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与生态型河道建设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7
/ 2

河道治理与生态型河道建设措施分析

娄显堂

湖州市吴兴区水利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浙江省湖州市 313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然而在发展经济的背后却忽视了环境的保护,使得我国环境破坏问题越来越严重,其中最为严重的是湖泊和河流的污染。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排放的废水流入自然水系中,对湖泊和河流造成了不可逆的污染。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河流污染问题,要将河流治理工作纳入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中,采取合理措施治理污染河道,建设生态型河道,给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文章简要分析了河道治理和生态型河道建设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河道治理;生态型河道建设;措施

引言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不断变化,对城市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关系到人们的幸福指数,只有通过全面的规划设计,综合城市功能要素,全面增加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才能有效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作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加符合人居的生活工作环境,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对环境的综合治理,要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环境特点,使城市建设更加符合自然规律,推动城市建设的同时,也保护了环境生态。城市河道是一个城市的主体,全面改善与治理,不但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闲场所,更能够在城市防洪和污水处理方面提供良好保障。所以说,做好城市规划建设必须要治理好河道问题,这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更是城市未来建设的总要求。

1.生态型河道治理的原则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治水工作方针要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河道治理中突出问题为重点,本着河道保护、治理、修复和恢复的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河道建设。因此生态型河道在建设过程中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

1.1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原则

在河道治理和建设生态型河道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科学观,以人为本,科学治理。治理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生态环境,给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依照这个原则开展治理工作,可以提高治理工作的科学合理性。

1.2生态治理原则

在河道的治理中,要遵循生态治理的原则,在对污染水质的治理中,要考虑生态治理的方法,尽量避免因治理工作产生次污染。对河道周围的环境治理,也要尽量保留原有的生态系统,结合现有的河道景观,在此基础上进行修复改造,使得河道景观更为自然。

1.3注重与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河道治理要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结合区域经济定位,对河道进行有助于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整治。统筹城乡住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与自然生态系统相融合,提升河道生态服务功能,打造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宜居环境。

1.4注重城乡和农村污水收集,截断污染源

在进行河道治理时,要在沿河两岸新建贯通河流上下游的截污干管,并完善收集管网,扩大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收集范围,做到应收尽收,提高城乡和农村污水处理率。充分发挥河长制的作用,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将沿河两岸的垃圾、废弃物等及时清运,彻底切断污染源,防止对治理后河道水质二次污染。

2.当前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水质污染问题

在传统的河道治理中,施工期间出现的施工废料以及污水由于管理不善,可以会排入到河道中,同时部分施工单位为保证工程质量会在材料中加入膨胀剂和抗冻剂等物质,其中的部分化学成分长期在水中会污染水质,加之对沿岸环境的破坏很多地表土壤会流入河流,导致河床升高,影响流速,进而破坏水环境。

2.2坡岸生态系统破坏问题

在河道治理工程开展后,河道会形成刚性结构坡道,虽然可以显著提升河道的稳定性,但是原本的土质、土壤表面的植被也造成一定程度破坏,同时也会破坏部分水生物的洄游与繁殖系统,甚至会造成更为严重的生态问题。

3.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方法

3.1生态河堤修复技术
  河道治理工作修复一个最为关键的方面便是河道河堤的生态修复工作,这是一项极为复杂和难度较高的工作,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受到各种问题的干扰而影响生态修复的质量和生态修复的效果,还会受到周围气候条件、环境因素以及人文水利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从目前来看,生态河堤修复技术是一种科学河道生态恢复技术,能够在绿化河堤和建设河堤的同时恢复河道内部的生态环境,减少河流污染问题,为附近居民的安全提供良好的保障,避免由于河流泛滥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另外,生态河堤修复技术的应用还可以为周围环境的美化创造良好的条件,也能够为当地居民提供可供观赏和休闲的环境。目前常用的生态河道修复技术主要将原有的河道混凝土水泥结构转变为水体和生物以及水体和土体相互影响相互涵养的一种自然和谐的生态状态。生态河堤的建设与改造能够科学改善河道内部的生态状况,加强水体的生态机能,促进水体生态功能的有序恢复。

3.2依照自然,保持河道原有形状


  在运用生态水利来对河道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自然原则,确保河道的外貌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保证期蜿蜒性,避免河道向渠道性发展。水流在流经蜿蜒的河道时,其冲击力会被得到有效的缓释,因此只有保证河道的蜿蜒性,才能够确保河道在受到水流冲刷的时候,能够将损害降到最低,避免河道因水流冲刷而出现严重的损坏。此外,在蜿蜒的河道中,河道内的水容量也会得到有效增加,这就为河道内的生物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能够有效保障河道生物的多样性以及河道生态系统的平衡。

3.3恢复退化河岸带
  河道高水位和低水位之间的河岸带,能够为河道周围的生物构建显著的边缘效应,这个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生态模式,通常含有非常丰富的动植物,并且可以储藏地下水资源。因此在河道治理工程中一定要恢复河岸带功能。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恢复河岸带的物种群体,包括培育、引入以及物种的保护,协调物种群体在河岸带的存活空间,对物种群体进行最优化的配置;另一方面能够恢复河岸带的生态环境,在陆地和河道的交接处,栽种一定宽度的草皮和树木,并提升生态物种的异质水平。经常使用有控制土壤污染技术、土壤肥力修复技术等,以便杜绝河岸线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

3.4绿化河道,还原河面环境

在治理河道和建设生态型河道的同时,要注意河道周边绿化景观的建设,在水质治理达标后,可以通过周边植被的配套建设,提高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和河道景观的观赏性。在河道绿化植物的选择时,要尽量选择根系植物和湿地植物,这样可以稳固土壤,避免因水土流失而造成河道的二次污染,在结合河道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观赏性的绿化植物,这样配合清清绿水,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观感受,提高河道景观的生态性。

结束语综上所述,为了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保的理念,一定要重视城市河道治理和生态型河道建设工作,确保城市的水质不会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针对一些散发恶臭气味的河道,更要下足功夫进行治理。在实际的治理工作中,要遵循相关的治理原则,针对当前我国河流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提高治理工作效率,保证治理效果,给人们一个和谐健康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朱锋.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运用[J].乡村科技,2018(34):116-117.

[2]李小兵,江山红.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探析[J].绿色科技,2018(22):44-45+47.

[3]闫淑勇.河道治理工程施工技术简述[J].山西水利科技,2019(01):49-50.

[4]方长云.河道治理工程环境影响特点及保护措施探讨[J].低碳世界,2019,9(0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