对保证煤矿生产过程的安全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想要对煤矿的生产过程进行安全的管理,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以及管理方法。现如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煤矿企业都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并且取得了理想效果。然而,由于我国的相关理论和技术比较落后,致使一些矿难事故层出不穷,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想要最大限度地减少矿难事故的发生,消除安全隐患,就必须使员工加强安全管理相关理念的理解,严格监管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安全生产的有效管理,从源头上杜绝矿难事故的发生。

2煤矿安全管理系统的研究及意义

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在煤矿企业中的主要作用就是,能够在第一时间准确、快速地抓住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点,以此来发现生产过程中不安全因素,并对相关危害因素进行检查考核。同时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已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多方面的分析,使决策者能够全面掌握生产过程,并作出相应决策。煤矿安全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督办工作管理、安技措管理、专项考核、员工安全技能培训、隐患流程管理等。

在煤矿的安全生产中,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1. 确保了煤矿生产过程的安全进行。通过建立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安全信息的全面监管和控制,能够在第一时间对生产安全问题进行检查,并根据具体情况对其实行整改上报。

  1. 实现了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管理理念的采用,有效避免了不必要的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了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提高了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确保煤矿企业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

3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构建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智能化方案立足于借助三维、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解决安全生产的事故诱因,形成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统。根据煤矿建设要求,通过研究、实践,初步构建“人-机-环-管”相协调的、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由人员、设备、作业环境的安全管理体系与管理执行力保障体系四个部分组成。

(1)人员安全管理体系。人员安全管理体系由两部分构成,培训与制度;加强新入职员工、在职员工以及特殊工种的培训,是保障矿井人员安全管理的第一道屏障;严格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障矿井人员安全管理的第二道屏障。

(2)设备安全管理体系。设备安全管理体系由两部分构成,前期安全管理和使用中安全管理;加强设备前期安全管理工作和设备使用中安全管理工作,是保障矿井设备安全运行的两道屏障。

(3)作业环境管理体系。煤矿安全事故基本都是在生产环节发生的,作业环境管理体系由三部分构成。采掘作业需要根据现场条件及时修改作业规程,制定补充措施,并要求参与作业的全员重新学习规程和措施的内容。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要求新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与之相适应;实行隐患闭环管理制度:排查隐患-整理分类-落实整改-复查验收-信息反馈-新的隐患排查。

(4)管理执行力保障体系。管理执行力保障体系由四部分构成:安全制度是管理执行力的保障;风险预控是管理执行力的方向;安全监查是管理执行力的深入;激励约束是管理执行力的促进。

4安全管理系统智能化实现

4.1作业风险全程监控管理智能化

基于权限控制和定位技术的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对井下作业人员从入企业登记培训、过程作业考核、结算、评估等进行全过程、全业务管理。对井下作业人员作业区域进行网格化管理,按照人员权限,如未经培训的人员在未经许可的区域将短信告知,同时,对于进入作业区的外来人员将进行现场实时定位,可以通过三维进行直观的展示。现场违章作业通过移动拍照巡查等手段进行记录和处罚,并结合安全风险抵押金等进行最终的统一结算。同时,对于列入黑名单的人员,将通过煤矿企业各通道的权限控制,严禁入内。

4.2设备安全管理智能化

(1)对煤矿设备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随时随地了解设备历史信息,提升设备更可靠,更稳定。提供设备从采购、到货、安装、运行、检修、报废等全过程的管理业务,建立和健全设备的静态和动态台账,针对不同类型的设备检修提供预防性检修、状态检修、故障检修等方式,提高设备使用效能,降低设备维护成本,同时可以通过移动APP随时随地了解设备历史信息。

(2)设备实时监视系统,随时随地了解设备运行状态,降低设备运行风险。通过物联网技术,采集DCS/PLC等系统的实时监控数据,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并对设备运行参数进行实时的采集,存储,展示,越线报警,趋势分析等。

4.3安全风险报警系统智能化管理

(1)安全风险报警。系统将通过安全隐患、重大危险源等信息进行整合,并同步在信息平台上发布,对隐患附近作业人员,巡检人员等进行报警。

(2)作业场所报警。系统对全矿作业区域进行设定和实时展现,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直观展现,并对作业无关人员或附近作业人员进行关联性的提示和预警,以防交叉作业引起的安全事件发生。

(3)安全系统报警。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全矿井的消防火灾报警系统、瓦斯气体检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矿区周界系统、消防设备控制系统等全矿安全系统进行信号的采集和展现,并可通过移动端展现,对现场处置和管理人员提供更便捷,快速的信息推送,辅助安全管理人员做好事件应对。安全系统报警,全方位实时掌控全矿安全生产及作业风险。

(4)生产实时报警。通过物联网技术,采集DCS/PLC等系统的实时生产工艺运行数据,实时监控生产状态,并对工艺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的采集,存储,展示,越限报警,趋势分析等,同时实现历史回放,报警处理等功能。让企业生产人员及时了解生产异常,调整工艺,保障生产及工艺安全。

5结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煤炭生产的信息化逐渐成为煤矿生产企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先进的信息技术在提高了煤矿企业管理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信息化系统的采用使煤矿企业焕发了新的活力,使得煤矿企业在拥有高效管理水平的前提下,实现了安全生产、科学生产,此外,还实现了各个部分的协调配合,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安全隐患,避免了不必要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香兰.煤矿安全生产大数据分析与管理平台设计研究[J].煤炭工程,2017(6)

[2]张科利,王建文,曹豪.互联网+煤矿开采大数据技术研究与实践[J].煤炭科学技术,2016(7)

[3]宋艳,张堑.矿井安全中计算机监控信息技术应用分析[J].煤炭技术.2012,31(12):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