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9
/ 2

浅析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刘海涛

中新创达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建筑工程的规模也越更加庞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也更为显著。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逐渐加强对混凝土建筑材料的使用。混凝土浇筑情况好坏是衡量建筑物施工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保证建筑安全的前提,浇筑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因此,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1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的特点

1.1需要大量的混凝土原料

在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同普通混凝土进行对比,大体积混凝土的体积以及表面积相对较大,同时针对混凝土的需求量也相对较大,因此,为了保障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就需要大量的混凝土原料。并且,此工程项目对于施工技术以及混凝土的浇筑速度都有相对较高的要求。

1.2施工条件具有一定复杂性

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中,同其他混凝土进行对比,工程条件相对较为复杂,通常都是地下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此,在同一般混凝土浇筑施工进行对比,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所需的施工条件相对较为复杂。

1.3需要较高的施工技术

在对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因此同普通混凝土具有一定差异,大体积混凝土的体积以及表面积都比较大,且结构构造厚实,所以,在对其进行浇筑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就会出现蜂窝或者裂缝的情况。为了充分保障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质量,通常都会采取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连续性浇筑的措施,最大程度上避免缝隙情况的出现,进而有效保障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完整性。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常见的问题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裂缝是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根据深度的不同,可以将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出现的裂缝分为三类,即表面裂缝、深层裂缝与贯穿裂缝。通常便面裂缝的危害性较小,深层裂缝部分则会将结构的断面切断,其危害性较大。而混凝土表面裂缝则会发展成为贯穿裂缝,并成为深层裂缝,最终导致贯穿裂缝的形成。这种裂缝会将结构的断面切断,进而导致结构的稳定性与整体性遭受破坏,具有较为严重的危害性。

3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点

3.1准备阶段引用的施工技术

首先要和施工现场结合起来,按照设计图纸做好布局,并且对垂直起降机械的实际位置进行明确,比如,井架和施工电梯等,都需要和建筑工程实际要求进行融合并综合分析进行布设。[2]在项目施工前,需要和项目的优势特点结合起来,对施工当中的工序以及技术要求和难点进行明确。同时,对于施工方案加强审查,对于其中错误的地方及时更改,这样才可以确保施工方案在整体施工当中起到相应的指导意义。最后,把施工中所用的材料,施工班组,浇筑工艺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确保所选择的方案符合实际要求。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要根据理论计算和环境条件结合考虑,如果温差不符合规范要求,则要考虑采取混凝土内部降温或混凝土表面保温等措施。从而能够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3.2做好原材料质量的控制工作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需要做好材料的合理控制,并且对混凝土的入模温度进行合理的控制。材料质量方面,在施工前,需要根据相关要求做好混凝土的预拌工作,确保预拌质量符合设计图纸的相关要求。比如,柱形构件所用的混凝土,应尽量减少水泥用量,视情况合理调整砂石用量,另外也可利用加入外加剂减少相应水泥用量的方法。对于混凝土构件内外温差的控制,需要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采取一定的保温保湿措施,比如先盖薄膜后盖麻袋,保证混凝土构件内外温差保持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同时对已经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处于通风条件较好的环境中,这样才能有效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构件裂缝的出现。

3.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优化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要求,凝土配合比设计首先要满足设计方面的要求,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进行优化资源配置,在优化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设计要求,现场施工因素,质量符合标准等方面。对原材料进行合理应用,降低水泥用量,选择水化热较低水泥,适当考虑相应外加剂。实验室按设计要求先进行试验室的配合比设计,然后现场按相关计算方法,结合现场经验先进行试配,经过多次合理调整最终确定大体积混凝土现场配合比。

3.4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技术要点

在混凝土拌合后,一定要控制好运输时间,混凝土应该要在第一时间运抵施工场地。在运输时,要采用有效方法对混凝土予以保护,特别是要保证混凝土热量不会出现大量散失。在混凝土运抵后,必须要及时浇筑,尤其是要保证选择的浇筑方式是最为合适的。如果工程面积并不大的话,全面分层浇筑是较为适合的,首层浇筑完成后,必须要在初凝前展开第二层浇筑,之后的浇筑采用同样的方法,确保浇筑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如果建筑的斜面坡度较为平缓,可选用斜面分层浇筑,且要按照既定流程展开,先要完成下部的浇筑工作,继而向上进行浇筑,在浇筑面全部浇筑后方可停止。在展开分层分段浇筑的过程中,必须提前做好现场的分段工作,在此基础上先浇筑最底层混凝土,然而在按层浇筑,一段的浇筑工作结束后,下段浇筑方可开始。

3.5大体积混凝土的后期养护

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采用分层浇筑方案较为普遍,采用分层浇筑方案必须重视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确保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上一层混凝土的浇筑,并加强上下两层混凝土衔接处的振捣。混凝土成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的表面会慢慢失去水分和朔性,混凝土因为过多失去水分表面会产生龟裂而影响工程质量。必须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采取二次抹压和薄膜保湿养护都是预防龟裂的有效措施。二次抹压要掌握好时间,早了二次抹压意义不大,迟了混凝土已经失去朔性,裂缝已经出现,已再无法通过抹压揉粘裂缝。在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养护时,时间的掌握也一定要到位,通常是在浇筑结束后12h内开始覆盖浇水养护,对于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持续时间普硅水泥不少于14天,矿渣以及火山灰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21天。另外根据个人经验,如果混凝土振捣抹平后马上加以薄膜覆盖养护,对于预防混凝土龟裂效果最佳。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对特殊部位进行养护时,时间应该适当延长,而且要依据实际情况对养护方式予以适当调节,有针对性的养护。在展开养护工作时,看护工人应该由有责任心的人员负责。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应优先选用薄膜,也可选用麻袋和稻草等。在选用稻草和麻袋时,应注意补充水分,补充时机以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为准。

结束语

严格、科学、合理的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是保障大体积混凝土质量塑型的关键,是保证建筑工程安全的前提。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应做好混凝土配制工作,加强对内部因素的控制,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并做好养护工作,采取有效的防裂处理,有效降低环境因素对施工的干扰和影响,进而提高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玉会.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J].工程技术研究,2020,5(06):44-45.

[2]陈如森.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20(02):31.

[3]裴文翔.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03):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