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9
/ 2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张跃国 刘瑞光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人 民医院  山东 昌乐 262400


摘要目的: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方法等相关内容。方法:选取我们医院2018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相对应的分析和研究,列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个组平均各有20例患者,其中针对观察组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方法是注射用尿激酶,对照组所采取的治疗方法是常规的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经过相应的治疗,针对两组患者所呈现出的治疗效果,进行相对应的分析和对比。结果:通过分析和研究,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两组患者经过相对应的治疗之后,在观察组中,有19例患者呈现出有效,1例无效,其总有效率达到了95%,对照组患者中有17例为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5%。由此可以进一步证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要比对照组有十分显著的提升,两者之间的比较差异显著,有相应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实践中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有效结合具体情况采取尿激酶实施相对应的治疗,可以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提升,改善其生命体征情况,进一步提升其治疗总有效率,这种方法有着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实践中有效应用和大力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尿激酶;治疗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心血管内科中比较常见,对治疗的要求比较高,一旦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导致患者出现死亡。心血管内综合性治疗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状况的手段之一,积极有效的治疗将促进患者健康的恢复。我院针对2018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研究,实施心血管内科综合性治疗后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们医院2018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相对应的分析和研究,列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个组平均各有20例患者。其中在所有患者中有男18例,女22例,年龄30~86岁,平均年龄59.2岁。患者都十分普遍的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闷、胸痛等相关方面的临床症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营养状况等一系列相关方面进行对比无差异,无相应的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分析对比。

1.2方法

针对所有患者,结合他们的病情状况以及禁忌症情况,采取相对应的常规治疗方法,针对没有禁忌症的患者,有针对性的应用β-受体阻滞剂,针对没有出现低血压的患者,可以采取食用血管紧张素转氨酶抑制剂的方法,针对对此不耐受的患者,可以有针对性的有效选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针对对β-受体阻滞剂有禁忌症的患者而言,可以有针对性的选取维拉帕米等药物实施治疗。以此为基准,针对观察组患者进一步有效加用注射用尿激酶实施治疗。对照组患者结合具体情况,采取常规的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通常为250~300mg,在治疗的过程中要连续性服用剂量为80mg/d,持续6天,给患者注射克赛4000IU,为了从根本上有效规避意外情况出现,在注射后的2h之内,每30min有针对性的进行心肌酶肌红蛋白和心电图一次。然后,针对两组患者所呈现出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指标变动以及具体疗效进行相对应的分析和比较。

除了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还要进行切实有效的临床护理活动,尽可能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更舒适整洁的就医环境,确保患者能够有更充足的休息。与此同时,要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配备相对应的充足的抢救设备和物资。保证抢救设备能够随时随地投入应用。要着重把握好患者的最佳抢救时间,通常情况下,心肌梗死心血管症状后的6h内为最佳抢救时间,所以必须着重把握此时机,在最大程度上为患者提供切实有效的抢救治疗。争取得到患者及家属的有效配合,提升其依从性,同时针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运动指导等,使患者能够及早康复。

1.3评判标准

针对两个组别的患者在治疗之前和治疗之后都进行相对应的心脏功能彩超检查、超声心电图检查等。具体的评判标准主要是有针对性的结合《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以相关内容为基准,其疗效主要分成三个层级,分别是:显效、有效、无效。①显效:ST段>0.15mV,T波有平坦变为直立>50%,无其他症状;②有效:ST-T段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③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甚至出现恶化。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都有效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对应的分析和处理,采用x2检验,以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分析和研究,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两组患者经过相对应的治疗之后,在观察组中,有19例患者呈现出有效,1例无效,其总有效率达到了95%,对照组患者中有17例为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5%。由此可以进一步证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要比对照组有十分显著的提升,两者之间的比较差异显著,有相应的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所承受的生活及工作压力也在不断提升,对此,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随之提升。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例如冠状动脉急性出血、持续性血流快速减少等而造成的心肌缺血缺氧,进而造成附件部位心肌失血、坏死等,其临床表现是:反复性的胸骨剧痛,无法通过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等给予改善,通过辅助性检查能够发现,心电图异常变化、心肌酶谱异常提升,如果不及时给予科学、有效的治疗,则会导致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甚至会威胁患者生命。

通过尿激酶注射治疗,可以明显地抑制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凸显出溶栓的作用也得;另外,对于这一种药物来说,能够增强血管内ADP酶活性,大大降低血小板的凝聚率,预防鸡抑制血栓的出现。通过本文研究发现,利用注射尿激酶实施溶栓方案治疗,能够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具有明显的作用,降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程度,对此,能够在临床上全面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栋.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体会[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6(7):107-108.

[2]杨震,贾绍斌,王学忠,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诊断及治疗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6,33(6):763-767.

[3]蒋桔泉,丁世芳.急性心肌梗死后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进展[J].临床内科杂志,2017,34(4):284-286.

[4]赵峰.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5,34(24):5046-5046