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经营哲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2
/ 3

企业的经营哲学

张倩倩

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企业的经营哲学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发生的各种关系的认识和态度的总和,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指导思想,它是由一系列的观念所组成的。企业对某一关系的认识和态度,就是某一方面的经营观念。

(一)企业为什么需要经营哲学?

1.所谓哲学,首先是经营公司的规范、规则,或者说必须遵守的事项。经营公司无论如何都必须有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规范规则或事项。这些作为“哲学”,必须在企业内部明确确立起来。

但是,在事实上,公司的规范规则或者说必须遵守的事项并不明确的企业比比皆是。就是这个原因,无论古今东西,各色各样的企业丑闻不断发生。历史上一些有名的大企业甚至因为这类丑闻而遭到无情淘汰。

稍稍回顾一下过去。在日本,因食品作假的雪印乳业公司、因做假账粉饰财务数据的钟纺公司,这类历史上的名门大企都消失了;在美国,大型能源企业安然公司、美国第二的世界通信公司,都因财务做假而崩溃了;在中国,大型乳制品企业三鹿集团,因为对三聚氰胺事件负有责任,导致资不抵债而破产,这件事在日本也有报导。

以上例子,起因都是企业忽视了经营企业必须遵守的规范规则。企业舞弊丑闻之所以发生,都是因为企业没有明确确立自己的“哲学”,或者说这种“哲学”没有在企业里面渗透。

在多数企业里,首先就没有经营者会向员工们提出“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个问题。但是正因为不遵守上述理所当然的做人原则,才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企业丑闻。这么单纯的哲学,企业的干部们却没有将它变成日常生活中的规范规则和必须遵守的事项。换句话说,没有将依据哲学的规范规则和必须遵守的事项当作自己日常生活的指针、当作经营判断的基准。

我认为,正因为缺乏这种朴实哲学的人成了大企业的领导者,才招致今天世界上许多大企业丑闻频发,而其结果是造成了整个社会陷入极度的混乱。

“作为人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到底”,虽然是极为简朴的判断甚准,但正因为遵循由此得出的结论去做,京瓷从创立以来长达半个世纪,经营之舵从未偏离正确的方向

2.所谓“哲学”,它用来表明企业目的、企业目标,即要将这个企业办成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同时这种“哲学”还要表明,为了实现自己希望的、理想的企业目的,需要有怎样的思维方式。因此,这种哲学在企业经营中必不可缺。

就是说,你想创办什么样的公司,因为目标不同,规范公司需要的哲学思想也不同。就是说,你想达成的目的是什么,这决定了你需要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如果你想爬更高的山,或者说,想要办更高水平的公司,想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那么,你的“思维方式”也必须是高水准的。设定的目标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一旦树立了高目标,那么很自然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以及方法论。正因为如此,在我的“哲学”里就罗列着许多克己的、严肃的条目。

3.这种“哲学”可以赋予企业一种优秀的品格。就像人具备人格一样,企业有企业品格。企业经营非常需要优秀的哲学,就是因为这种哲学可以赋予企业优秀的品格。

要赢得外国人尊敬,必须具备特别优秀的人格,具备做人的“德”行,这个“德”字超越国界,普遍适用,万国共通。不能“以德治人”,那么在海外企业的运行就无法成功。跨国经营的21世纪企业究竟能不能发展?海外的当地法人,从领导人到基层员工,对于公司本部,是否抱有信任和尊敬之念?这才是关键,这一点决定了成败。

对公司是否抱有信任和尊敬之念,关键就要看这个公司是不是具备优秀的品格。优秀的品格能够超越人种、语言、历史和文化的障碍,能够打动世界不同国家人们的心,优秀的品格中充满着美好的德行。

“由高层次的哲学所支撑的、具备优秀品格的企业,它们的员工就值得我们信任和尊敬。因此,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意见。”要让海外员工由衷地说出这样的话。因此,能够赋予企业优秀品格、赋予员工优秀人格的高层次的哲学就非常必要。

(二)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

1.稻盛哲学讲求“利他”

稻盛和夫先生提出了新的思维逻辑,而且他自己实践得也非常好,这个逻辑就是——利他自利。利他自利就是把利己及人的因果关系倒过来,把利他放在第一位,把自利放在第二位。

西方的思维逻辑也非常有用,很有建设性,整个现代文明都是依靠这个逻辑建立起来的,包括西方的社会制度设计、经济制度设计、企业管理制度设计。所以,西方讲得更多的是科学化管理

科学化管理,就是规范员工的行为,防止他们做坏事,尽可能地限制人的下限,而稻盛哲学更侧重于提升人的上限。

西方制度是通过多元对立来取得平衡的。比如,在企业管理中,管理层和工会会发生斗争,也就是劳资双方的博弈,而且管理层内部也有争斗,内耗极大。最早追溯到古希腊的缘起,那个时候就有这个问题,雅典城邦有8万市民,他们个个拥有公民权、投票权,享受所谓的民主,但是他们需要20多万名奴隶来服务自己,而奴隶是没有任何公民权的。

所以,这套多元对抗的制度,需要依靠大量的外源性输入来支撑自己,内生力量较弱。而稻盛和夫先生提出的利他自利,是依靠内部力量,以多元协调来求得平衡。也就是说,劳资双方不是对立的,双方都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那就是——实现全体员工的幸福。

在稻盛和夫先生的公司里,管理制度、组织架构、工具方法等等,全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服务的。而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就是让每个员工都践行利他哲学,按照利他哲学的思路去面对工作和生活。以利他哲学为基础的这套体系,内耗非常小,更容易凝聚大家的力量。

稻盛哲学讲的到底是什么?实际上就是思维逻辑(思维模型)的升维,从“利己及人”的思维模式升维到“利他自利”的思维模式。实践这个思维逻辑,对领导者的要求是比较高的,领导者要慢慢放下那些为自己考虑的想法。

2.稻盛和夫重视员工的幸福

员工正当的物质需求,老板当然要满足,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要想尽办法用正确的方法去帮助他们提升收入。但精神需求也必须同步发展。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没有错,但是老板不能人为地刺激员工的欲望。

企业家成立自己的企业,有各种因缘,可能是因为自己脑子很聪明,或是很会营销,或是很有技术,但是,企业要正常运作、要长期发展、要基业长青,是要靠理念和思想的,不是靠几个新产品、新方法就能基业长青。日本能有25000多家百年企业,就是因为日本企业的整体思维方式是追求长远的。

谈表面问题,那都是现象界的问题,所以会按下葫芦浮起瓢。不改变内心,只解决现象问题,那么解决了一个又来一个,甚至会带来大量的其它问题。所以稻盛和夫先生经营任何企业都是一样的,先强调领导者要怎么做人,然后谈企业要树立什么样的大义名分(价值观),应该怎么落地。确定了这些,企业发展、产品创新、管理提升、不良率降低等等目标,就全都实现了。员工在外面搞飞单这种事,也不存在了。

稻盛和夫先生提出的阿米巴经营是以各个阿米巴的领导为核心,让其自行制定各自的计划,并依靠全体成员的智慧和努力来完成目标的一种经营模式。阿米巴经营能让第一线的每一位员工都能成为主角,主动参与经营,进而实现“全员参与经营”。

阿米巴经营会鼓励员工挑战自己,而且按照京瓷公司的薪酬制度,个人的收入跟职位是不挂钩的,而是另有一个“资格等级评价系统”,就是为了尽可能地调动员工积极性。

比如某位部长,工作做得不太好,老板觉得某个年轻人更适合挑战这个岗位,那么当个人薪酬跟职位不挂钩时,这位部长就不会觉得自己生存的根基被动摇,而是很容易接受调岗,公司承诺不会解雇他,他可以去找更合适自己的岗位;对于年轻人来讲,就算被调到部长的岗位,薪酬也不会有分毫上涨,但是公司愿意给他一个挑战的机会,如果年轻人挑战成功,证明自己有实力,那么收入才会相应上升。这就是京瓷的挑战文化。

在人事考核制度上,稻盛和夫先生非常关注过程,因为他认为,结果有巨大的偶然性,但是当你过程走对了的时候,就一定会带来相应的结果。这个的前提是,你走的过程一定要是对的。

所以,即使某个员工的工作结果很好,但如果他的过程不对,稻盛和夫先生也不认可这个员工。

和西方管理不同,稻盛哲学是过程导向,把人的工作过程数据化。企业家也有生存需求,让你白白给员工、给客户干活,你也不会干。关键在于,企业家能不能把员工的欲望引到利他的轨道上。

稻盛和夫先生说,任何战略战术的基础,都是关爱和体谅之心。关爱员工、关爱客户,企业才能有正确的战略。否则你画了那么大的蓝图,却对员工漠不关心,根本就是忽悠客户和股东,套取那点钱,这样的企业注定走不远。

(三)经营者要实践哲学

企业这样的集团,为了员工们的幸福,需要揭示高目标,需要不断发展成长,这就要求有正确的哲学,以正确的思维方式作为共同的基准,在此基础上把全体员工力量凝聚起来。对于经营哲学,不仅自己要实践,还要与全体员工共有。

对于哲学,不是能够领会或不能领会的问题,而是是否愿意去领悟的态度。既然是凡人,想要遵守的事项就往往遵守不了。但是即使如此,还是要认真考虑,努力去遵守,随时随地翻阅经典和圣经,不断自我反省。肯这样做的人和不这样做的人,其人生和工作的结果完全不同。

经营者要随时反思反省,不断努力去领悟,去体验,这才是最重要的。首先,经营者必须天天反省自己,拼命努力去实践正确的为人之道,这样做就可以一点一点磨练自己的灵魂,提升自己的人格。其次,在企业里实践哲学,希望与员工共有这种哲学的时候,倡导哲学的经营者的姿态很重要。越是高层的哲学,在让年轻员工们学习理解时,越要采取谦虚的态度。讲些豪言壮语,好像自己全都理解了全都实践了,这种态度在年轻员工们看来,不过是留下了笑柄。

能够全部实行哲学的人不存在,但努力要让哲学变成自己的东西,这种姿态很重要。企业经营者要与员工共同钻研,共同实践,让员工获得幸福,同时自己也获得幸福。这样的组织才是成功的。

启示:我认为稻盛哲学适合所有人学习。稻盛和夫先生所有的书,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向——实现美好人生。想实现美好人生,要不断地提高心性。所谓的提高心性很简单,就是你多为别人考虑一下。生活中我们会看到,一个为他人着想的人,人人都会喜欢他。在商业领域也是一样,你真正能够解决客户的问题,解决客户的痛点,你就有商业机会,你就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